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是一種以主產地命名的名貴印石,元、明之際,壽山石雕刻印章開始興起。壽山石章鈕飾題材十分廣泛,包括動物、人物、花果等,雕刻技法有圓雕、浮雕、淺浮雕以及陰刻等。
1963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的潘驚石是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師從工藝美術大師陳建熙先生。1980年從事壽山石雕刻至今,作品分別入藏于國家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福建博物院、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在福州、青田、香港、上海、深圳、廈門舉辦《鳳山雅集-潘驚石師生石雕藝術巡展》,并出版《唯美壽山石-潘驚石精品集》、《鳳山雅集-潘驚石師生印鈕藝術》、個人著作《百獸率舞-潘驚石印鈕藝術》。潘驚石擅長雕刻傳統印鈕及拉絲技法,精于俏色應用、隨色賦形,其作品風格多樣,尤以爬蟲類作品最具特色。
《瓦當蜥蜴》潘驚石
潘驚石從中國傳統文化和自然萬物中立意取材,以刀為筆,技法靈動。他說:“我視壽山石為一種天賜瑰寶,是世間萬物中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我對手中的每一塊材料,都抱有極大的虔敬。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刻刀感恩大自然,傳達‘善待生靈,呵護生命’的理念。”無論是古籍中的神獸珍禽,還是現實中的奇草異蟲,都能在他的刻刀下“活”起來。那些石皮石脈中閃耀流動的繽紛色彩,經過巧妙的調適、組合,仿佛有了生命的節拍和律動,令人拍案叫絕。
《倉頡造字》潘驚石
在潘驚石眼里,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間沒有圍墻。從青銅文化到玉文化,從古典文學到傳統繪畫,盡可信手拈來,為我所用。將文學、繪畫等創作資源引入印鈕,是潘驚石的一個重要嘗試。例如,他的成名作《商頌》,就是一組以商文化為題材的印鈕,其中《玄鳥》取自《詩經·商頌》中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造型來源于青銅語言;《知秋》則借徑于詩句“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的隱喻。
《商頌》潘驚石
潘驚石說:“我現在有股強烈的創作沖動,要把自己以前的所有古獸鈕式全部推翻,要越過明清,直追漢唐氣象”。藝術與工藝的分水嶺,就是后者可以批量復制,而前者則需要創作意識的覺醒。潘驚石警惕“重復”,不愿意掉入程式化的泥潭。他始終處于獨立思考的狀態,因而能夠在行進的過程中不斷地汲取養分和更新自我。
2003年6月,潘驚石自掏腰包,創辦了互聯網上第一家壽山石專業網站——“壽山石部落”。當時大多數藝術類網站純投入而無收益,創辦這樣的網站是一種需要遠見和魄力的“冒險行為”。潘驚石感慨于整個壽山石行業的資訊閉塞,而且,從材料的開采與交易,到作品的雕刻和流通,都存在著一些行業的“潛規則”。雕刻師之間幾乎互不交流,對一些技法細節諱莫如深。正是他的“冒險行為”,讓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告別了閉塞。
潘驚石在“部落”里發的第一個重要帖子,就是將自己雕刻印鈕的全部技法流程,以圖片配合文字的形式公諸于眾,包括近乎失傳的古獸“拉絲”技法。同時,他發動了一些志趣相投的藝術家,把自己的作品和創作體會發表在網站上。2007年年底,在“壽山石部落”的基礎上重組而成的壽山石文化門戶網站——中國壽山石網正式開通,當時的宣傳材料上寫著一句樸實的話——“從今以后,全世界40萬壽山石從業人員、收藏家、愛好者、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家。”
《天風海濤》潘驚石
潘驚石工作室自1993年成立以來,帶徒授藝46人,以傳、幫、帶等方式培養專業人才200余人,學生中有5人榮獲“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6人榮獲“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稱號,12人取得國家高級技師證。通過精益求精的創作和持續不斷的傳承推廣,潘驚石致力于推動壽山石雕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曹操詩意-龜雖壽》
《山海經-酸與》
《環頸蜥》
《常曦沐月》
《城市螻蟻》
《開明獸》
《輪回·出塵》
《輪回·高潔》
《輪回·爭鳴》
《向日葵》
《奢比獸》老撾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