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柴燒——火與土的共舞
時間:2023-08-22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91 分享: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木柴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燒制時用匣缽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如果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體上走了火的痕跡,這在中國古代社會正統的制瓷標準中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都是不被欣賞的,認之為“瑕”。然而隨著燒窯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的審美變得多樣性,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古拙質樸的器物,為了讓草木灰與土的自然結合,柴燒燒制作品時不再使用匣缽,木柴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窯內的落灰自然附著在坯體之上,在高溫狀態下與坯體里的礦物元素反應,形成溫澤光潤、層次豐富的自然落灰釉面。窯爐燒制時候的氣氛、陶土的品類以及作為燃料的木柴品種、燒成的時間、溫度的控制等對一件作品最終形態的影響,作品的細節因此呈現了較多偶然性的特征,它散發一種質樸,渾厚,古拙的美感,是柴燒陶藝家為它著迷盡心追求的原因。 柴燒有很高的機動性質,只要大原則掌握住,其他的呈現就視為隨機性的效果,柴燒陶的特質本來就不那樣精準,在預期效果外,出現某些意外的精彩效果。這也是柴燒迷人的部分。出窯前任何人都沒把握,總是有出乎意外的收獲。
柴燒,不僅是燃燒薪柴,更是人與窯的對話、火與土的共舞,運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結合而成美麗作品。作品表面可以感覺火焰流竄在坯體上所烙下的吻痕和木柴燃燒后的灰燼產生的落灰釉,整體呈現的是,粗獷自然的質感、樸拙敦厚的色澤、深沉內斂的古雅,帶給創作者更多的驚喜和藝術享受,這也是電窯或瓦斯窯所不能及的。柴燒作品,創作者的執著精神甚于技巧的琢磨,因為技巧早已被溶解在人與土、窯與柴、火與自然等共鳴的大地交響曲中,浴火重生為生氣盎然的茶器了。
來源:樸器柴燒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