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現場
2022年8月12日上午,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信息藝術設計系教授魯曉波為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陶瓷藝術設計高職高專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作題為《藝術與科學融合的創新》專業講座。
講座現場
魯曉波老師在講座中強調了當代設計學科中藝術與科學融合的趨勢和重要性,通過大量優秀設計案例的列舉講授了先進科學技術在藝術設計當中的運用。
同時,魯老師也十分關注陶瓷材料和陶瓷設計,從工業設計的角度向同學們提出了陶瓷設計的思路和對未來的展望。
2021年4月19日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清華大學考察時首站來到美術學院,魯老師作為院長陪同總書記參觀了校慶特別展覽并就學院工作向總書記作了匯報。
魯老師講到:“總書記對跨學科融合式設計案例表示關注和肯定,強調藝術和科學相輔相成,要將美術成果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要。在交流中深切感受到總書記對藝術設計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人才培養的殷切期盼,感到責任重大。”
魯曉波與張雷、BMW、Designworks等合作主持的
寶馬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設計
魯老師認為,設計學科要保持開闊的視野,重視藝術、科技、文化的融合。設計師要了解當代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將創意設計與先進的制造設備相融合,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將為設計學科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例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寶馬品牌合作的“華彩輝耀”典藏版設計,融合多種中國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結晶,并不極度追求材料的昂貴,反而體現出藝術設計的奢華和東方審美的境界。
魯曉波對于未來高速列車的設計
掌上電腦語音界面設計
魯曉波設計
微軟設計研究院
“藝術能夠塑造人們的價值觀,培養人們的審美能力和判斷能力。文化的傳播和保存、文化的選擇、文化的批評、文化的交流融合、文化的更新創造都是藝術的功能,是我們需要堅守的。”魯老師講到,科學是求真,藝術是求美,科學和藝術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都源于人類活動中高尚的部分,都追求深刻性、普遍性、永恒性,科學家也關注美術、擁有極高的想象力。
陶瓷材料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連,如何推動陶瓷設計發展是中國的當務之急。魯老師向學員們分享了自己與景德鎮、龍泉合作的一些陶瓷設計項目,嘗試從工業設計的角度來思考陶瓷設計問題。
魯曉波的陶瓷設計
魯老師表示,設計價值的源泉來源于人類情感,因此當代設計非常關注人們的情感體驗。陶瓷材料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一種飽含溫度的材料,蘊藏著人類的感情。陶瓷藝術設計的發展需要運用新的科學技術,在掌握傳統技藝、理解傳統智慧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將人類情感融入工業產品當中。
最后,魯曉波老師強調設計創新和設計學科的發展需要更深層次的學科交叉,藝術與設計需要以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來驅動創新。魯老師對藝術設計學科的前瞻和豐富的設計案例拓寬了學員們的設計思維,也引起了學員對于設計學科更加深入的思考。
合影
專家介紹
魯曉波
1982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87年-1990年德國斯圖加特國立造型藝術學院和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學習,2022年受聘清華大學第二批文科資深教授。擔任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清華米蘭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教育部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設計學科評議組召集人、科技部2035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專家組成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
主要研究領域:
致力于在信息藝術設計、工業設計教學和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藝術創作和設計實踐,專著有《圖形界面設計》等。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專家組成員,“十三五”科技計劃重點專項專家、中國科協第七、第八屆全國委員;主持國家元首檢閱臺造型設計,主持上海世博會湖南館設計,主持哲學社會科學國家重點項目《新媒體藝術形態研究》、《基于虛擬現實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973”項目《文化遺產保護的方法驗證與典型示范》課題、科技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國風格文化創意及智能設計技術集成與應用研究》。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設計卷主編,組織策劃了五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和北京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暨學術研討會,擔任國際著名紅點設計獎、意大利金圓規設計獎評委。策劃北京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暨論壇、國際藝術與科學作品展暨論壇、聯合策展“基弗在中國”、“新朦朧主義藝術展”,參加國內外藝術展十余次。曾獲國家級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北京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個人作品:
《上海世博會湖南館設計》
魯曉波主持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理論與方法研究——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方法的驗證與典型示范”課題研究》
魯曉波主持
《雙潔》
魯曉波繪畫作品
《惠風》
魯曉波繪畫作品
《靜月鶴影》
魯曉波繪畫作品
《仁壽》
魯曉波繪畫作品
魯曉波標志設計作品
《王者之風》
魯曉波繪畫作品
原文載于:陶瓷工藝文化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