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摹,今藏大英博物館)中的步搖《列女仁智圖》(宋摹,故宮博物院藏)中的步搖,這一類步搖的插戴當有釵腳,即如同簪釵。
金步搖花 甘肅張掖高臺地梗坡四號墓出土
甘肅高臺地梗坡魏晉四號墓出土一件金花,是五枚葉片合抱的一束,五根花莖從中心宛轉探出,穿起金箔制成的花朵,然后在花心里繞作環狀。此環當是用于懸綴搖葉。
金步搖花 甘肅涼州紅花村出土
涼州紅花村出土時當東漢晚期的一枝金花,花枝披垂四片肥大的葉子,葉尖做出小圓環,環內原當綴物。出自地梗坡的金花當與它同類,即均為步搖之屬,也都是剪制而成的金葉間“金瓊”,因不妨名作“步搖花”,只是以小鳥口銜的搖葉是圓形見出與中原和南方不同而別有所取。
娥皇女英 漆畫屏風局部 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
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漆畫屏風中的娥皇女英的插戴,而屏風畫原有不少取自南朝的繪畫元素。作為步搖花構件的六瓣小金花和一端有細孔的心形金葉,出土于魏晉墓葬者數量不少。
金鈿 南京郭家山東晉一號墓出土
南京郭家山東晉一號墓出土心形搖葉五十二枚,中有穿孔的六瓣金花二十四枚,金花直徑1.7~1.9厘米,共重11.7克。
金搖葉 南京郭家山東晉一號墓出土
金鈿與搖葉 南京大學北園東晉墓出土
南京大學北園東晉墓出土大小三十二枚金搖葉,“均用薄僅0.3毫米左右的金片剪成,尖端有小孔,可以穿系,大的長1.6、寬1.3厘米,重0.23~0.3克不等;小的長1.3、寬一厘米,重0.12克左右”。“花瓣形金片十片,均作六瓣形,徑1.7厘米,中有小孔,其薄如紙,重僅0.18克,系模制而成”。
金搖葉 東魏 河北磁縣茹茹公主墓出土
東魏茹茹公主墓出土心形搖葉四十三枚,金花和搖葉都不是步搖專用,原通用于其他,而金花尚可單獨為飾,金花上面嵌寶,便名作金鈿,也是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飾物。
步搖花 隋 李靜訓墓出土
步搖花以一枚金片為托,其上焊接五個圓管,數枝銀鎏金六瓣花集作五束,分別插在各個圓管內蔚作一片半月形的花叢,薄銀片做成花朵,花莖從花心穿入,花心多綴珠為蕊,又有嵌寶和嵌玉各一枚點綴其間。每一枝花莖在接近底端的地方都彎作螺旋狀,是為了生出顫動的效果。
步搖冠 薩爾馬泰女王墓出土
步搖冠復原 薩爾馬泰女王墓出土
金冠上方的裝飾物原是六個動物和七株樹,表現一個儀式場面,儀式中神獸走向生命之樹。兩側各有兩只口銜圓環的小鳥,冠口分作三段,各由兩枚片材扣合而成,然后系連為一,上緣預設插孔固定神獸與生命樹,下緣垂系一溜尖底瓶式的吊墜。現存的鹿和盤羊嘴邊都銜一個小環,樹上枝條之端做出的小環里垂掛鏨出葉脈的心形葉片。
金搖葉飾·左 和田博物館藏
金冠上的五簇花樹下方均有基座,惟置于中間的一簇基座式樣與旁側者有別,滿綴搖葉和花朵的花樹之端各有一對鳥,鳥嘴也銜著搖葉。花樹和口圈的背后都焊接小金管,一根金釬子從上往下貫穿金管,花樹便與口圈固定在一起。花樹高13厘米。金冠口圈兩端有小環,其表密綴花朵和搖葉,通長45厘米。
金搖葉飾 和田博物館藏
和田博物館藏金搖葉飾品一組四件,其中三枚很可能原初也是步搖冠上面的飾件,時代約當一世紀。兩枚左右對稱口銜搖葉枝的鳥喙獸首依然源出格里芬,不過把頭頂的連體鳥頭變化為戴著花冠的兩對長頸鳥。
金搖葉飾 和田博物館藏
這一枚葉飾是一種變體:獸首張口露齒,頭頂彎角,順著身體弧線的一溜鏤空草葉,似獸之鬣,似鳥之羽,帶著鼓翼連云之勢,從它的造型來看,當日應該不止一枚。
金鑲寶搖葉耳飾 和田博物館藏
這一枚金鑲寶搖葉耳飾,或是懸系于冠而垂在耳畔,即如席巴爾干大月氏墓出土首飾復原后的樣子,它自然也當成對。
鳳鳥形步搖冠飾 內蒙通遼科左后旗毛力吐鮮卑墓出土
鳳身是由兩枚金片打制成形然后扣合成型,尾羽和雙翅都是另外打制出來并系綴搖葉,再插接于鳳身,下方一枚金片作為底座。通高5.3厘米,重18克。從形制看,它應是冠頂之飾。
馬頭步搖一對 包頭市達茂旗西河子窖藏
包頭市達茂旗西河子窖藏出土西晉時期的金步搖兩對,步搖下端為山題,一對山題是馬頭,一對為牛頭。上方花樹一般的枝條表面“雙鉤”金粟,金粟勾出的三葉花內嵌寶,枝條之端的圓環里懸綴搖葉。
牛頭步搖一對 包頭市達茂旗西河子窖藏
搖葉雖然是心形,卻是與前舉出自中原和南方晉墓的心形搖葉不同,即搖葉的尖兒一律向下,正仿佛薩爾馬泰金冠生命樹上的搖葉之簡化。
金步搖 遼寧朝陽十二臺磚廠東晉墓出土
金步搖 遼寧朝陽他拉皋鎮西團山鮮卑墓出土
金步搖 遼寧北票喇嘛洞七號墓出土
金步搖 遼寧北票房身村二號墓出土
帶形飾 吉林集安禹山墓區太王陵出土
綴搖葉金飾殘件,推測這一類搖葉所依附的條形金片或為步搖冠的冠口。發掘簡報云,“花蔓狀金飾兩件。長條形金片,上有鉆孔,鉆孔處系有圓形小金片多枚,共存四段,原物似屬兩件。可能是冠上的圍飾,與前項金飾共用的。最長28、最短的2.1厘米”。
帶形飾 吉林集安禹山墓區太王陵出土
吉林集安禹山墓區太王陵出土銅鎏金“帶形飾”兩件,器表均綴搖葉,其一長約37.4、寬3.5厘米,其一長38、寬3.3厘米。
新羅時期的步搖冠 韓國慶州校洞出土
韓國慶州校洞出土新羅時期的步搖冠,太王陵出土的“帶形飾”,似即步搖冠的冠口。那么北票房身村出土金步搖若與“花蔓狀金飾”構成組合,便正是一頂步搖冠。
金步搖冠架 北燕馮素弗墓出土 全器連枝高約25厘米
兩根細窄的金條一長一短,十字交叉成為下方梁架,若平置,則尺寸短的一根一端是抬起來的,推測此或為冠之當面。六樹金絲制成的搖葉枝下端錘扁,以金釘自內向外一一鉚在碗壁,金枝各個彎出三個小環,環里掛搖葉,六樹原當有搖葉十八枚,今存十三。
金蟬 北燕馮素弗墓出土
出自馮素弗墓的又有一件金蟬珰,高7.1厘米,《三燕文物精粹》中的一幅圖版將蟬珰置于步搖冠架之前,是它的想象復原,是顯貴之少年英俊畫像。
銀鎏金男式鳳冠 遼寧凌源小喇嘛溝遼墓出土
出自遼寧凌源小喇嘛溝遼墓的一頂銀鎏金男式鳳冠,冠頂立鳳口銜搖葉之外,十數枚鏤空花片組成的冠體更以“螺絲”懸綴二十七個舞鳳紋搖葉,宋綬使遼,歸來言契丹風俗,所云“漢魏時遼人步搖冠之遺象”,或即指此。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民間文化史綱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