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7日上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副教授楊帆為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陶瓷藝術設計高職高專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作題為《陶瓷設計形態研究》的專業講座。
講座中,楊老師講授了陶瓷造型的基本概念及陶瓷造型形態構成方法,并通過大量優秀陶瓷設計作品和教學案例向學員們分享了陶瓷藝術設計原理和教學經驗。
陶瓷設計范圍
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并測繪經典陶瓷器
楊老師從陶瓷藝術設計的概念引入,指出陶瓷藝術設計是先于創造實踐的思維活動,是根據人們的物質與文化生活的需求并參照以往經驗認識的啟發,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統籌策劃,構想陶瓷器物新的結構與形式的創造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技法工藝,也要帶領學生深入了解陶瓷文化、了解生活中陶瓷器具的使用方式。
教學案例
經典陶瓷造型臨摹
余夢彤
教學案例
陶瓷形態設計
江雪吟
“要做好陶瓷設計,首先要認真地學習傳統、掌握傳統陶瓷器物的形式法則,然后帶著一種質疑的精神去創造。設計師要建立新的思維,不斷追問自己,直至找到新的設計切入點。”楊老師講到,陶瓷藝術設計以陶瓷制品的造型與裝飾作為基本形態呈現,并會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而變化。
不同靈感來源下形成的陶瓷藝術設計
教學案例
《山之漣漪》茶具設計
吳靜怡
楊老師將陶瓷設計的靈感來源分為師法自然、師法古人經典、純粹形態構成等方式,并介紹了陶瓷設計中不同的形態構成方法,例如模擬變形與簡化、演繹推導與取舍、不同形態組合等。楊老師結合具體的設計作品,從造型、裝飾、審美、功能等方面對陶瓷設計形態進行了深入講解,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引導同學拓寬思路,勇于嘗試不同的造型方法,運用多種技術手段達到創作所需要的效果。
教學案例
以銀杏葉的旋轉為主題的陶瓷藝術形態設計
韓皙然
教學案例
《浮·沉》花器設計
黃美茜
陶瓷藝術設計在從觀念形態構思到產品轉化的過程中,既要考慮設計形態,也要考慮生產工藝和成本,在調整設計方案的同時要注意保留設計的動機和初衷。
在陶瓷設計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們有時會過分注重器物的形式感而忽略了產品的功能性和生產方式,需要教師在引導設計思維轉變的同時保護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潘欣萌同學分享陶瓷設計課程感受
潘欣萌陶瓷設計獲獎作品
講座的最后,楊老師邀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碩士研究生潘欣萌同學向項目學員分享了自己參與陶瓷形態設計課程的體會和陶瓷設計實踐經歷。她表示通過此課程對陶瓷材料和生產工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設計實踐中獲益良多。
楊帆老師通過大量設計教學案例和設計實踐經驗的分享,向學員們講授了陶瓷藝術設計基本方法和教學方案,鼓勵各位學員在日常創作和教育教學中嘗試多種技術手段,開拓思路,加強對學生設計思維的培養,從而推動陶瓷藝術設計行業的發展。
講座現場
專家介紹
楊帆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陶瓷藝術設計系黨支部書記、副系主任,中國傳統工藝研究會特邀理事,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會理事。
學術成果:
著作《紫砂的意蘊——宜興紫砂工藝研究》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資助。《紫砂陶》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文脈——中國陶瓷藝術叢書》分冊。“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中華茶器具通鑒》第三卷《茶器具古今名家名器精鑒》(共3冊)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設計卷陶瓷分冊副主編。
曾參加第二屆全國陶瓷藝術展、中國現代手工藝術家提名展、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展等多種展覽并入選作品集,陶藝作品《青瓷香薰組器》獲第二屆全國陶瓷藝術展銀獎。
個人作品:
《茗谷》
《玉龍》
《同行茶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