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7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特許商品“文君瓶”在北京首鋼園正式發布。“文君瓶”也是本屆冬奧會奧林匹克大家庭及國際殘奧委會的官方禮品,設計者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主任、教授白明。
冬奧·文君瓶
冬殘奧·文君瓶
1
“我在創作文君瓶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友愛、美好和不同。”
冬奧會的體育賽事,是挑戰更快、更高、更強的人類極限,是激烈的競爭;世界各國因奧林匹克相聚,則是友好的交流與各自文化的傳遞。
因此,白明希望獻給冬奧會的禮物能夠表達國家對冬奧會的美好愿望和對世界的友愛,以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展示中國的形象,并使用現代的設計語言。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雅的君子之風、如玉的審美品味、詩的浪漫與豪邁,是他想要傳達的中國文化精髓,也契合了奧林匹克精神。
中國是玉的國度,詩的國度,也是瓷的國度。中國陶瓷在器物形態上的美對世界文明貢獻巨大,且承載了禮儀與實用,有極高的美學訴求。“我想只有器物之美,可以代表人們對冬奧會最純粹、最美好、最具包容度的愿望。”
要符合冬奧冰雪運動的特質,白瓷顯然是不二之選。為了體現白的特性,白明以純碎的瓷之白作為藝術表達的主體,不增添其他的色彩。這在奧林匹克官方禮物的歷史上,是鮮有的表現手法。純粹的白色造型,就使得釉色極為關鍵。而德化白瓷如玉般的溫潤質感和透光性,在對比之中更加符合設計的要求。再加上批量生產的一致性需要,多種因素的考量下,最終選擇了德化白瓷來制作“文君瓶”。
“文君瓶”是白明在十年前就已創作的瓶型。2010年,白明在參觀博物館時,被一件柬埔寨11世紀吳哥雕塑中的殘品佛身所打動,這一形象常常在他的腦海中出現,并與宋代梅瓶的形象重疊,這是他創作“文君瓶”的源頭。
殘品佛身
2
“我汲取的靈感不是具體到哪一個點,而是消化了不同藝術形式的共性,加以改造,才形成了文君瓶的創造。”雖說文君瓶的設計是受梅瓶造型的啟發,但其實整個中國藝術史中器物的經典造型都給予了他靈感和營養,也包括雕塑語言,甚至包括繪畫中的線條語言。
白明坦言,傳統的經典造型,是他創作中非常重要的靈感來源,但如何從傳統的經典造型走向當代,則是艱巨的挑戰。
將“文君瓶”與傳統的梅瓶造型對比,會發現二者的相似之處已經不多了。而為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創作的“文君瓶”與白明先前的“文君瓶”系列作品相比,也有諸多創新之處,比如大小、尺寸, 瓶的肩部、腹部、足部的形態,瓶身的線條,以及材質、釉色等,都有不同,這些變化帶來了整個作品的脫胎換骨。
這份禮品由“冬奧·文君瓶”和“冬殘奧·文君瓶”兩種款式組成,每款有大小兩種瓶型。兩款“文君瓶”在瓶型高度、整體造型的流暢性和設計風格上具有一致性。
瓶身豎紋
兩款“文君瓶”上凹凸的刻線可以聯系到中國文化中的陰陽關系。然而,“冬奧·文君瓶”上的豎紋采用陰刻,是凹入的;“冬殘奧·文君瓶”上的豎紋采用陽刻,是凸起的,這是白明創作的匠心獨運:“殘奧會運動員在運動之中克服身體殘障所付出的艱苦努力,以及他們昂揚的競技狀態,更加激勵我,所以我反而在冬殘奧的文君瓶上運用凸出來的、更加陽剛的線條。”
對比“冬奧·文君瓶”和“冬殘奧·文君瓶”的造型,會發現“冬奧會·文君瓶”顯得更端莊,更穩重,更有力量;“冬殘奧·文君瓶”則更舒展,更靈動,更浪漫一些,“冬殘奧·文君瓶”造型線條更加舒展。從白明的設計語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對奧林匹克精神的深入理解,以及對人類文明璀璨光輝的衷心禮贊和美好祝福。
3
冰雪的純潔、冰雪運動的速度和優美、奧運會大家庭的美好和諧、中國文化中如玉的品質和詩意的氣度......豐富的設計理念都凝練在“文君瓶”這一簡潔的藝術形式中,這是設計語言的魅力,也是造型表意的難度所在。詩以簡練的語言傳情言志,一詞一句,千錘百煉,設計語言亦然。
4
“文君瓶”看似單純的瓶型,包涵了豐富的設計細節,而這對材質、技術、工藝都有著極高的要求。
樣品在線條、顏色、光感、質感上的推敲和微調,再至工藝上的調整,都經歷了七八次以上的反復。
反復調整
“文君瓶”的制作借助部分機械和工業流程,但更多的是手工操作。通過模具成型后,便基本依靠人工處理,比如線條的補刻和修飾,特別是瓶身上的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標識,為了保證它的邊緣清晰度,需要通過手工慢慢進行修整。
手工修整會標邊緣
陶瓷燒制有很大不確定性。“文君瓶”不施釉,完全憑借裸露的泥燒出釉的質地,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材質美,但這與燒成的溫度、胎體的厚薄、瓶在窯爐上的位置等因素息息相關。微妙的細節把控與批量一致性的要求使得“文君瓶”生產的成品率并不高,是精益求精的結果。
成品上的會標細節
生產制作“文君瓶”
5
這是白明與北京冬奧會的再度結緣。早在2015年北京申辦冬奧會時,他便受委托創作了《紅韻——環繞飛揚》大盤贈予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在北京冬奧會成功申辦,并且即將舉辦之際,他再次受邀參與創作與冬奧禮物有關的作品。
6
白明始終認為,多元化才是藝術與設計應有的樣子。
“我的藝術觀就是在這個時代創造好個人的語言,一個藝術家一定有自己語言方式、作品的風格,并盡可能的使我們的文化淵源有所呈現。”
在白明看來,學習傳統并不是簡單模仿外在形式,而是要回到傳統形成的時代,因為所有偉大傳統都是那個時代的創新。他期盼,能有更多藝術家在創新中追隨傳統,并在創新之中形成未來的傳統。
匠心琢磨,文君亭立。
詩意、雅致、含蓄,是對文化的自信。
多元、包容、創新,是對設計的期許。
清華美院團委冬奧訪談小組線上采訪白明
撰稿 : 勞泉玲, 參與采訪: 勞泉玲 王瑞雪 王海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