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現場
2022年8月11日、13日上午、16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副教授邱耿鈺為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陶瓷藝術設計高職高專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做了題為《傳統陶瓷工藝的演變》、《現代民間陶瓷工藝研究》和《陶瓷設計與陶藝創作的差異》的三場講座。
在第一講中,邱耿鈺老師將傳統陶瓷分為陶器和瓷器兩大部分,以陶瓷品種出現的順序為主線,通過品種的變化,梳理了傳統陶瓷工藝的緣起、發展與演變的關系。
邱老師認為,人們對陶瓷品種的認識往往是從其外觀開始的,每一個新陶瓷品種的出現,都是人們生活需求、生活方式、生產工藝發生變化的結果。而陶瓷的造型、裝飾、質地、色澤等外觀特征都與陶瓷材料和陶瓷工藝有關。
陶瓷材料和工藝技術每次或大或小的改變,都有可能產生新的陶瓷品種,而每個品種在其發展過程中,都有可能孕育出新的陶瓷,最終形成了豐富多樣的陶瓷文化。
品種豐富的陶瓷
中國陶瓷上萬年延續不斷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發現新材料,不斷出現新工藝,不斷產生新品種的過程。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出現的各種陶瓷品類,形成了中國傳統陶瓷多元并存,全面發展的格局。
只是到了后來的明清時期,隨著官窯制度的確立,大量優勢資源才集中到了個別官窯窯場,這無形中擠壓了其它民間窯場的發展空間,致使陶瓷工藝的發展出現了失衡的現象,最終導致傳統陶瓷的整體衰落,這是我們今天應該認真思考的。
藏族陶瓷器成型工藝
第二講,是關于現代民間陶瓷工藝的具體研究。邱老師根據自己二十多年來實地考察所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分別從就地取材、因材施藝的原料處理工藝,多樣、獨特和熟練的成型方法,豐富、巧妙和樸素的裝飾方法,以及多種燒成方式與窯爐結構等幾個方面,介紹了中國現代民間陶瓷的材料處理工藝、成型工藝、裝飾以及燒成工藝等。
隨著這些年來國家對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的展開,許多傳統陶瓷工藝重新被人們發現,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區或少數民族地區,還有很多看似很原始的制陶工藝都得以保留,陶瓷燒造工藝,這些傳統陶瓷工藝的活化石,無疑都為我們今天研究傳統陶瓷工藝提供了鮮活的資料。
當然,在傳承與保護的同時,如何將這些傳統陶瓷工藝與現代人生活相結合,如何讓傳統工藝為當代陶瓷藝術的發展服務,則是一個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問題。
四川雅安砂器快速燒成工藝
新疆維吾爾族炒制鉛釉
第三講,邱老師和學員們分享了自己對于陶瓷設計和陶藝創作的認識和體會。
邱老師認為,日用陶瓷的出現,主要為了滿足人們新的生活需求。工業化的生產手段的出現,則是傳統陶瓷生產工藝發生重大變革的結果,也是傳統產業陶瓷向工業化生產轉型的產物。
而晚些時候出現的現代陶藝,則是融功能實用與藝術欣賞于一體傳統陶瓷,在現當代產生分化和突變的結果。
中國現代產業陶瓷的轉型
陶瓷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邱老師分別從創作主體、功能作用、作品受眾,以及設計思想、創作觀念,表現形式、工藝技法等方面,分析了日用陶瓷和現代陶藝這兩類陶瓷的相同和相異之處,闡述了自己對陶瓷設計的認識,認為陶瓷設計需要探索新的設計理念,建立可持續的生產觀念,進而引導和推廣一種綠色的生活方式。
而現代陶藝則更傾向于探索陶瓷藝術新的表現形式。更注重新工藝的探索、注重作者情感表達。而力求觀念創新的現代陶藝,最終又為陶瓷設計的創新提供了靈感的源泉。
民間陶瓷、工業化生產的日用瓷、工藝美術陶瓷、現代陶藝,共同構成了中國現代陶瓷文化的整體景觀。
陶瓷設計新理念
邱耿鈺老師的三場講座,看似討論的是不同的主題,實際上又有著內在聯系。內容豐富、案例翔實、精彩紛呈。通過課程學習,學員們對陶瓷工藝的發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也對當代陶瓷工藝的發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合影
專家簡介:邱耿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傳統工藝研究會理事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器具文化委員會委員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論專業委員會會員
1987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并留校任教。1995年考取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學系在職博士研究生。2000年獲清華大學博士學位,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副教授。
專著:
1.《中國現代民間陶瓷研究》
2.《中國手工藝——陶瓷燒造》
科研:
1.《中國西部地區少數民族民間制陶研究》(201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
2.《藏族傳統制陶文化研究》(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
個人作品:
《生日》
《馬之夢系列——馬與鳥》
《“復原”系列——仗劍》
《“復原”系列——女馬也敢尥蹶子》
《“復原”系列——不是馬踏匈奴》
原文載于:陶瓷工藝文化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