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陽石雕生活化藝術化的背景
2 300多年來的石雕史絕大部分和社會上層階級有關,大多用在陵墓、寺廟、皇宮、城市建設中。比如,陵墓前有石翁仲、石辟邪、石麒麟、石像、石虎、石羊、石柱等。佛教、道教文化在我國有數千年歷史,大大小小的廟宇、道觀遍布大江南北,供奉著形態各異的石雕像,常見的有如來、觀音、三清、太上老君、彌勒佛、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皇宮、城市建設中裝飾著石欄桿、石雕屏風、石牌樓、龍柱、拴馬石、石構件、石獅等。曲陽石雕發展至今,題材不斷拓展,產品日益豐富,應用更加廣泛,生活用品的缺失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除傳承傳統之外,產生了景觀石雕工程、紅色主題雕像、壁爐、噴泉、裝飾石雕構件、石塔、山體巨雕等產品,唯獨缺少了“煙火氣”,普通家庭的百姓用不上也用不起石雕藝術品。即便是有極少的一些生活用品,大多也是粗略打磨制作,或者用石材下腳料制作。我們見過的產品有蒜臼、豬槽、碾盤、花盆、石鎖等,這些產品雕刻粗陋,形體笨重,沒有加入精心設計的文化元素,只是取其沉重、堅固、耐用之長。
二、曲陽石雕融入日常生活化的必要性
石雕的發展史也是藝術的發展史,也是形象生動的人類史。石雕歷史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伴隨著實用性而產生,伴隨著藝術發展而日益融入美學。
人類發展史中的舊石器時代 ,指的是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明發展階段,從距今約300萬年開始,延續到距今一萬年左右止。先民們從附近的河灘或者從熟悉的巖石區揀拾石塊,簡單打制成合適的工具。例如,龜背形刮削器就是用石塊做成,劈裂面平坦,背面隆起如龜背,可用于剝獸皮、刮獸肉和加工皮革等。當時的石雕講究生活實用性,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斧形器、鏃形器、刀形器、石球狀器等,用于狩獵、加工、生活等。新石器時代,是考古學家設定的一個時間區段,約從一萬多年前開始,結束時間為從距今5 000多年至2 000多年,這一階段出現了磨制的石材工具和更為先進的陶器。
從歷史角度來看,石雕最初的作用就是實用化而不是藝術化。實用化是前提,是基礎。發展曲陽石雕藝術要正本清源,從實用化的功能去思考研究,開辟曲陽石雕藝術新天地。比如,農民群眾利用石材取用方便、打磨簡單的特征,制作了石轱轆、石臼、石桌、石凳、石板……用于生產和生活,但是,大多粗略打制,缺乏藝術性。
從藝術角度來說,曲陽石雕藝術從屬于工藝美術,工藝美術特征之一是融入人民群眾生活,在生活用品和生活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宣教和感化人,“潤物細無聲”地影響人的生活和思想。因此,具有其他藝術無可比擬的生活性、經常性、廣泛性和深入性。石雕藝術可以烘托出一種寬泛的藝術格調和審美情趣,昭示出美就在人們的生活之中的理念。石雕藝術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也需要石雕藝術的豐富和烘托。
從經濟發展來說,經濟發展需要曲陽石雕開發新產品,尤其是人民群眾能用得上的產品。一是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風險日益增多。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經濟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和影響。二是雕塑產業同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外貿市場嚴重萎縮,國內市場大幅縮減。現有的產品結構如果不調整、不變化,雕塑產業發展缺乏驅動力,會面臨嚴重的可持續發展危機。
三、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需求為目標設計產品
研發石雕實用品要從老百姓日常生活需求出發,充分考慮石材的特性,根據方便、快捷、實用的原則,通過藝術構思和實際需求考慮主題。近年來,石材產品逐步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從吃、穿、用、住、行等方方面面進行了有效嘗試,市場上出現了石材制作的茶具、桌、椅、臉盆、花盆、洗浴器具、筆筒等。相比于塑料、陶瓷、木質、金屬等材料的生活用品,石材質地堅硬,耐磨、耐用,頗受市場歡迎。例如,石桌椅可以放置于自然環境,不怕風吹雨淋,無懼霜浸雪凍,石桌椅和花草樹木、泥土石頭同源同性,和諧天然;時間越長久,石桌椅和自然就越融洽,這是其他材質的作品所不能比擬的。但是,石雕實用產品目前總體上應用范圍不廣,產品種類單一。
曲陽石雕藝術生活化首先需要解放思想,打破慣性思維,大力拓展曲陽石雕的創作范圍和創作題材,讓石材產品走進群眾,走入生活。發揮藝術家的美學構思和工業設計師的先進理念,聚焦群眾的生活需求去創作,在餐具、床、學習用品、室內桌椅、車飾用品、服飾等方面,嘗試用貴重、輕便、玲瓏、適用的石材創作石材產品。
四、石雕為生活增加藝術氣息
曲陽石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支,重神韻不求形似,造型千姿百態,線條飛揚流動,使用陰刻、陽刻、陰刻陽刻結合等多種線刻技法,線條追求張力,圓雕、浮雕、透雕、線刻等技法被不拘一法地靈活使用,再將鑲嵌、鏤空等技法穿插其中。
我們在設計和推出石雕實用品時一定要注意藝術和實用相結合。實用是前提,藝術注入是提升,客戶喜愛是最終標準。比如,目前推出的曲陽石雕茶盤,采用大理石、烏金石、花崗巖等原材料,以浮雕或線刻技法雕刻了梅、蘭、菊、竹、文字、圖案等,裝飾簡潔且靈動,使用方便且舒適。石雕茶盤嵌在木制茶桌上,既提升了茶臺檔次,又以石雕營造了藝術氛圍,深受用戶喜歡。
曲陽石雕匠人也推出了石雕花盆,擺放在庭院或者別墅之中,用來種植花卉、養金魚,盆壁用高浮雕雕刻了飛龍、祥草、花朵、亭臺、樓閣等,水面上漂浮幾許睡蓮葉片和嬌羞的蓮花,一下子就營造了整個院子閑適、愜意的文化氛圍。但是,曲陽石雕缺少一些輕便、靈巧、家常的小用品,需要在小巧玲瓏上發展,要和木制品、塑料制品、陶瓷制品、布制品等結合,致力于追求小而精,材料上更貴重一些,體積上要小巧一些,技藝上要精湛一些,追求成為整個產品“畫龍點睛”的一筆。
曲陽石雕生活化發展,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打破藩籬。石雕中加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賦予石雕產品更多的吉祥、幸福、祝福、恭賀的寓意和主題。這一點上,石雕藝術要向玉雕、陶瓷等藝術借鑒學習。“馬上封侯”“連升三級”“吉慶有余”“福澤延年”“吉祥如意”“多子多福”“財運滾滾”等在傳統造型藝術中,借助諧音、象征等一系列藝術手法,賦予了蝙蝠、鯉魚、白菜、如意、石榴籽等更美好的寓意,其藝術品因為主題美好備受歡迎。曲陽石雕生活化的轉型升級發展,要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用心研究,找出契合點,推出新產品。目前,一些家庭用的石雕藝術擺件規格一般在1.5米以內,石材采用材質比較純正、貴重的漢白玉、岫巖玉、魯山綠等,經過機器粗加工后,再由人工精雕細琢,石雕工匠水平越高,精雕時間越久,工藝品市場價格就越高。比如,“住有所居”是每個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石雕藝術品《安居樂業》雕刻了一株歲月崢嶸的老梅樹,嶙峋的枝干上抽出了一簇簇梅花,樹杈上有一個溫暖的巢穴,枝頭立著一雄一雌夫妻鳥,巢穴中是等待孵化的幾個鳥蛋,象征一個普通家庭其樂融融、安居樂業。作品雕工精湛,材質溫潤透明,以俏色雕刻技法創作,石材有淡綠和淺紅兩種色澤,淡綠雕刻虬龍般的樹干,淺紅雕刻怒放的梅花,營造出一種“梅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氛圍。
五、曲陽石雕在網絡市場中尋求商機
石雕匠人是萬千手藝人中的一部分,也是傳統手工藝的代表之一。每個曲陽石雕匠人都傳承著千百年來的石工靈魂,凝結著2 300多年的曲陽文化基因。隨著時代進步和科技發展,在保留傳統手工藝的同時,曲陽石雕需要與時俱進,主動學習高科技,積極運用網絡電子商務,引入科技人才和青年人才加入雕刻行業,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產品價格,實現批量化生產,讓老百姓用得起曲陽石雕生活產品。
科技是曲陽石雕產品生活化的基礎。曲陽石雕產品生活化必須要降低產品成本,讓普通群眾用得起、用得上。傳統手工雕刻費時費力,且需要有一定手藝基礎的石匠創作,價格比較昂貴,一般群眾用不起。用機器雕刻或粗加工,能大幅降低產品價格。
曲陽石雕的工具一直與時俱進,更新換代。從刀子、釬子、錘子到切割機,從數控雕刻機到數字雕刻機,產品標準化、批量化生產日益成為現實。曲陽石雕依托現代化高科技,生產方式正在發生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電腦建模軟件使用思路與實際泥塑很像,如同在玩一塊泥巴,加一塊、減一塊或雕一下都可以變成任何想要的三維物體,操作方便,效果直觀。一些專業性雕刻軟件功能強大,支持各種雕刻機,可以用來設計平面、三維藝術雕刻、浮雕、圓雕,通過數控編程功能驅動雕刻機進行產品加工,有一定美術基礎和電腦基礎的人都可以輕松雕刻出精妙的藝術作品,成為一名優秀的雕刻工程師。這些年輕的雕刻工程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習慣以及市場需求,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創作靈感,以中式仿古或西式中用等思維設計一些時尚石雕生活用品。比如,一些幾何圖形的石雕花架,將抽象藝術和曲陽石雕藝術結合,將石雕和金屬鑲嵌結合,樣式簡約,時尚新潮。再比如,一些蓮瓣造型的煙灰缸,古樸厚重,風格新穎。
曲陽石雕銷售依托電子商務系統,開辟了不同于以往的虛擬銷售環境。全新的信息溝通和產品銷售渠道,對傳統生產經營銷售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互聯網作為新興的產物,受眾主要以年輕人為主體,他們喜歡活潑靈動、標新立異、簡便實用、時尚新潮的產品。曲陽石雕產品創作需要引入年輕創作群體,打破僅僅依靠曲陽本地石匠創作的人才格局,更多地引入大學生、藝術家、跨界藝人等加入曲陽石雕產品創作群體,引入新理念、新技法、新思路,創作一批新產品,以滿足網民的需求。互聯網作為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客戶和企業之間可以雙向溝通。用戶提出具體要求,創作者可以根據具體要求生產個性化產品。曲陽的石雕生活化產品要走定制之路,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卓越石匠、民間高手作為創作主體,應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石雕產品,比如生產和創作石材系列硯臺、筆筒、手把件、車飾品、妝奩盒、小盆景等。
六、筆者的生活化創作嘗試
筆者出生于曲陽縣雕刻世家,自幼跟隨父輩學習中國傳統雕刻技藝,受到民間藝術的浸潤。筆者不滿足于曲陽石雕技藝一代代傳承的技藝,嘗試在傳承基礎上加入更多新的元素。為了拓展思路,打開視野,專門進入中央美院藝術家研修班學習,師從著名雕塑家樓家本學習。他創辦了北京天瑞時代文化藝術公司、曲陽縣修德造像藝術館,其多個城市雕塑作品獲得全國優秀雕塑作品大獎,個人石雕作品在全國工藝美術作品評選中屢次獲得國家級獎項。2016年,發起創辦修德造像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及修德造像藝術館,從事中國曲陽傳統雕塑文化的挖掘、保護、交流,致力于中國傳統石質文物的保護與修復。
近年來,筆者力求將曲陽石雕藝術服務于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雕制了一些花盆、玉如意等。筆者創作的《千里馬》花插石雕作品在2021“工美杯”北京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賽中獲得金獎。作品以漢白玉為原材料,雕刻了一組三件作品——兩個花插瓶和一尊千里馬雕塑。石雕花插瓶身上環刻著兩匹駿馬,一匹昂首嘶鳴,一匹跨越奔跑,精準地刻畫出疾速奔跑的體態和形貌。駿馬和瓶體自然結合,比例協調,融為一體,沒有一絲違和感。這組花插瓶石雕品既有藝術欣賞價值,也有實用價值,是一種石雕藝術和現代生活結合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