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個曲陽縣,北岳恒山大廟就在此地。《水經注》對此處有過精彩的描述:“岫嶂高深,霞峰隱日,水望澄明,淵無潛甲,行李所逕,鮮不徘徊忘返矣……”自漢代至清初,歷代帝王均尊大茂山為北岳,祭祀地點即是位于曲陽大廟。據說毛澤東從延安出發進京路過之時,觀看過廟中大殿上由吳道子所繪的巨幅壁畫,至今大殿還保持唐宋建筑的原貌。其實曲陽不僅文化故地,也是“中國雕刻之鄉”。此處出產的漢白玉聞名于世,故宮、圓明園、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等都有曲陽石雕。
今天,我們推薦介紹的藝術大師王瀟笠就是來自遍地石雕的曲陽。王瀟笠十八歲那年考入曲陽雕刻學校。1971年出生的她很幸運,遇到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進橋這位良師。在盧老師的指導下,王瀟笠成績優異,畢業后留校任教。
1991年,王瀟笠被學校選派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工藝美術系)繼續深造。1992年,導師李化吉接受釣魚臺國賓館的邀請,去“紫砂之鄉”——江蘇宜興為大型紫砂壁畫《釣魚臺史跡圖》做設計,挑選了三名助手同行,其中之一正是王瀟笠。王瀟笠因此得以跟紫砂藝術近距離接觸。
紫砂是陶的一種,主要用朱泥、紫泥、段泥、黑泥、墨綠泥,也就是俗稱的“五色土”燒制而成,表面不掛釉,充分顯露泥土的本色,色澤溫潤,典雅古樸。王瀟笠初次接觸“五色土”,就被其超強的可塑性和延展性震撼了。不管是她喜歡的人物雕塑還是長盛不衰的佛像雕塑,“五色土”都是比石頭更加靈活好用的雕刻材料。王瀟笠產生了極為強烈的創作欲,迫不及待想要親自制作紫砂雕塑。
為了追逐紫砂夢,1993年底,王瀟笠和丈夫一起搬到宜興定居,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研究所,跟隨高級工藝美術師儲立之學習紫砂技藝。
雕塑都有相通性,石雕背景為王瀟笠學習紫砂雕塑打下了基礎。可兩種雕塑還是有很大差別,雕塑材料不同,工藝技法更相差甚遠。石雕材料堅硬穩定,不需要燒制,相對容易控制。紫砂雕塑卻充滿不確定性,尤其對初學者而言,一件紫砂作品至少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一旦哪個環節出了紕漏,很容易功虧一簣。這樣不斷失敗,不斷從頭來過,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勇氣。王瀟笠咬牙堅持了下去,總結經驗教訓,不厭其煩地實踐再實踐,終于熟練掌握了工藝技法。
在此基礎上,王瀟笠又開始尋求創新,努力把石雕技法應用到紫砂雕塑中。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嘗試,很多偏于保守的業內人都不看好,勸她不要白費心機。王瀟笠卻再次拿出了初學紫砂時的耐心與勇氣,不斷嘗試,不斷失敗,再繼續嘗試,直至成功。
石雕中的淺浮雕、中浮雕、圓雕、鏤空雕等工藝,還有龍紋、鳳紋、云紋等圖樣,都被王瀟笠運用到了紫砂雕塑中,成功實現了石雕和紫砂的結合。不僅如此,她還將北方藝術的大氣磅礴與江南藝術的婉約優雅融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王瀟笠熱衷于以佛教為創作題材,致力于創作能給人啟發的紫砂佛像雕塑。她曾說自己創作佛像更多的是想通過作品來幫助觀者思考生命,自己一直以來的創作宗旨和藝術思想是做出讓人“樂生而不迫生”的勸導之像,給人們帶來安和幸福的啟發。她最具代表性的佛像《對話——神會》《藥師琉璃光如來》《吃茶去》《無形》《菩提達摩》《南無大準提觀世音菩薩》等,無一不在以美妙的藝術傳達佛像的精神力,達成人與佛的共鳴。
傳統宜興紫砂以紫砂壺為主,王瀟笠也創作了一些紫砂壺,同樣在其中加入了鏤空雕、浮雕等石雕手法,做出了別具一格的紫砂壺,如《金玉滿堂》、《云龍》。
多年來,王瀟笠創作了大批作品,這些作品記錄了她在紫砂藝術領域辛勤耕耘的每一個腳步、每一滴汗水。其中優秀的代表作在國內外獲獎無數,并被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南京博物院、美國克瑞頓大學等重要藝術機構收藏。
由于藝術成就卓著,王瀟笠獲得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北省陶瓷藝術大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無錫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無錫市“巾幗建功”標兵等多個榮譽頭銜。
近日,中華文化促進會品牌文化委員會為王瀟笠頒發“中華文化品牌踐行楷模人”和“中華藝術品牌開拓領航者”榮譽證書。這是由我會智庫專家主導的系列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活動主要是為樹立各個行業品牌的榜樣,宣傳其事跡,頌揚其成就,促使更多人投身中華文化的傳承與文化品牌的創立。作為一位獨立創新、成就非凡的藝術家,王瀟笠獲獎可謂實至名歸。
王瀟笠曾說,她最大的心愿是“能為紫砂留下什么”。我們期待著這位藝術大師未來創作出更多傳世佳作,像璀璨的明星一樣照亮紫砂藝術的天空。
責任編輯:張書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