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是我們肉眼所見,覆蓋在陶瓷表面有色或無色的玻璃質。
在高溫下被熔融的石土等結晶礦物
附著在瓷胎上。也是我們常說的玻化感薄層。
瑩亮油潤,有玉化質感的釉,
迎合了國人自古愛玉的審美喜好。
誕 生
釉料通常都是用礦物原料,如長石、石英、滑石,高齡土等,按一定比例配合,經過研磨制成,又將施于坯體表面,在經一定溫度煅燒而成。
未經研磨的高嶺土原礦
給瓷器上釉不僅可使自身表面光潔,防止對液體、氣體的吸收,提高機械強度和絕緣性能,而且還使瓷器更具觀賞性,成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鈞瓷上呈現出的瑰麗斑斕其實是“乳濁釉”窯變的一種。
作品:《丹青壺》,于大鵬
其實釉的種類很多,按坯體分類,有瓷釉陶釉、火石器釉。按釉料組成還有石灰釉,長石釉,鉛硼釉等等。不過作為茶餐器,主要是以天然礦物釉料為主,而化工合成多應用于工業建筑。
成 長
按燒成溫度劃分,我們通常把800~1000度燒成的釉稱為低溫釉,用氧化鉛作助熔劑,燒成溫度在1000℃以下,上在已燒成的瓷器上。
在1100度到1250度為中溫釉,1250~1350度燒成的則為高溫釉。
四川省雅安市古城村(古城坪)“滎經黑砂”鍋的煅燒過程。
《南窯筆記》稱其為“爐內顏色”。低溫色釉釉面光澤強、表面平整光滑,釉層清澈透明,色彩豐富,傳統品種有胭脂紅、孔雀綠、象牙黃、魚子黃、寶石藍、葡萄紫等。像大家熟知的唐三彩也是低溫鉛釉陶的一種,但是現在已經很少在日常使用。
鉛黃釉綠彩蓮瓣紋罐,北朝
黃釉獸耳尊,故宮博物院藏
蛻變
按外表特征可分為透明釉、顏色釉、乳濁釉、裂紋釉、結晶釉、無光釉、有光釉等。
施以無色的透明釉,透過釉層可以清晰地看見釉下坯體的顏色以及各種雕飾和彩飾。
顏色釉就是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在一定溫度和氣溫中燒成。
釉內含有足量的結晶性物質(熔質),經熔融后處于飽和狀態,在緩冷過程中形成析晶。
天藍金斑結晶,《掇球壺》,劉志鈞
升華
傳統顏有以鐵為著色劑的青釉。
有以銅為著色劑的紅釉。
有以鈷為著色劑的藍釉。
陶瓷的美體現在造型、釉色、紋飾等細節之處,但給我們最為直觀的感受的源于其釉色。
釉色可以是恬靜的,可以是濃重的,可以是淡雅的,可以是絢麗的,它是人與自然巧妙結合的神韻。
光若流油,色若紅霞,紋若流云飛瀑。
原文載于:工藝美術收藏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