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中的巧思
1973年,在銅川市呂家崖附近的漆水河岸,一位農民干農活時從地里刨出了一件造型獨特的陶器。農民用水洗去上面的泥土,發現陶器上有獨特的紋樣。1974年,了解相關資料后,這位農民意識到這件陶器非同尋常,便將其上交給了當地文物保護單位。幾經輾轉,這件陶器被銅川博物館收藏。專家判斷,人面紋彩陶葫蘆瓶應該來自仰韶時代。人面紋彩陶葫蘆瓶保存完整,是銅川博物館的重量級文物之一。
人面紋彩陶葫蘆瓶形似葫蘆,表面繪有黑色紋飾。人面紋彩陶葫蘆瓶瓶口豎直,束頸,腹部隆起,高35.6厘米,瓶口寬4厘米,底部寬11.5厘米。紋飾分為上、中、下3個部分。上部葫蘆嘴為黑色;中部的4個黑點繞陶器一圈均勻分布;下部圖案較為復雜,分為相同的4個部分,與中部的4個黑點一一對應。單個圖案中,兩個呈月牙形的眼睛圖案最為引人注目,額頭處還有一個豎著的眼睛圖案,中間朝下則是上翹的嘴唇圖案。從正面看,月牙形眼睛與上翹嘴唇構成一張凝視前方的微笑人臉,紋飾清晰,表情生動,尤其是嘴唇圖案向上彎曲的弧度,給整個人臉圖案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從已出土的文物來看,仰韶時代的陶器紋飾豐富多彩,主要有動物紋、植物紋、人物紋和幾何紋。魏超介紹:“人面紋彩陶葫蘆瓶上的紋飾屬于人物紋,人物嘴唇呈半圓形,鼻子弧邊呈三角形。如果將陶器旋轉90度就會發現,微笑的嘴唇與豎著的眼睛組成了一條魚的圖案。”原來,“神秘微笑”中隱藏著魚的圖案,人臉圖案的嘴唇是魚形圖案中的魚尾。
二、 反映先民生活的杰作
銅川制陶歷史悠久,耀州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馳名中外。那么,這件人面紋彩陶葫蘆瓶與耀州窯是否有關?見記者好奇,魏超說:“雖然我們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瓷器叫作陶瓷,但嚴格來說,陶和瓷是兩種東西。陶器燒成溫度一般在1000攝氏度以下,且吸水率較高,表面通常不施釉。而瓷器以氧化鐵含量較低的瓷土為原料,燒成溫度一般在1200攝氏度以上,表面通常施高溫釉,且吸水率低。”
“嚴格意義上講,耀州窯生產的瓷器與仰韶時代的陶器是兩種東西。但陶器和瓷器之間是發展和繼承的關系。”魏超指著另一件文物釉陶尊介紹,“這件陶器出現時間較晚,上面的白色斑點就是釉面,學術界稱這種初現釉色的陶器為原始瓷。這表明,在陶瓷的發展歷程中,陶器與瓷器并非涇渭分明。”
仰韶時代,人們過著定居的生活,農業和畜牧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陶器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器具,和人的關系尤為親密。人們將山、川、日、月、河流、湖泊以及動植物的形象轉變成抽象的圖案,并畫在陶器表面,體現了當時人們的審美。
人面紋彩陶葫蘆瓶外形有一種流暢的美,紋飾有一種對稱的美。“除了圖案本身對稱之外,如果給陶器做一條對稱線,可以看到,這條線從中部的黑點處垂直穿過,線周圍的圖案也兩兩對稱。所以,站在這個陶器前,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一種對稱的美感。”魏超介紹。
有學者認為,陶器中的眼睛圖案與甲骨文中的“日”相似,可能代表太陽。但在這件陶器中,眼睛圖案和陶器中部的4個圓點代表什么、陶器的用途等問題都還有待考證。魏超告訴記者:“人面紋彩陶葫蘆瓶的瓶口較小,它的用途可能是裝酒或水。陶器上面的圓點可能是用于裝飾,也有可能是在繪制圖案的過程中起到定位圖案的作用。目前還沒有研究可以確定圓點及眼睛代表什么,有待考古專家進一步研究。”
三、 多子多福的期望
在仰韶時代,漆水河岸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先民過著狩獵采集的生活。由于無法從變幻莫測的自然界中獲得穩定的食物來源,先民常常以自然界中的動物或植物為素材,創造出一些形象來寄托美好的愿望。
“人面紋彩陶葫蘆瓶中葫蘆和魚的元素與先民的生殖崇拜有關。原始社會生存條件較差,人口的增長關系到部落的存亡。葫蘆和魚都象征著多子多福,因而被先民畫在陶器上。”魏超說。
葫蘆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1977年,考古學家在浙江河姆渡遺址發現了葫蘆種子,說明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已經開始種植并且利用葫蘆了。
新石器時代的葫蘆形器物常見于渭河流域,如陜西的姜寨村遺址、楊家村遺址。“由于居住在漆水河畔,因此,魚也是先民主要的食物來源。這表明,先民的藝術創作與生活息息相關。”魏超說。
人面紋彩陶葫蘆瓶上的人臉或大或小,并非完全一致。魏超介紹:“這件陶器不僅是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一件藝術品。可以看到,與現代工藝品復制、粘貼的圖案相比,人面紋彩陶葫蘆瓶的4個人臉有細微的差別,體現了先民天然質樸、親近自然的性情志趣。”
四、人面魚紋的不同含義
魏超說:“人面紋彩陶葫蘆瓶與在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網紋彩陶盆之間有許多共同之處。比如,它們都有對稱的紋飾,都有人面魚紋。在陳列著人面紋彩陶葫蘆瓶的展柜前,許多游客都會問及這件文物與人面網紋彩陶盆的關系。”
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人面魚紋并不少見。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寶雞北首嶺遺址、臨潼姜寨村遺址等地發掘出土了大量帶有人面魚紋的陶器。這些圖案中,人面一般都有著橢圓的臉盤兒,眼、口、鼻等五官用直線、曲線表示,如鼻子通常為T形或三角形,嘴部通常是曲線或簡單的幾何圖形。考古學家認為,人面和魚的形象大量出現,可能與這一時期先民的圖騰崇拜有關。
人面紋彩陶葫蘆瓶紋飾的線條較為抽象,且多為粗線條,人面與魚的形象被先民巧妙地融為一體。而人面網紋彩陶盆則以寫實的手法刻畫魚的形象,魚鰭等部位清晰可見,還有單獨的漁網紋。
與有著“神秘微笑”的人面紋彩陶葫蘆瓶不同,人面網紋彩陶盆中的人面眼睛細長,仿佛在閉目沉思,表情嚴肅。這是因為人面網紋彩陶盆與喪葬儀式有關。由于相信人死后“靈魂不滅”,所以先民通常會把夭折的嬰孩置于陶甕中,以甕為棺,以盆為蓋,將人面魚紋的圖案繪制在陶盆上,祈求嬰孩早日轉世降生。而作為日常工具的人面紋彩陶葫蘆瓶則與嚴肅的喪葬儀式無關,更富有生活氣息,紋飾的線條活潑靈動,人面表情生動豐富,寄托了先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