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華與琉璃應同屬于玻璃釉料覆蓋于陶瓷表面的器物,均以陶為胎,以釉裝飾表面,無論是磚瓦還是器物均如此。從工藝品類劃分,應歸于琉璃范疇。
“琺”與“琉”之“琺”是用硼砂、玻璃粉、石英等加入鉛錫的氧化物,以硝酸鉀為助溶劑燒制的釉料,也稱琺藍、琺翠、琺紫等。“琉”是用鉛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制的釉料,以碳酸鈉、碳酸鉀的混合物作為助溶劑,主要呈色多為綠或金黃色。
山西琺華
琺華器,學名“琺華”“法華”或“粉花”,最早為元代山西地區創燒,因其裝飾工藝是使用“瀝粉”在陶胎上勾勒花紋,釉光明晰,紋飾華美,原名又叫“粉花”法華,也稱法花、琺華;
琺華器出現于元代,那個時候的器物表面多為瓔珞紋,多用于佛教法器,后期有了瀝粉蓮紋、人物故事等題材。至明代早期,多用于民俗活動、宗教法事以及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的陳列等;
2008年,琉璃燒制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耿寶昌在《明清瓷器鑒定》一書中寫道:“琺華—元代始燒,明代盛行。其產地在山西省南部的蒲州、陽城一帶。器表紋飾以堆花瀝粉技法做出輪廓而后填彩,分飾黃、白、藍、紫、綠諸色,色調艷麗。
就在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館就陳列了很多的琺華器的代表作品,如果您對琺華器感興趣,歡迎您來我們的展廳品鑒和選購呦!
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館
實景展示
在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館就陳列了很多的琺華器的代表作品,如果您對琺華器感興趣,歡迎您來我們的展廳品鑒和選購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