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您是從何時開始關注及實踐設計助力鄉村振興的?
葉德輝 : 我大 約是從10年前開始關注設計助力鄉村振興的內容。當時國內也不斷有一些藝術鄉建的探索,比如歐寧和左靖共同發起的“碧山計劃”等,給我很大的啟發。而我所在的學校——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已經從桂林市區遷至桂林市靈川縣,這個縣位于桂林市的鄉村地區,所以我在完成基本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后,開始思考如何利用設計專業知識為地方經濟服務,并進行了一系列實地調查和研究。隨后,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開始響應國家政策,推行美麗鄉村計劃,我校也參與了很多相關的項目,我開始從設計角度主動介入鄉村振興服務工作。
2 01 8年 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設計扶貧十大模式及十大措施,給了我很多啟發。從那時起,我開始關注設計扶貧的項目,并從中汲取相關實踐經驗。在2019年,我申報并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面向湘黔桂三省坡侗族聚居區的設計扶貧模式研究》,主要內容就是設計助力少數民族鄉村的扶貧。在項目研究過程中,我帶領自己的研究生團隊,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內外開展了大量調研,并積極與地方政府進行合作,取得了一些成果。直到2021年,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召開,國家領導宣布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于是我開始將主要關注點從設計扶貧轉移到設計助力鄉村振興。這是我關于設計助力鄉村振興研究和發展的歷程。
《設計》: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設計專業的教學研究有怎樣的特色和地域特點?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有什么獨特的優勢?
葉德輝: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自1985年開始開辦工業設計專業,至今已將近40年,現在擁有設計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碩士點,同時開設有7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一流課程2門。
學院教學研究主要體現三個方面的優勢和特色。第一:我校作為以電子信息為特色的高校,學院的設計學科強調全面融入電子信息特色,即所有專業都與電子信息相關。所以在教學和學生的實踐中注重技術支持。因此在為社會提供設計服務的項目中,技術支持是我們設計學科的顯著特點,所以在我們服務社會的諸多項目中,一直強調電子信息技術的融入,使得我們的設計學科更具有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特色;第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地處風景文化名城桂林,因此我們的設計專業強調與旅游的融合,符合現今文旅融合的發展趨勢。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視覺傳達等專業,都在全面融入服務設計等系統性設計服務理念,同時通過參與一些桂林市文旅發展的項目,為城市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因此,學院的設計專業不僅局限于產品層面,還更多地注重品牌以及系統服務設計的理念;第三:由于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具有較為明顯的民族特色,所以在課程建設及研究中,不可避免地強調為民族地區服務。在教學和科研中,我們取得了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項目成果,充分體現了為民族地方服務的特色。總之,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充分發揮數據化、信息化和在地化的特點,強調設計為民、設計為地方服務的理念,并將設計應用在祖國大地上。我院2023年的畢業設計均以桂林的一個郊縣——龍勝各族自治縣為主題,利用學院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動畫、服裝與服飾以及數字媒體技術等專業知識,提供設計服務,在一系列畢業設計選題中有200余個與龍勝地方服務相關的選題,并設計出許多具有特色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設計成果。
《設計》:從自己的設計實踐總結,您認為設計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詞是什么?
葉德輝: 從 我多年參與鄉村振興的實踐活動來看,我總結出了以下幾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在地性”。所謂“在地性”就是強調設計要落到某個具體的鄉村,確確實實地為鄉村服務,而不是泛泛地提概念和理論;另一方面強調的是為某一個具體的鄉村去做特定的設計服務,充分挖掘鄉村的所有資源,通過設計創新為他們提供特定的服務。現今國內有很多所謂的特色小鎮,恰恰就違反了在地性的原則和特點,用統一的樣板去設計所有的鄉村或城鎮。因此我認為,鄉村振興的設計服務要強調為某一個具體鄉村或某一些具體特定的鄉村人群服務。
第二個關鍵詞是“參與性”,即強調全民參與鄉村振興的設計服務。鄉村振興不能僅僅依靠少數設計師或鄉村干部的推動,重點要強調利用設計的資源整合特點,吸引和激發當地村民、地方政府等各方參與。通過各方參與的合力,共同改變鄉村的面貌,才能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基礎力量。因此,“參與式”是推動整個設計服務鄉村的基本動力,需要利用設計手段組織和引導更多民眾的參與。
第三個關鍵詞是“文化性”,為鄉村振興服務,要主動挖掘地方的文化資源。文化是一種提升和豐富人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支柱,所以設計為鄉村服務,一定要挖掘鄉村中所有的文化資源,通過設計手段主動進行現代化的轉化或者提升。通過文化的時代性的提升,凝聚更多的村民參與,同時也能讓更多人看到文化所展現出的新魅力,最后以實際的設計項目展現出來,不僅提升了人們的參與度,同時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感。這也是目前鄉村振興中普遍存在問題和難點之一。
第四 個關鍵詞是“共享性”。所謂“共享性”就是設計服務于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是能夠讓所有的村民感受到通過設計帶來的好處和紅利,這也是前面我們反復強調讓更多村民參與的結果。通過設計達到鄉村振興的目的,讓所有村民都能夠分享,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這也是通過設計服務鄉村振興的目標之一。
《設計》:設計助力鄉村振興可以通過哪些路徑?
葉德輝: 設計助力鄉村振興的主要路徑有兩條。一條是從上向下的路徑,即依托政府部門的強力推動,利用設計作為資源整合的力量為政府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和策略。比如我所在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參與的桂林市全州縣大坪村紅色湘江的鄉村振興項目,利用政府的強力推動,對大坪村原有的紅色湘江文化資源進行深入開發,把紅軍經過的湘江食堂改造為博物館,同時進行了系列的墻繪活動并建立了相關的數字化展館。這種由政府推動的從上向下式的路徑,具有高效的項目推進和成效顯著的優點,不足之處就是主要由政府主導和外部參與來完成,普通民眾的參與度不高。另外一條路徑是基于商業力量推動的從下往上式的,由商業利益的驅動力推動鄉村振興。例如,我院參與的靈川縣鄉村改造項目,對鄉村民居進行統一規劃改造。項目前期推進得非常快,效果也比較明顯,但由于缺少了村民的參與和共享,使他們的資源分配很難達成共識,因此引起了很多村民的抵制,使得這個項目在后期推進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同時,在這種路徑下,設計實現具體價值和商業利潤是關鍵,因此設計收益往往非常明顯。然而,這種路徑容易受到資本的限制,導致統一規劃和面貌難以實現,可能出現風格單一的問題,使整個鄉村面貌沒有得到根本改善。
綜上所述,兩條路徑各有優缺點。從上往下的路徑側重于政府推動,高效但缺乏民眾參與和共享;從下往上的路徑則依賴商業力量,設計能夠實現具體價值,但可能受到資本限制和統一規劃問題的困擾。在實踐中,可以綜合利用這兩條路徑,充分發揮政府和商業力量的作用,促進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
《設計》: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設計師應如何與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合作?您如何實現在地化?
葉德輝: 我覺得有兩個方面值得去注意。第一個是要主動搞好關系。我們在具體參與一些縱向項目或者是與當地合作的一些橫向項目過程中,特別要注意跟政府或者是相關利益者之間的關系改善,尤其是我們在參與的一些政府項目中主動地去通過一些相關人員,比如說政府主要負責的人員或者是鄉村的第一書記等,跟他們維持良好的關系可以使項目更容易推進。同時,良好的協作關系更便于了解他們的需求和訴求,使設計項目更易于轉化。因此,維持良好的關系是推動鄉村振興項目的關鍵。第二個是要有主動服務的意識。設計師在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應具備服務意識,主動提供相關的咨詢和服務,關注他們的需求和想法,而不是將自己視為領導者。特別是在參與政府項目時,應主動為他們提供項目規劃和咨詢服務,提前考慮和解決問題,并從他們的角度思考相關問題。這樣才能通過服務提升設計助力鄉村振興的質量。所以我覺得,在設計助力鄉村振興方面,以上兩方面都非常重要。
關于如何實現在地化的問題,我有以下三點看法:第一,利用地方的地域特色。主動利用鄉村的地形、氣候和其他地理環境特點,將其融入設計中,通過設計與地域特色的有機結合,突出鄉村的獨特性和地域魅力;第二,挖掘地方文化資源。積極挖掘鄉村的歷史資源和文化特色,通過設計的助力,將鄉村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獨特的設計元素,展現鄉村的獨特文化魅力;第三,依靠當地的村民參與。緊密依靠當地村民,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實現協同共創。通過與村民的合作,能夠創造出更符合他們期望的設計形象,并使設計服務的成果能夠為他們所共享。這三個方面是實現本地化的關鍵要點,值得進一步探討和應用。
《設計》:在您的設計中,如何融合傳統與現代、文化與科技、藝術與實用?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您的設計方法和決策?
葉德輝: 在鄉村振興的設計項目中,我會考慮到融合傳統與現代文化,科技藝術與實用等方面的內容,具體決策和評判標準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主要考慮的是時代性。新時代新的鄉村應該有新的設計,要呈現新的面貌,所以我會考慮融入一些新的科學技術和現代性特征,例如新型聲光電技術、可再生能源等,以體現時代性特征;第二個主要考慮的還是地域性的特點。這也是我反復提及的內容。設計必須符合鄉村的地域特點,與當地的地理環境融為一體,并依據當地的文化和個性進行整體性的設計。設計應與地域人文相融合,避免過于突兀,因此我們在做一些項目中必須考慮如何融合當地的文化和經濟建設,實現自然和諧統一;第三個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在項目規劃和技術選用時,必須要考慮成本因素。根據項目的可行性和預算限制,選擇合理的規劃和技術,并采用適當的解決方案,以最終實現設計目標。
《設計》:鄉村振興需要不同設計/藝術專業的協力,如何實現資源有效調動和學科跨界平衡。
葉德輝: 鄉村振興本身就是綜合性、系統性的活動,需要各個學科和不同設計專業的參與。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各個專業都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的項目中。如視覺傳達專業、產品設計專業、環境設計專業以及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等,都利用自身專業特點,參與到相關的項目中。在項目協調和管理方面,我們采用了“一體主導,多元協同”的模式。根據項目的特點,突出某一方面,讓某個專業承擔主導角色。比如在農產品開發項目中,我們通常以視覺傳達專業為主導,負責整體策劃、包裝和推廣等方面的工作,而其他專業,如產品設計和環境設計等專業協同參與,改善了以往單體的設計開發模式,通過主導和協同參與的設計支持更好地完成項目。在設計湘江紅色展館項目時,我們就以環境設計專業為主導,其他專業為輔,開展項目相關設計工作。而對于涉及文創產品設計的項目,產品設計專業則發揮指導作用,協同其他專業進行設計工作。所以這種以一個專業主導其他專業協同的模式相對符合現代鄉村振興項目的設定和安排,可以有效促進項目和團隊的協同。通過這種模式,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在同一個項目中相互熟悉,能夠更好地促進他們之間的合作。鼓勵項目研究人員跨學科進行合作研究,組織學科交叉的研討會,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決鄉村振興項目中的問題,并形成一個具有主導角色的團隊。因此,我們的這種“一體主導,多元協同”的設計模式主要還是強調形成團隊,團隊內有各個專業的師生共同參與。項目團隊強調主體專業部門有人負責、有人牽頭、有人組織和管理,其他專業則完成協同任務。這種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多實效。
侗族油茶產品包裝設計
《設計》: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設計師可能需要應對各種變化,例如市場需求、政策變化、技術進步,您如何看待及應對。
葉德輝: 我個人覺得,首要的是深入實地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很多鄉村在現在市場需求的變化下,技術的應用有很大的進步,在鄉村振興的實踐工作中一定要深入鄉村實地去了解現代鄉村的發展情況,避免閉門造車;第二,要持續地學習。作為設計師,要不斷學習現代技術、設計方法和地方特色的應用,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知識,提升自己服務鄉村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應對各種變化;第三,在設計服務過程中要更多地強調協同參與。作為設計師,要與技術和市場等各方面的人員進行交流與合作,通過協同形成系統合力,不僅關注單一設計,更要注重團隊協作能力。所以團隊協作能力作為設計來說非常重要,也是在鄉村振興服務中反復強調和著力推進的關鍵點。 《設計》:在您看來,怎樣才能使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在您的設計中是否會考慮設計師的退出機制。
葉德輝: 鄉村振興的可持續性發展取決于鄉村的精神文明發展。設計師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不能僅關注物質性的提升,如食衣住行等基本需求,還應更加注重鄉村居民的精神生活提升。只有讓鄉村居民在精神上得到提升,他們才能夠更好地改善生活條件,并豐富自己的生活,從而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因此,設計助力鄉村振興應該立足于鄉村的文化振興。就像我在前面談到的設計扶貧,更多著力在文化扶貧上面一樣。鄉村振興也應該注重文化的振興。只有真正實現鄉村文化的振興,整個鄉村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在這一過程中,設計師的退出機制非常重要。設計師通過參與設計項目,更重要的是讓鄉村的普通村民意識到他們自身的重要性。設計師只是參與的一種方式,最終目的是讓每個鄉村的村民都能意識到他們自己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參與者,設計師的角色是引導和參與,最終形成村民自主改善鄉村面貌的機制,從而真正有效地促進鄉村文化的發展。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鄉村振興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
《設計》:在您的實踐中發現設計師在參與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暴露出哪些短板?請您給參與鄉村振興的設計師一些建議。
葉德輝: 在我參與鄉村振興設計服務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首先是理想化,不了解鄉村的具體情況。要解決實際的農村問題,設計師必須深入農村進行大量的調研,了解村民的具體需求,僅憑閉門造車的設計很難符合真正的鄉村實際情況。第二點是,設計師在整個設計實現過程中的系統把握能力不足,他們只關注設計,卻缺乏對成本和實施落地的綜合考慮。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性的項目,牽涉到的因素特別多,成功有很多經驗可以總結,但是有可能一個小小的因素就會導致項目無法推進。我們學院有一個設計師在參與鄉村改造的過程中就發現,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做設計,而是去調節村民的利益,去對村民進行說服。因為只有村民達成一致,實現了相對的公平,項目才能落地,所以可見,設計師的組織協調能力對于整個系統的成功非常關鍵。第三點就是協調能力和關系把握能力的重要性。有時候,這甚至比單純的專業設計能力更為重要。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只有通過系統性平衡各方利益,許多設計才能夠得到落地,如果無法獲得支持和合作,再好的設計也將無法實現。因此,我建議設計師應該多做主題調研,深入鄉村,了解村民的具體需求和各方利益,包括政府的訴求。同時,設計師也應該學習農村相關知識,包括政策和文件,為設計提供相應的支持。此外,多與農村農民和各級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和協調,鍛煉自身的協調能力和關系處理能力,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過解決上述這些問題,設計師將能夠更好地參與鄉村振興。
《設計》:根據多年的鄉村振興實踐經驗,在您看來,設計未來還能為鄉村振興做哪些工作?
葉德輝: 根據我多年的鄉村振興的設計參與實踐來看,設計未來在鄉村振興中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因為未來的鄉村將不再是僅限于田園牧歌般的理想化場景,而是具備便捷交通和完善配套設施的鄉村,城鄉之間的流動將更加便捷,許多人選擇在鄉村生活而不是城市。因此,設計在鄉村振興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發揮作用。第一是鄉村設計人才的培養,也就是我反復強調的在地化。鄉村本土人才的培養或者是本土設計意識的提升,可以使鄉村居民具備設計的頭腦和意識,能夠主動地利用設計去改變自己鄉村的面貌,只要實現這一點,鄉村改善就會具備主動性和內生動力。第二是未來城鄉協同發展。設計可以為鄉村和城市之間的協同發展提供助力,利用設計的資源整合優勢,把鄉村各方面資源與城市資源進行對接,實現廣泛的協同發展,這充分體現了設計的獨特的優勢。第三是鄉村數字化的發展。未來鄉村振興亟需數字化的整體推進,設計可以更好地利用數字化手段,尤其是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將其融入鄉村的整體發展中。通過數字化設計手段,更好地展現鄉村的新面貌和時代特色,實現鄉村改造與數字化的整合。
葉德輝,教授,博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廣西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廣西設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教育分會理事,中國機械工程協會工業設計分會理事。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重點學科負責人,產品設計專業國家級一流專業負責人,國家級一流課程負責人,中國工業設計獎終評評委,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終評評委,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廣西賽區副主任,愛爾蘭卡羅理工學院訪學學者。曾獲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全國十佳教育工作者”提名獎,主持省級教改項目A類1項,B類1項,研究生省級教改2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廣西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1項,廣西教育廳重點項目1項,橫向項目多項,同時,主要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項。發表論文65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22篇(含CSSCI期刊5篇)。研究方向:產品設計、設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