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 | 話說成化瓷器集
時間:2024-08-09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78 分享:
文獻中所見成化御窯瓷器燒造方面的記載,主要見于《明史》、《明憲宗實錄》和晚明、明末清初一些文人的筆記。如:《明史》載:「成化間,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鎮,燒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費不貲。」《明憲宗實錄》載:「戶科都給事中張海等以災異上言五事。一,南北直隸河南、山東、陜西、江西、湖廣、四川、福建等處水旱頻仍,軍民饑饉……江西之地,被災尤甚,所造瓷器宜暫停止……上批答曰:災重地方追征糧草、顏料,并停俸。官吏所司即為查照斟酌奏聞。燒造瓷器將完,不必停止……」另有記載:「南京吏部尚書陳俊合諸大臣應詔言二十一事……江西浮梁縣景德鎮有內官監造瓷器,其買料供給夫役之費,歲用銀數千余兩,俱出饒州、廣信、撫州之民,計其所費已敵銀器之價,宜暫停三、五年,以蘇民困……上批答曰:……瓷器俟燒完停止,其余俱如議行之。陳俊等不允退休,其令悉心供職。南京工科給事中丘璐等應詔言十二事……浮梁燒造瓷器,民困已極,宜暫停免。援令饒州等三府量出財力自造進京。上批答曰:所條時事多已行矣,置之下其章于所思。」由前述可知,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和二十一年(1485年),有關官吏曾分別因災異嚴重和耗費巨大而建議皇上下令停止或暫停瓷器燒造,以蘇民困。但成化皇帝均未立即下令停止,而是采用拖延戰術予以搪塞。這從一個側面反映處成化皇帝對瓷器燒造的濃厚興趣和成化御窯燒造瓷器的數量應相當可觀。從文獻記載看,成化時期有龍鳳紋的御窯瓷器僅限于宮廷使用,禁止他人使用和私藏。成化十三年,一位叫方賢的官員因私藏龍鳳紋瓷器,事發而被貶官流放到遼東充軍守邊。由此可知,成化朝飾有龍鳳紋御窯瓷器之尊貴和使用規定之嚴格。
明成化 斗彩海水龍紋天字罐 (故宮博物院館藏)
青花和釉里紅瓷器的制作工藝和燒成工藝基本相同,只是著色金屬氧化物有別。由于二者均屬于高溫釉下彩瓷器,且在彩在釉下不易磨損、彩料不含鉛毒,藍色和紅色花紋清新優雅,因此,自古以來這兩個品種深受人們喜愛。青花瓷器系氧化鈷為著色劑的彩料在已成型的坯體上進行裝飾、施透明釉后入窯經高溫焙燒而成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器堪稱成化御窯瓷器中的大宗產品,造型以小巧的杯、碟、碗、盤、高足杯等較為多見,大件器物較少見。從文獻記載來看,典型成化御窯青花瓷器所用青料是產于今江西省樂平縣的「平等青」(亦稱「陂塘青」)。由于這種青料中氧化鐵含量較低、氧化錳含量較高,致使圖案紋飾中基本不在出現明初永樂、宣德御窯典型青花器紋飾中那樣因使用進口「蘇麻離青」料(高鐵低錳)而呈現出的氧化鐵結晶斑,而是呈現柔和、淡雅、清爽的藍色,形成青花瓷器的典型風格。明成化 青花山石花卉紋蓋罐(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成化 青花九龍鬧海紋碗(故宮博物院館藏)
釉里紅瓷器屬于經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的彩料或釉料加以裝飾,經高溫還原氣氛焙燒而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氧化銅對燒成時窯溫和氣氛的要求極為嚴格,致使釉里紅瓷器的燒成難度非常大,稍有不慎,銅紅彩(釉)就會發黑甚至揮發,廢品率特別高,燒造一件成功的作品實屬不易。明代釉里紅瓷器以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產量最大,質量最好,亦最受世人稱道。
斗彩是一種釉下青花和釉上諸彩相結合、具有特殊藝術效果的瓷器裝飾工藝。其做法是:先在已成型的坯體上以青花料雙勾圖案輪廓線,或在此基礎上以青花料描繪圖案局部,施透明釉經高溫燒成后再在釉上以填涂(或在此基礎上根據所繪物像的不同,輔以染、覆、點彩等技法),按需施紅、黃、綠、紫等各色彩料,完成圖案全樣。復入彩爐經低溫焙燒,從而產生釉下青花和釉上諸彩競相斗妍的藝術效果。成化斗彩胎體輕薄、胎質潔白細膩,釉色青白或乳白,釉質溫潤如凝脂。彩料純正,畫技高超,彩色潤而不躁、柔和悅目。制作工藝精湛,器物表里處理精致如一。總體風格輕盈秀麗、恬淡雅致、精巧可人,盡顯柔美,其玩賞性大于實用性,摩挲把玩,讓人愛不釋手。
成化御窯制瓷工匠將造型、胎釉、紋飾、色彩和彩繪技法有機地融為一體,創造出制美色新、無與倫比的一代瓷器,為后世樹立了榜樣。從傳世品和出土實物看,成化御窯瓷器以胎質潔白細膩、釉質平整油光、構圖疏密有致、設色清麗典雅、繪畫技藝精湛而聞名于世。明晚期以來,隨著文人品評和收藏古玩之風盛行,成化御窯瓷器逐漸成為收藏著競相獵取的目標,致使其價格驟增,一些利欲熏心之人趁機進行仿制,以謀取暴利。成化御窯斗彩雞缸杯、葡萄紋高足杯、高士杯、三秋杯、花蝶圖盒和各式罐等,早在明晚期即受到文人雅士和收藏家的青睞,博得極高評價,這種風氣一致影響到清代。明晚期一些文人筆記,如王士性撰《廣志繹》、沈德符撰《萬歷野獲篇》等均對成化御窯瓷器給予很高評價,認為明代御窯瓷器以宣(德)、成(化)兩朝取得的成就最大,青花瓷器以宣德御窯產品最好,斗彩瓷器則首推成化御窯產品。明萬歷前期,精于鑒賞瓷器的文人認為「宣窯」為明代御窯之冠;而萬歷后期以后,則認為「成窯」在「宣窯」之上。明末清初孫承澤撰《硯山齋雜記》(卷四「窯器」條)載:窯器所傳柴、禹、官、哥、鈞、定可勿論矣,在勝朝則有永、宣、成、弘、正、嘉、隆、萬官窯。其品之高下。首成窯,次宣、次永、次嘉,其正、弘、隆、萬間,亦有佳者……成窯之草蟲可口子母雞勸杯、人物蓮子酒盞,其質細薄如紙,葡萄把杯、五色敞口扁肚齊箸小碟、香盒、小罐、皆五彩者。成杯茶貴于酒、彩貴于青。其最者,斗雞可口,謂之雞缸。神宗時尚食,御前成杯一雙已值錢十萬,成、宣把杯,皆非所貴。
(萬歷帝尤對成化雞缸杯珍慕不已,拱之如璧,讓當時雞缸杯身價更高。康熙年間,成窯雞缸杯,更漲價至超越高古宋瓷。乾隆帝則曾題詩詠贊雞缸杯,當時得一成化斗彩杯,如獲羨財。在曹雪芹(1763年卒)的《紅樓夢》中,劉姥姥無意從成窯茶杯喝過茶,妙玉嫌穢,不愿再用,寶玉遂主張送予這位貧婦人,好讓她變賣度日。)
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雞缸杯
明成化 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
明成化 青花瓜瓞綿綿紋宮盌
明成化 青花萱草紋宮盌
明成化 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
明成化 青花折枝花卉紋臥足盌
明成化 斗彩團蓮紋高足杯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花紋獸面環耳供瓶
成化瓷器,別樹一格,御窯廠燒瓷更是登峰造極,巧絕天工,獨特于明代各時期。成化早中期,景德鎮以先帝治下巧工佳瓷為范,尤尚宣德高風。成窯風格成形于成化朝最后十年。學者大致認為,成化朝出現之新風,主要由萬貴妃(1430-1487年)主導。萬貴妃,較成化帝年長十七,對其影響甚深。此時期所制瓷器質量要求極高,御窯廠耗費龐大,朝廷負擔沉重,1482年,有重臣上書勸說憲宗停止派遣太監至饒州景德鎮監工,后再有朝臣上書勸止燒造瓷器,終止于1486年。成化御窯瓷器,由朝廷嚴格監管制作。乍看或似樸實無華,經仔細鑒賞,方顯雅韻。此類器并非供遠觀炫示,而應靜心觀賞,方能體會瓷匠之臻藝,瓷質之上乘,觸感之溫潤,白瓷青花之雋秀,及紋飾獨特設計之精妙。正因如此,成窯瓷器被之后歷朝歷代各階人士仰慕追捧,時至今日,依然在收藏市場占據高位,價格亦是扶搖直上,為各大藏家所珍愛、珍藏。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半寸間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