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起,華夏先民們就已經在石頭上刻下印記,中國雕塑藝術歷史悠久,大到石窟、佛像,小到木、葉、骨、陶瓷、金屬,琳瑯滿目的品類中,有一抹莊重的朱紅色,驚艷了時光與歲月。
雕漆,又稱剔紅,中華民族傳統工藝,與景泰藍、象牙雕刻、玉雕一起被譽為京城工藝“四大名旦”,再加上宮毯、京繡、金漆鑲嵌、花絲鑲嵌,則合稱“燕京八絕”。
雕漆始于漆器,是以大漆為原料,在胎體上一層層涂堆到適當厚度再進行加工雕刻的技法,需要經過畫圖、制漆、髹漆、雕刻和打磨等百余道工序手工完成,每道工序,都依賴時間的沉淀。
雕漆制品造型古樸、紋飾考究、色澤光潤、形態典雅,并有防潮、抗熱、耐酸堿、不變形、不變質的特點,體現著匠人的高超技藝和智慧,是中華民族傳統工藝的瑰寶。
2006年,雕漆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雕漆工藝最早的文字記載始于唐代,我國現存的唯一一部古代漆藝專著《髹飾錄》中寫道:“剔紅,即雕紅漆也。髹層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鏤之精粗,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錦朱色,雕法古拙可賞,復有陷地黃錦者。”遺憾的是,至今未有實物出土。
宋代是漆器承前啟后的時代,漆器制造推陳出新、百花齊放,剔紅、堆紅、戧金、螺鈿、填漆、描金、犀皮等工藝各爭所長。而“剔紅”工藝的出現,推動了雕漆藝術的興起,此時的雕漆作品從器形、技法、紋樣上看都更趨精美,歷代文人對宋代的雕漆著錄頗多,極盡推崇與贊譽。
元代雕漆的工藝在宋代的基礎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傳世的張成、楊茂、張敏德的雕漆作品代表了元代雕漆的最高水平。宋元時期雕漆作品的特點是刀痕不露,磨工大于雕工。
由于元代雕漆巨匠張成之子張德剛主持果園廠的漆器生產,明永樂、宣德時期的雕漆仍保持著元代雕漆的風格,漆層肥厚,花紋層次感很強。果園廠發展了雕漆的工藝技法,其表現是髹漆層較厚,多者厚達百層,尤其是花果題材的作品,有的花紋起伏竟達三、四層之多,花果紋飾更加凸顯。
明中期以后,雕漆技藝出現了新的藝術傾向:雕漆漆層減薄,作品層次感不強,有些作品的紋飾與錦地漆的層厚度相當;雕刻刀法上雖保留著早期雕漆的磨退,但已難掩飾刀鋒快利、磨工不細的痕跡。嘉靖、萬歷時期的雕漆,雕工精細,刻后不磨,鋒棱清楚有力。
清朝乾隆時期的雕漆技法集前代之大成,融會了明代的風格特點并有創新和發展。原在造辦處“牙作”當差的南方牙匠,乾隆時命他們雕刻漆器,他們自然追求雕牙般的精細纖巧。乾隆時期大量的雕漆交由蘇州制作,蘇州匠人則將雕刻竹木逸品奇俏清新、氣韻生動的風格帶到雕漆中來。在這兩種因素的作用下,乾隆時期雕漆的技法形成了新的風格。
• 工藝技法 •
雕漆是髹漆工藝技法之一。做法是先在器物胎骨上(常見為木胎,少有金胎、銅胎)層層涂漆積累,使漆達到一定厚度,在漆呈軟干狀態時用刀雕刻出花紋,屬于髹漆、繪畫、雕刻相結合的工藝種類。
傳統漆器的制作上,必須經歷制胎、水裱、推光、生漆調細等上百道工序。工藝以繁瑣著稱,從選料、塑胎、髹飾至成品,大的工序有二十幾道,而制作和陰干也十分費時,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數月,成品還需要密閉在陰室里更長的時間。
雕漆以“雕”見長。技法多樣,既有平雕,也有浮雕、鏤空雕和立體圓雕等。由于漆層很厚,所以雕出的作品圖案生動飽滿,非常精細。1毫米的漆需近20層,之后一刀一刀雕刻,一件雕漆作品的誕生,需要時間的漫長沉淀,更離不開手藝人的耐心、細心和恒心。
• 以色為類 •
雕漆根據髹漆的顏色分類,有剔紅、剔黃、剔綠、剔黑、剔彩、剔犀之分,由于中國古來尚紅,故以剔紅器最為多見,其包含著吉祥喜慶、紅紅火火的寓意,也頗受歷代帝王的喜愛,明清時有用之點綴宮廷的慣例。
不同色彩的雕漆各有千秋,諸如:剔犀,以紅黑二色的大漆相間涂層后再雕剔圖案,所以刀口斷面會呈現雙色的線紋,極雅致;剔彩,在胎型上有意識地分涂上五彩大漆,干后雕刻時,利用涂漆層不同的色澤和刻層的深淺不同,達到“紅花綠葉,黃心黑石”的彩色浮雕效果。
• 裝飾題材 •
元代雕漆的裝飾題材承襲宋代漆器的風格,花卉鳥禽、山水人物仍是漆器的主要裝飾紋樣。
以花卉為題材的作品,其構圖或以一大朵花卉作為主題,旁襯數枚含苞欲放的花蕾,或數朵大花滿鋪全器,枝葉肥厚,舒卷自如;以花鳥為題材的作品,以花卉襯底,上壓飛禽,這種裝飾風格至明初仍繼續使用。
以山水人物為題材的作品,通常刻三種錦紋,以表示天、水、地不同的空間,天錦用曲折回轉的單線表示,水錦用波紋組成,地錦用方格或斜方格內飾多瓣形小花表示,似繁花遍地。以錦紋為背景的空間中刻畫樹木殿閣、人物生活等,畫面的層次感十分清晰。
明代雕漆,花卉題材的作品,早期為大朵花滿鋪的裝飾風格,后變為纏枝、折枝花卉和小朵花頭,圖案布局變得疏朗清新。以花卉、鳥禽、龍螭等為主要題材的復合紋樣的作品,多用夸張的表現形式,這些作品均以盛開的花卉為地,上壓成雙的游穿于花叢之中的飛禽、龍螭,浪漫色彩濃厚。
山水人物題材的作品,圖案取材于歷史故事、生活場景等,這些作品反映了文人墨客悠閑清雅、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
由于嘉靖皇帝朱厚熜信奉道教,嘉靖、萬歷時期雕漆的裝飾紋樣一改前期風格,寓意吉祥如意的圖案內容增多,動植物、神靈形象及自然景象和諧地組織在一起,常見有松樹、靈芝、仙桃、鹿鶴、祥云以及八寶、八卦紋等,以取長生不老、如意吉祥之意;或以松竹梅的枝干蟠成“福”“祿”“壽”等吉祥文字,與其它裝飾紋樣組合成圖案。
清代中期,特別是乾隆時期,雕漆的裝飾紋樣更加豐富多彩,無所不有,新的題材不斷涌現,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仿明代以文字和吉祥紋樣組合成的裝飾圖案,大體字成為主要紋樣。
二是以海水波濤中的魚龍海獸等為題材,多為三、九奇數的魚龍海獸在波濤中嬉戲,令人耳目一新,這種題材的雕漆作品波紋如絲,鋒芒畢露。
三是仿古裝飾紋樣亦別出心裁,如仿古青銅器的器型和青銅器上的虬螭紋、夔龍紋、鳳紋、谷紋等。
四是在滿刻錦紋的漆地上加刻詩文詞句,或以詩寫景,或以景配詩,詩情畫意交相輝映。此外,以神話故事和具有宗教意味的題材為裝飾的雕漆作品也較常見,如八仙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