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窯黑釉醬斑碗
宋人喜愛斗茶,所謂斗茶,就是用點茶的方式,評判茶和茶湯的質量
點茶,是用沸水沖點抹茶,并用竹筅(xiǎn)攪打使其浮起泡沫
斗茶比試的正是點茶的湯花,色澤是否純白,保存是否持久等,斗茶時,選茶盞大有講究。
建盞選用當地含鐵量極高的瓷土,燒制出如鐵黑的胎骨,叩之有金屬聲,因而有“鐵胎”之稱,胎體厚重堅硬,胎內含細小氣孔,在斗茶時不僅能凸顯出茶湯的純白,更適于茶湯保溫,因此被宋人奉為“不可或缺的上等茶器”,連皇帝也力推建盞,將其選為御用茶器。
這只宋建窯黑釉醬斑碗,高6厘米,口徑12.4厘米,底徑3.9厘米,內沿下有一道凸邊,適合點茶,內外壁呈精美的醬斑紋,是建窯佳品。
建盞在燒制過程中,釉水在窯內經烈焰氧化還原,幻化出各式各樣的斑紋,根據斑紋的特點,可分為“兔毫”“油滴”“曜變”等品種,釉色如墨如畫,自帶一番禪意,底色呈黑色,盡顯沉靜、古樸、深邃之美。
此外,建盞有四種經典器型,分別為撇口、斂口、敞口和束口,撇口舒展、斂口古拙、敞口直率、束口端莊,滿足宋人飲茶時不同的需求和情趣。
黑釉建盞配白色茶湯,已然成為宋代茶文化的基本符號,宋人的生活美學和返璞歸真的美好愿景,都被放入這小小的茶盞中。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是建窯燒制“不可控”的美學,建盞的用料配方需隨情況調整,受天氣、溫度、釉礦成分等因素影響,施釉太薄會影響釉面斑紋的形成,過厚則破壞建盞釉面斑紋花色,入窯后,無人能預知它的斑紋,只待出窯的一剎那定格成永恒。
此外,由于釉在高溫下的自然流動,為了降低粘底的概率,又往往施半釉,所以每個建盞的“露胎”各有千秋。
每一只建盞都是孤品,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和天賜的緣分,從這抹紺黑中,我們看到獨一無二的宋韻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