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木雕上的魚趣
時間:2023-12-03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256 分享:
清代魚藻紋朱金花板。
孔子給兒子取名“鯉”,莊子《逍遙游》首句為“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在古人眼里,魚是蛟龍和鯤鵬的近系,它跳出龍門即為龍,化作飛鳥即為鵬。《莊子·秋水》中講述了戰國時代莊子和惠子在濠梁岸邊觀賞游魚的故事,那一刻,他們體會到了物我兩忘、自由自在的生命喜悅,這也表達了古代文人雅士“魚樂”的思想。
魚之紋是中國傳統藝術裝飾重要的紋樣之一,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文化就開始出現魚紋圖案,此后它綿延幾千年,寄托了人們樸素而美好的愿望。江南是魚米之鄉,河網密布,魚類眾多。在江南明清建筑木雕和家具木雕上,有較多的魚紋雕飾,表現在牛腿、雀替、梁架、頂棚、門窗等建筑構件上,也表現在床、椅、櫥、梳妝臺、臉盆架等家具上。江南明清建筑使用木雕魚飾較多的地區是浙中西部的金衢盆地,包括金華、麗水、永康一帶,以及浙西北千島湖周圍地區。
義烏市石明堂村清代花廳楣枋魚雕。
我曾去浙江中西部地區實地考察過明清建筑和家具,試舉幾例。
義烏市石明堂村的清代花廳,楣枋滿雕,人物、景物、花卉、松樹、游魚等讓人眼花繚亂。其中一條月梁中間雕一對合抱壽桃的童子,兩童子左右雕有兩條魚,這兩條魚的造型充滿了神話般的想象力:口含靈芝,鰭如鳥翅,飛在一朵祥云之上。
義烏市佛堂鎮清代吳棋記民居“漁”牛腿。
義烏市佛堂鎮的清代吳棋記民居,其門庭木雕滿目,四根屋柱上分別倒掛一條雕有“漁”“樵”“耕”“讀”的牛腿。其中那條“漁”牛腿,停滿飛禽的柳樹下,一漁翁正在收網,網上盡是魚,童子拿著籮筐躲在漁翁身后,畫面有滿滿的豐收感。
東陽市嶺口新艷村清代一民居八卦魚雕。
東陽市嶺口新艷村的一座清代民居,其木雕同樣出色。門楣上卷草龍紋大花板中間雕的是八卦魚形,反映了古代民間的風水意識,寓意宅第陰陽平衡。
蘭溪市姚村清代民居慎德堂青蛙雕。
蘭溪市姚村的清代民居慎德堂,堂內建筑雕飾奢華,其中堂梁上數處雕有魚紋,一處雕一鶚鳥口噙一條鯉魚,下有一只小鳥在觀望。另一處,雕一鸛鳥口噙一只青蛙,下有一只小鳥在觀望,情景生動。
上述這些地區,除了建筑上較多地運用魚雕,在家具上也如此,包括清雕和朱金雕。
甬作八步床柱魚雕。
明清時期的甬上建筑,也有木雕魚飾,但不及浙中西、浙西北地區普遍。但在甬式明清家具上,魚飾有較多運用,最典型的是八步床的四根柱子,每根柱子大都雕飾有長流蘇,流蘇中雕有瓔珞和游魚。此外,衣櫥橫楣和左右邊框,椅子背面,桌子抽屜,臉盆架雕飾等等,或清雕,或嵌鑲,或朱金,或堆塑,都雕飾有魚紋。
清代魚藻紋朱金花板。
江南明清木雕魚的對象都是溪河之魚,如鯉魚、鱖魚、鲇魚、鱸魚、鰱魚,還有觀賞性很強的金魚,當然,螃蟹和蝦也在列。與木雕魚組合的有水草、水藻、蓮花、水波、龍等紋飾,以魚藻紋多見。詩經《魚藻》中曰:“魚何在,在于藻。”可見水藻之于魚的重要。明清木雕魚使用最多的典故是沉魚落雁、濠梁觀魚、姜太公釣魚、緣木求魚、魚傳尺素等等。木雕魚民俗性強,寓意吉祥,比如魚的子多,生殖力強,寓意多子多福。“魚”“余”諧音,寓意年年有余。魚和門在一起,或魚身龍頭,寓意魚躍龍門和魚化龍。魚戲蓮、魚咬蓮、魚鉆蓮,隱喻男女之歡。清代金魚朱金花板。
我收藏明清木雕魚系列,如牛腿、雀替、梁架、門窗花板等魚雕,分清雕和朱金木雕兩大類。清雕又有圓雕、鏤空雕、浮雕、淺浮雕,清雅文氣,最見匠人功力。但我更偏愛明清家具上的朱金木雕魚花板,至今已收藏了幾百塊。這些魚花板看起來俗氣,但正因為俗,生活氣息才濃郁。朱金木雕魚,平面髹朱砂紅,浮雕貼真金箔,朱色避邪,金色富貴。朱金木雕魚雕刻的是江南溪河里的各種野生魚,也有觀賞金魚。金魚,源自宋代,其魚鰓鼓鼓,魚鰭翼動,體態優美,顏色絢麗,游動在水藻波紋中,那條搖擺的大尾巴,像一朵彩霞。
明代五彩牛腿魚化龍。
明代五彩魚紋建筑雀替。
寧海江南民間藝術館收藏有許多江南明清木雕魚,其中有一對明代五彩牛腿魚化龍,一對明代五彩魚紋建筑雀替。魚化龍牛腿高96厘米,魚身最寬處26厘米,魚鱗染有暗紅等礦物色,龍頭著淡黛綠和暗紅礦物色,寓意金榜題名。兩只明代木雕魚紋雀替,各雕一條游魚,還有水草、祥云、水浪,均著礦物五彩,經歷數百年而鮮艷如新。這兩對牛腿和雀替堪稱明代木雕魚精品。清代水波魚紋鏤空雕窗芯。
清代一鷺蓮科鏤空雕門芯。
東陽市玉書堂收藏有雕飾魚紋極佳的六扇門,門高2.6米,寬0.56米,門芯長1米,寬0.46米,兩扇門門芯雕飾水波游魚紋,每扇有六七條鯉魚在水波里自由游弋。另四扇門主題一鷺蓮科,門芯雕水波、白鷺、蓮花、蓮蓬、水藻,魚兒穿梭在其中,其中一扇門芯上,白鷺噙著一條魚,生動而有趣,這一切呈現的是江南水鄉獨特的韻味。木雕要形象地表現水波,難度極高,這六扇門的雕刻,以麻絲繩索般纏繞舞動來表現水波,形象而生動,是中國明清木雕水波一種獨特的表現手法。
清代魚藻紋清雕花板。
收藏明清木雕魚多年,我與魚似乎有了“神交”。《莊子·秋水》中云:“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想說,魚之樂,不全在魚本身,誠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簡介:應敏明,寧海人。甬上吉木堂藝術館館長,《寧波日報》“四明周刊”“收藏與鑒賞”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甬派APP新聞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