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 | 龍紋藝術: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與表達
時間:2024-10-02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428 分享:
龍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圖騰崇拜,象征著祥瑞與尊貴。龍紋是我國吉祥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紋樣之一。龍紋在不斷地演變與發展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龍紋威嚴莊重,與當時的禮制文化緊密相連;秦漢時期,龍紋開始呈現出更加生動靈活的特點,線條流暢,姿態多變,成為了皇權與尊貴的象征;到了唐宋時期,龍紋的藝術表現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僅形態更加優美,而且寓意也更加豐富,被廣泛應用于瓷器、繪畫、雕塑等多個領域;商朝龍紋
戰國龍紋
明清時期,龍紋更是成為了皇家御用的專屬圖案,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明代龍紋
時光流逝,龍的形象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從抽象到越來越完善,有輕靈,有兇猛,有可愛的,富與變化。云龍紋,始于唐宋五代時期。云龍紋作為瓷器上的一種紋飾不僅貫穿整個明代,而且一直延續到清代,堪稱為一種定型的紋飾。在構圖上以龍紋為主,云紋為輔。龍一般做駕霧騰云狀,或在云間起舞。團龍紋,源于唐代,明清兩代多用于皇家建筑。“四團龍”、“八團龍”為明清的冠服圖案,后來又發展為“十團龍”、“十二團龍”、“十六團龍”等。團龍紋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征,又有攘除災難,帶來吉祥的寓意。卷草龍紋,又叫“卷草纏枝龍”。卷草龍是龍的表現形式之一,頭部是龍的形象,身體和尾、爪是卷草的圖案,所以被稱為草龍。草龍紋寓意吉祥、幸福、美好。龍紋不僅僅是一種裝飾圖案,它更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文化的集中體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被視為吉祥、力量的化身,代表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景。因此,龍紋常常被用于各種慶典、祭祀等場合,以祈求神靈的庇佑與恩賜。同時,龍紋還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與道德觀念,如“龍行天下,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龍鳳呈祥,和諧共生”的倫理觀念等,這些思想觀念通過龍紋這一藝術形式得以傳承與發揚。古人的想象力令人折服,他們不僅創造了龍的形象,更是給龍創造了后代,龍生九子,長相各異、脾氣各異、本領更是不相同。1、囚牛:性情溫和,喜愛音樂,常出現在古樂器上。2、睚眥:性情暴烈,有仇必報,常被雕刻在刀鞘上。3、嘲風:愛冒險,常出現在古建筑岔脊上,具有消災鎮宅的作用。4、蒲牢:體型小,聲音極大,常被用作洪鐘提梁的獸鈕。5、狻猊:長得像獅子,喜歡煙火,常出現在香爐上。6、赑屃(bì xì):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常作為石碑的基座。7、狴犴(bì àn):形似虎,有威力,常出現在監獄門上。
9、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吻,口潤嗓粗而好吞,常作為殿脊兩端的吞脊獸。這些龍子各具特色,被廣泛應用于古代建筑、樂器、裝飾等領域,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典藏中式美學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