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 | 承前啟后:元代的造物設計
時間:2023-03-28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389 分享:
元代采取鼓勵和保護的政策,因而手工業生產在繼承唐、宋、遼、金各代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產生了各類大規模的手工業。尤其是在大一統的政治條件下,國內各地、各類手工業得到了較充分的匯集與交流,許多中亞、南亞的手工業專家、技工也來到中原,更使元代手工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成果日益顯著。元代的手工業范圍極為廣泛,包括棉織、絲織、礦冶、制瓷、造紙、印刷等。此外,技術進步還帶來了農具,甚至科技器具——簡儀(天文儀器)設計上的革新。
陶瓷制品
元代的瓷器造型樣式多繼承唐宋風格,盤、瓶在樣式設計上有了新的發展。一種菱花形邊沿大盤,直徑在兩尺左右,體形碩大,花式折沿,足有兩寸多寬,它吸取了唐宋菱花鏡的外形特點,又獨樹一幟。瓶一類器皿有小口豐肩斂足的梅瓶、細頸碩腹的玉壺春、葫蘆瓶、四系扁壺幾種。四系扁壺明顯帶有馬蹄壺的痕跡,顯然是從北方游牧民族的器形發展而來。 1974年江西省景德鎮出土,其顏色的燒制方式,考古學家至今無法解釋。 至正型元青花龍紋大瓶是中國陶瓷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是鑒定元青花的標準器。流失海外,是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 春水玉帶鉤佩是國家一級文物,刻的是海冬青啄雁圖。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有元代紀年的春水玉,藏于無錫博物院。
元代 桃式杯 由整塊玉雕制而成,胎壁較薄,做工精美元代玻璃蓮花托盞 甘肅省博物館藏
元代景德鎮青白釉點赫彩斑三足爐 元代陶瓷器的造型和紋樣設計,時代特點十分強烈。在造型設計上,各種器皿形體以寬、大、厚、重而著稱,胎骨厚重,粗獷有力。這些器皿的設計,體現了蒙古人的生活習慣和奔放豪爽的性格,也顯示了它與當時伊斯蘭文明的密切關系。金屬制品
元代政府對于冶鐵、冶銅、提煉金銀等極為重視,在工部總管府下設有鑌鐵局,專門冶煉鐵銅等金屬制品。元代蒙古貴族對金銀的喜尚,使得統治者對金銀的開采、提煉到設計、制造都非常重視,也因此促進了金銀器的發展。就銅器而言,元代的銅器在數量和質量上與宋相比都呈現下降趨勢,加工粗率、裝飾簡陋。就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銅鏡也是今非昔比,對銅器的荒疏,也許正是蒙元貴族們對金銀器的極端重視而造成的。
元代 張士誠母曹氏墓出土銀器 蘇州博物館藏
采用白銀打造的器皿用具,朱碧山創制了槎杯酒具,杯高15.2厘米,長19.8厘米。造型作枝干杈丫的老樹,樹皮紋理清麗細密,有一老者坐于槎內,手持長石,石上有篆書“支機”二字。乘槎老者神態怡然自得,抬頭凝望天際,面露會心微笑,其頭巾、衣領隨風飄拂。 出土于蘇州市盤門外吳門橋東南元末吳王張士誠之父母合葬墓,現藏蘇州博物館。銀鏡架作折疊式,由前后兩個支架構成。銀鏡架的結構設計新奇,為仿木制框架結構,造型豪華端莊,玲瓏剔透,虛實相宜,制作精美,它是在整體的支架上鑲色三片經過雕鏤的銀皮,顯示了設計構思的獨特匠心元代 “聞宣造”如意云紋金盤 蘇州吳縣呂師孟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元代的金銀器有三大類制品,一類是各種生活使用器皿,是數量最大、造型式樣最多的,它們有碗、盆、盤、杯、碟、瓶、執壺、盒、盞、匜、盂、香熏、勺、筷、刀 、鏡架等。二類是各種首飾,有手鐲、戒指、帶飾、帽頂飾、耳墜、簪、釵、條脫、印章等。三類為貨幣,如金錠、銀錠、金條、銀條等。元代的金銀器皿設計明顯地承襲了唐宋金銀器的造型風格,花式造型是較為突出的樣式。
在壁畫所有雙尾船的圖像中,這艘小雙尾船很有特色,是作為“千手千眼觀音變相”的裝飾圖案畫出現的,可能也與現實有較大差距,但畫面上對船的細部結構,甚至每一枚鉚釘都描繪得十分清晰。這幅畫顯然是出自熟知造船工藝的畫師之手。兵器
由于戰爭的需要和蒙古族的尚武精神等因素,元代的兵器制造技術有了較大的提高。忽必烈時代,官府手工業作坊涌現出了大批杰出的軍器工匠和設計師,設計制造出了各種各樣的槍炮,從元大都遺址的銅炮規格看,堪稱是至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大炮。到了元代,蒙古人將火炮技術發展到了一個高峰。 元代率先研制出具有近代火炮意義的火器,這就是銅火銃,這種火炮的威力巨大,其原理和使用已經具有了近代火器的特征,堪稱一個劃時代的武器。天文儀器
天文學在元代是比較發達的科學,當時有不少天文器物出現,如渾天儀等10多件天文觀測儀器就是其中的代表,制造這些科技含量極高的器具是體現元代設計水平的重要標志,而這些天文儀器的設計者和制作者郭守敬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渾天儀 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儀屬模仿天體形狀,將儀器制成多個同心圓環。渾象的構造是一個大圓球,上面刻畫或鑲嵌有星宿、赤道、黃道、恒穩圈、恒顯圈等。天球轉動時,球內的地仍然不動。唐宋時期有人把渾象和自動報時裝置結合起來,發展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郭守敬 地平經緯儀(復制品)
主要用于測定天體的方位角和地平高度。
1276年,忽必烈詔令編制新歷法,為此設立了專門機構太史局,并任命王恂和郭守敬二人為主要負責人,先后參與改歷工作的還有張文謙、張易、許衡、楊公懿等人,他們各盡所能,分工合作,終于在1280年編成了新歷法,即著名的授時歷。在四年的編歷過程中,郭守敬共創制設計了簡儀、高表等17種天文儀器。其中,他設計的簡儀非但簡化了渾儀觀測坐標系統,而且精度也高于渾儀,他還采用了與近代滾珠軸承作用相同的圓柱體軸承。
紡縷,就是紡線的意思,此處是指把蠶絲紡成可以織布用的絲線。紡車在漢代就已得到普遍使用,操作時一只手搖動輪盤,另一只手將紡線引到紡錠上纏繞。用紡車紡的絲線均勻而平整,織布時更容易使用。 水轉大紡車是一種相當完備的機器,與近代紡機構造原理基本一致,已具備動力機、傳動機構和工具機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