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姚建萍:愿為當代蘇繡發展貢獻一生
時間:2022-05-01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1838 分享:
姚建萍,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刺繡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全國文聯委員,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政協常委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南京大學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學藝(1990—1994)出不了家門,進不了師門。
姚建萍生于1967年,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鎮湖人。作為一個鎮湖姑娘,不會刺繡是要被人笑話的。鎮湖姑娘都有一雙“巧手”,而她也從小跟著媽媽采桑葉、養蠶、刺繡,十七歲時已經是鄉鎮上繡花的一把好手。
后來,姚建萍有幸在蘇州刺繡研究所看到過一次前輩老師的大作,當時便震驚了,原來刺繡可以繡的這般好!此時的姚建萍心底起了波瀾,再無法平靜。
1985年,姚建萍放棄了高考,自此將刺繡作為自己唯一的出路。針尖上的功夫,養活自己已不成問題,但同樣是做刺繡,她心里總惦記著研究所里前輩們的大作,她想再學藝,學繡人物繡,把蘇繡中的雅致及韻味學到手。由此四處尋師,然而尋師三年,碰壁三年。1989年,正當姚建萍的大女兒8個月大時,她卻接到了一個不安的電話,“我是徐志慧,建萍,我退休了,可以在家教你,你還學嗎?”
一邊是夢寐以求的求學機會,一邊是還在襁褓中的孩子,姚建萍左右為難,但一想到自己的繡花針下,可能繡出像前輩老師那樣精彩的作品,她還是下定了決心:做一個“狠心”的媽媽。
徐志慧既是姚建萍一生的恩師,也是她情同母女的“干媽”。在老師家的日子,姚建萍像一塊永遠吸不滿水的海綿一樣,埋頭苦學,從基礎針法到人物肖像繡,她學得如癡如醉。徐志慧曾說過,姚建萍是最用功、最出色的一位學生。
學藝的日子里,姚建萍每月回家一次,踏著星光坐末班公交車三個小時到小鎮,再步行近兩個小時到小村莊里,看一看家人和早已熟睡的女兒,而第二日吃過中飯便要返回老師家。
這樣的生活周而復始,整整堅持了四年。
鉆研(1995-1998)
坐穩冷板凳,我不盲目。
1994年,姚建萍學成歸來,刺繡技藝得到了全面提升,實現了從花鳥繡到人物肖像繡的突破,并開始創作肖像作品《沉思》。她獨自在這件作品上鉆研,繡錯了再拆,拆了再試,整整八個月的時間,最終完成了她自己的一場突破。
蘇繡《沉思》
《沉思》在1996年鎮湖舉辦的蘇繡精品展,榮獲一等獎,1998年獲首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引起了業界的轟動。
蘇州當地政府興建了鎮湖刺繡一條街,鎮湖成為全國刺繡的開放市場。面對這一波“開店潮”,姚建萍又是兩難,不是不想賺錢,但她更想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作品上,她只喜歡“做刺繡”。1998年,姚建萍創辦了鎮湖刺繡研究所,關起門來研究刺繡技藝,并創立了姚建萍刺繡藝術品牌,培養精英隊伍,一心以創作蘇繡頂級作品為使命,和團隊一起“坐穩冷板凳,初心不改”。
突破(1999-2009)繡隨時代,我不停歇。
2000年,姚建萍提出“繡隨時代”的理念。功夫不負有心人,到2009年,她已連續四度獲得山花獎,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成為了“全國三八紅旗手”。對她來說,這些榮譽同樣也是壓力,鞭策她不敢松懈,時刻謹記傳承的使命。
從1998年開始,姚建萍率領團隊專注研發,開始了刺繡稿件的原創探索之路。蘇繡除了傳統題材,也可以融入時代,繡出當代精品。這時,姚建萍得到了刺繡設計研究的資深專家朱龍泉先生的支持,一起為蘇繡的原創深入研究,探索實踐。
與朱龍泉先生一同設計研究
2008年,在“繡隨時代”的創作精神引領下,姚建萍與朱龍泉合力,帶領團隊費時3年多,共同創作了大型作品《和諧——百年奧運中華圓夢》,作品被藏于北京奧運博物館。
《和諧——百年奧運中華圓夢》
攀登(2010至今)針融百家,藝開新境。
2010年之后,姚建萍的創作進入了高峰期,在藝術道路上不斷攀登,她已不甘心讓蘇繡停留在“工藝”階段,它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江山如此多嬌》《春早江南》《海納百川》《絲綢之路系列》《玉蘭飄香》系列等主題作品,都是這個階段的重要作品。
蘇繡《海納百川》
蘇繡《絲綢之路-西出長安》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著名畫家董希源與姚建萍共同創作的這幅《玉蘭飄香》在迎賓大廳內成為了一道特別風景線。
蘇繡《玉蘭飄香》
蘇繡《玉蘭飄香》細節圖
2015年9月,姚建萍被授予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
在國旗下,姚建萍深深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強烈使命感,她決定要回饋蘇繡,回饋這個偉大的時代。
2015年12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針融百家·藝開新境——姚建萍刺繡藝術展”,成為了第一位叩開中國美術館大門的當代刺繡藝術家。
作品《絲綢之路-滿載而歸》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蘇繡《絲綢之路-滿載而歸》
2019年7月,姚建萍參與組織并領銜參加了中國美術館“錦繡中華——江蘇刺繡藝術精品展”,讓整個刺繡行業老中青三代人,共59位刺繡人的作品,以集體面貌亮相中國最高藝術殿堂,努力推動刺繡行業的發展進步。
蘇繡《錦繡河山》收藏于中國美術館
從1996年起,姚建萍帶領團隊多此為祖國創作具有時代精神的蘇繡作品,姚建萍獲得了“國繡手”的美譽,她的團隊也被外界評為“國禮團隊”。
蘇繡《培尼亞與里韋拉》
蘇繡《歲月如歌》
蘇繡《仕女蹴鞠圖》
品牌化道路
自1998年起,姚建萍和團隊竭盡全力為當代蘇繡傳承發展奮斗,始終捍衛“姚建萍刺繡藝術”的品牌理念——源自蘇州,繡美世界,在傳承中創造以繡文化為核心的卓越東方美學品牌,她們是踐行者。
姚團隊部分成員
如今,新一代傳承人再次啟航,堅守“姚建萍刺繡藝術”的藝術高度,同時努力傳遞非遺的生活溫度,因此建立了“姚繡”品牌,創造有溫度的非遺生活。
姚繡以蘇繡為核心,傳承為使命,設計為方法,將工藝美術的媒介與形式拓寬,探索非遺回歸生活的理想方式,活力滿滿的年輕人團隊研發設計了一系列原創時尚的非遺生活美學產品。
姚繡同時還開設了教研課程,拉近了古老非遺與當代生活的關系,為熱愛蘇繡的大家提供了一個有活力的非遺蘇繡的傳承、學習、交流、共享平臺。古老非遺的更多可能性正在上演!
“人生在于選擇。我選擇了蘇繡作為一生的事業奮斗,不斷探索,不斷追夢。我愿竭盡全力上下求索,
為當代蘇繡傳承發展,
貢獻自己的所有。”
未來,
姚建萍
仍將繼續用小小的銀針演繹她的刺繡夢想,將這份融進血脈的熱愛,化成永不止步的動力。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她將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