金暉講到:漆藝被譽為東方藝術的基因,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漆,今天亞洲各國的物質文化形態是完全不同的,包括建筑、交通工具、日常用品、藝術形態以及裝飾風格,甚至包括審美和心態。
根據最新的考古發現,中國的漆藝至少具有8200年的歷史。以中國為源頭,形成了3條傳播路線,分別是東線、南線和西線,在明清時期形成了成熟的亞洲漆文化圈。目前,我的團隊的研究方向是亞洲漆文化圈工藝譜系,我在研究中特別關注漆藝的技術體系,試圖建立漆在全球化傳播過程中的工藝譜系。這個研究項目獲得了多項基金的支持,包括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藝術基金。
一、亞洲漆文化圈
我們首先看以下圖片,了解不同地區的代表性風格。兩件漆器是中國明代的書桌和清代的椅子,這種工藝被稱為雕漆,是中國元代以后的代表性漆工藝。這件漆箱是日本外銷漆器中比較大的類型,使用了日本漆藝的經典技法-蒔繪。東線包括歷史上的朝鮮半島、琉球群島和日本,我們稱之為東亞漆文化圈,代表了漆工藝的最高水平,目前,中國、日本、韓國的漆藝在教育和產業方面都保持了繁榮。朝鮮半島自中國唐代開始,就熱衷于螺鈿工藝,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南線包括了越南、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雖然缺乏文獻,但是從技術和風格方面判斷,顯然該地區的漆藝都來自中國的傳播和影響,事實上,不僅是漆,陶瓷的情況也是一樣的,例如安南青花和素可泰瓷等,都是來自中國的技術傳播。當地的主要漆工藝是描金、鋦醬、螺鈿鑲嵌。近年來,我的研究團隊一直在東南亞展開研究,多次考察了泰國、緬甸、柬埔寨以及越南。我們發現緬甸的漆藝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普遍存在,并且如蒲甘,漆藝是該城市的主要產業。事實上,東南亞的漆與中國不同,當地存在三種漆樹,分別是越南漆樹、柬埔寨漆樹和緬甸漆樹。這三種漆樹與中國漆樹不同,產量很高,但是密度不高,因此對東南亞漆藝的技法造成了影響,東南亞漆器在拋光方面與東亞漆藝無法相比。
這件作品是一件書封,與中國的裝飾風格接近。工藝的步驟是首先彩繪,等待漆干燥之后,用針沿著輪廓線刻線,最后在線中填入金粉或者金箔。這種方法在中國被稱為戧金填彩,盛行于明代嘉靖年間。事實上,從元代開始,中國藝術就對古代伊朗藝術形成了持續影響,形成了一個學術概念,伊斯蘭中國風格。
2014年之前,中國學者都沒有關注西線的傳播,但是伊朗學者加利利的論文集《伊斯蘭的漆藝》中明確指出,伊斯蘭漆藝首次出現的地點是鐵木爾帝國的首都赫拉特的宮廷圖書館,是來自中國明代早期漆藝的傳播技術和風格影響,他特別提到了戧金工藝的影響。因此,加利利的研究提供了中國漆藝在伊斯蘭地區傳播的證據,形成了關于西線傳播的線索。值得注意的是,這件書封使用的材料不是中國的漆,中國漆來自漆樹,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湖北、四川、陜西等地區,不適合中亞的地理環境。事實上,這件書封使用了清漆,這種材料在古羅馬時代就已經使用,班加西港口是清漆的主要的貿易港口。羅馬帝國滅亡之后,清漆技術在歐洲失傳了,但在在北非繼續存在,并在伊斯蘭地區廣泛傳播。事實上,伊斯蘭漆藝通過地中海貿易,在16世紀就傳播到了歐洲威尼斯。
這件家具是法國馬丁家族的產品,馬丁家族是18世紀最著名的漆藝家族,接受了很多皇家的訂單。歐洲的漆藝來自大航海時代,中國和日本的外銷漆器的影響下,歐洲工匠開始模仿東方的漆藝。英國、法國、俄羅斯都形成了漆藝產業,如應該的伯明翰等。也出現了一批著名的漆藝大師,如達格利。其中最成功家族是馬丁家族。2014年,為紀念中法文化建交50周年,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一個展覽:馬丁漆的秘密。
從這幾張圖片可以發現,歐洲漆藝的形成事實上有兩條線索,第一是亞洲外銷漆器的直接傳播,第二是伊斯蘭地區的間接傳播,兩條傳播路線的交疊,塑造了10世紀的歐洲漆藝風格和材料。
二、帕金頓漆椅
這是我們今天的分享的研究案例。這是一件大堂椅,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共有兩件,被稱為帕金頓漆椅。這件漆椅大約制作于1725年至1730年之間,背部和底部為一整塊漆板切割的不同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椅背的上部和座板的中部分別使用油畫顏料繪制了一個徽章,屬于赫伯特·帕金頓和他的妻子伊麗莎白·霍金斯(Elizabeth Hawkins),他們于1759年成婚。從時間上判斷,徽章的繪制時間大約是在這把椅子制作完成之后的三十年。根據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研究發現,在這個徽章下面還有另一個家族的徽章,并且使用了漆藝的方法,估計是在最初定制時就已經存在了。
根據博物館的記錄,漆板的制作地點是在廣東,而椅子的腿和支撐部件則制作于倫敦。椅子以黑漆為底面并使用描金工藝裝飾了邊緣部分。
根據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確定,赫伯特·帕金頓漆椅是從中國訂制了漆板,然后運回歐洲再進行切割加工,這種方式在其他外銷藝術門類中較少出現,從制作工藝觀察,這件漆板可以說比較粗糙,可能是由于當時的中國工匠按照西方商人的設計進行了大批量的制作,但是低廉的價格和快速的風格變化導致了其質量的下降。
我們還可以發現相關的線索,1700年左右,英國細木工會的報告中也提到了當時進口的東方漆器,其中提到進口了漆板818件。可見進口的漆板數量可觀。
這件漆椅的腿部是在倫敦制造的,使用的材料是蟲膠漆,這是歐洲在中國風格時代普遍采用的材料。根據古代印度的記載,蟲膠漆至少具有4000年的歷史。漆這個詞的詞根來自梵文,是成百上千的意思。因為蟲膠漆的原料來自于紫膠蟲,這種蟲子大量聚集在一起,他們的分泌物是蟲膠漆的原料。事實上,歐洲人對中國漆完全不了解,歐洲工匠、科學家曾經希望破解東方漆藝材料的秘密。1663年,英國皇家自然知識促進會對東方漆的樣品進行分析,希望破解中國漆的成分,但是最終沒有成功。法國人也試圖努力揭開漆的秘密,法國科學學術委員會的成員也檢測了漆的樣品,但是也同樣宣告失敗。與此同時,耶穌會神父意大利人衛匡國(Martin Martinius)在1655年發表了名為《中國地圖》(Novus Atlas Sience)的研究報告,其中提到在中國的浙江省有一種樹,分泌物可以作為液體刷在物體的表面,從而為歐洲人提供了一定的準確思路。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案例,當時的托斯卡納大公爵科西莫三世(Tuscany Cosimi)(1642-1723)對于各種科學都非常感興趣,大約在1690年,科西莫三世得到了一份中國漆的樣品,于是命令美第奇宮廷的首席醫師約瑟夫神父(joseph del papa)分析這份材料,約瑟夫又委托了伊格諾紳士(Signor Ignatio)進行實驗。由于他們完全不知道中國漆的過敏特性,因此在實驗過程中都嚴重過敏,據當時的報告,伊格諾紳士和他的助手都呼吸困難。最后約瑟夫神父放棄了實驗,但是他做了一個相對正確的總結,認為這種樹脂是從草藥或者樹的膠和汁中提取出來的,但是也認為,這種物質更有可能是動物的脂肪。幾乎持續了一個世紀,歐洲所有試圖揭開中國漆秘密的努力都毫無結果,直至18世紀,神父菲利普·博南尼(filippo bonanni)最終破解了中國漆的成分。1720年他發表了一個在羅馬的實驗報告,標題為Trattato Sopra la Vernice。這是歐洲第一個準確而權威的有關中國漆和中國漆藝的報告。博納尼將中國漆稱為“Chiaram”,他在報告中總結,歐洲不得不羨慕這種中國樹脂,因為這種物質不可能運到歐洲,漆樹也不可能在歐洲的氣候條件下生長。同時,博納尼推薦清漆和蟲膠漆作為替代品,他明確指出,清漆和蟲膠漆具有類似的特性,當時在歐洲影響重大。此后,歐洲工匠放棄了對中國漆的研究,使用了來自伊斯蘭世界的清漆和蟲膠漆作為替代品。
三、外銷類型
這件帕金頓漆椅在材料上非常具有代表性,歐洲工匠借鑒了伊斯蘭工匠的方法,使用其他材料替代中國漆,并在造型和設計方面盡量模仿中國的樣式,顯現了伊斯蘭地區間接傳播和中國直接傳播的結合。同時,在樣式方面
參照外銷瓷器的概念,明清時期的中國外銷漆器也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從廣義的概念劃分,這一時期中國制造并銷售至海外市場的漆器都可以被歸入外銷漆器的范圍,正如廣義的外銷瓷的概念,它們以精湛的工藝技術和獨特的物質文化對世界形成了重要的影響。但是,如果參照嚴格的外銷瓷的定義和分類,與之相對應,那么真正意義上的明清外銷漆器也應該具有類似的特征,存在著比較嚴格的區分。
我們可以發現明清外銷漆器與同一時期的外銷瓷器相似,也存在一種基本的設計類型,“來樣訂制”,來樣定制是指歐洲人把設計稿發到中國,在中國制造和裝飾。此外,外銷漆器還存在“來料訂制”的類型,來料定制是指歐洲人把完成的木工送到中國上漆,因此到中國的船只需要壓艙物,所以成本較低。這兩種類型我們都已經非常熟悉,但是帕金頓漆椅屬于“半成品定制”,這是比較少見的,購買漆板,然后進行分割和再設計,屬于外銷漆藝中比較特殊的存在。
同時,與外銷瓷類似,外銷漆器中還存在外銷設計型,主要是指中國工匠面向海外市場、按照西方的圖像和式樣而制作的漆器。從圖像的題材方面來看,其內容多為廣州、澳門等對外貿易港口的場景,包括人物、建筑和風景等元素。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館藏的款彩屏風《荷蘭朝貢圖》是比較典型的案例,以款彩工藝的形式刻畫了荷蘭人來中國朝貢的場景,目前已經引起了很多中國學者的關注。
由于時間有限,我今天的分享以亞洲漆文化圈為背景,以帕金頓漆椅為案例,梳理了兩個問題:
一個問題是中國漆藝的全球化傳播途徑,其中對歐洲的影響是通過兩條道路,一是大航海時代的直接傳播,二是更早的時期從伊斯蘭世界的間接傳播。這兩條傳播途徑塑造了歐洲漆藝的風格,無論是圖像、工藝還是在材料方面。
另一個問題是中國在明清外銷漆漆器的類型問題。長期以來,外銷瓷的研究非常受到重視,但是研究外銷漆器的學者非常少。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外銷漆器的類型更加豐富,在功能和樣式方面也存在更多的研究價值。可以說,在歐洲中國風格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更為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中國工美學會漆文化藝術專委會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