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現場
2022年8月13日至22日,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陶瓷藝術設計高職高專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為學員們安排了創作實踐專業課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副教授邱耿鈺、章星在課程期間對學員們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輔導,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員們消化課程內容、強化實操能力。
邱耿鈺老師為項目學員示范
實操課程分為臨摹與創作兩部分。邱耿鈺老師首先要求各位學員臨摹兩件傳統風格的陶器,以便更好地體會器型微妙的變化,同時熟悉宜興當地泥土的特性,為之后的創作打下基礎。
在臨摹結束后,邱老師又布置了“風”和“凹凸”兩個命題作業,鼓勵學員根據自身專業方向做現代陶藝或陶瓷設計。同時邱老師還和學員們分享了自己創作現代陶藝時的靈感來源及陶瓷設計思維的建構。學員們覺得很受啟發,增強了對陶藝的理解,拓寬了創作思路。
課程現場
章星老師授課
章星老師強調,現代陶藝具有視覺形象和物質性的形式,在創作過程中要思考現代陶藝和傳統陶藝間的區別與界限,不斷反思自己的藝術創作。希望學員們在創作實踐過程中勇于嘗試,從材料、工藝、主題等方向入手,探索陶藝創作的方向。
學員創作實踐過程
在本實操課上學員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創作過程中,通過臨摹傳統造型感受古代工匠的造物思想與智慧,在陶藝創作與交流過程中學習更多的新技法、新工藝。邱老師和章老師在實操過程中的嚴格要求與悉心指導也令項目學員收獲良多,受益匪淺。以下是部分學員的課程感受:
學員感想
尹赫男 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作業完成過程 “邱老師在實操課上布置的三個作業看似沒有聯系,實則環環相連。由于同學們的專業不同,邱老師在大家作業過程中還經常手把手示范指導。整個課程的學習是有思考、有啟發、有收獲的。雖然我主要教陶瓷裝飾而非陶瓷成型,但是通過對邱老師課程的學習,我開始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課程安排上的不足,同時也開始思考如何能讓學生在課程中能學有所思,學有所惑、學有所獲。” 門爽 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在實操課程中我們首先臨摹了古代的陶器,在邱老師和章老師的指點下揣摩古陶器的制作過程,細細體會造型的細節:器物使用的方法、器壁薄厚、把手粗細等,了解古人的創作意圖。通過這樣的訓練,為日后的創作提供了方法。” 劉佳佳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通過傳統器型的臨摹,我感受到的是古代工匠的造物思想與智慧,在現代陶藝作品創作過程中,與邱老師以及來自產區的同學們進行了交流與溝通,也讓自己受益匪淺,在今后的創作中可以大膽的嘗試、大膽的突破新技法、新工藝。” 何皎月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邱老師鼓勵我們嘗試不擅長的技法,這樣能讓我們很快發現自己的短板,對未來的創作有很大幫助。之前我的絕大部分作品是用泥板成型的技法完成的,而這次決定嘗試平時很少運用的泥條盤筑法。邱老師與我們一同創作的授課模式令我印象深刻。我們在做東西的過程中可以隨時觀摩、提問,他會為每個人的作品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也會親自示范形態處理不當的地方如何修改,還專門為陶罐的裝飾制作了拍印工具,在中間穿插的理論課上與我們分享了他捕捉靈感的作品手繪。在課程后期,我也向邱老師請教了創作相關的問題,得到了設計思維上的啟發,受益匪淺。總之,整個實踐課過程是快樂且收獲頗豐的,是在細節中發現真知的一場實踐之旅。” 劉曉勇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作品完成效果 “前期導師們的陶瓷設計創作理論和示范課的學習令我深受啟發,出于對紫砂材料及工藝的喜愛,我在作品材料上選擇了厚重含蓄、樸實無華的老段泥。邱老師要求的創作關鍵詞是“風”,風在五行中屬木,而木生火,因此我構思了一套包含風爐的煮茶器,并在風爐下端設計了一個火形(爐子生火后更加形象)的進風口,壺紐形狀有微妙的動態變化,故作品取名為《輕風》,寓意輕風拂面,在午后的陽光下煮茶品茗,輕松愜意,動靜相宜。” 陳騰軍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作品完成效果 “我的作品《爵說》靈感來源于傳統青銅器爵的造型,是對青銅爵造型的變形。實踐課程途中邱老師經常會和我們提到在設計的過程中優秀的傳統藝術同樣可以成為現代藝術的養分,繼承中創新,并滋養其發展。在爵造型的藝術形式下,將造型進行重構,但又不失其形式特點,賦予其現代化演繹,具有獨特的時代特征。杯身為一塊泥片圍合而成,半圓弧形的杯口不僅具有獨特的形式意趣,側放時還有助于減少杯底水漬留存,將實用與審美進行巧妙的結合,形成獨具匠心的創意設計作品。”
這次課程為創作與教學帶來了新的思考,各位學員對材料與工藝有了不同的體驗,也對實操課的教學模式有了新的認知。學員們將帶著這些思考回到各自的產區,在教學崗位上通過實踐進一步升華。
原文載于:陶瓷工藝文化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