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非,魯迅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家具設計師。出版了《工業設計教程》《中國美術設計分類全集》《景觀線稿表現范本》《線稿手繪效果圖臨摹范本——家具·飾物》《產品手繪效果圖》《產品設計與實踐》等著作及專著《張克非家具作品集》。2015年在米蘭世博會·中國藝術展中獲得一等獎;2016年在第八屆家居設計展華筆·全國家居設計大賽上獲得創意設計獎;2016年在第四屆中國環境藝術“青年設計師”作品雙年展中獲得二等獎;2016年在中國設計紅星獎中兩件作品分別獲得紅星獎;2016年在法國雙面神國際設計大賽中獲得入圍獎;2020-2021年度意大利A’Design國際設計大獎金蝶椅與錦雀椅兩件作品分別獲得銀獎。 對于中國家具原創設計,張克非教授認為,我國家具設計發展的方向同樣要以現代設計理念為主導,順應時代發展,滿足人們現代的生活方式和需求,與時代的文化同脈同頻。我們的原創家具設計目前受國際大潮流的影響,還處在一個啟蒙階段。國外數百個的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這其中不乏很多有百年歷史的歐洲大品牌,它們在技術、藝術、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是國際一流的水平。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學習的方向。這個方向不是簡單的去模仿和抄襲,而是要找的其作品背后的設計方法和文化脈絡,學以致用,走出一條屬于我們自己的原創設計之路。 |
一、魯迅美術學院在家具設計方向上的特色和培養目標
家具設計是魯迅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的一個專業方向,本科教學從1989年開始一直到現在,是大三專業設計課程的一部分,主要授課內容有:家具設計發展史、家具材料學、結構學、家具人機工程學、制圖學和設計方法論等。課程時長為六周。在本科教學中,由于課時時間有限,對每項內容都是從初級的基礎知識入手,讓學生了解相關的基本概念、知識點和要掌握的基礎技能。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課題訓練,有計劃地讓學生掌握家具設計基本流程和方法,為以后更深入學習和研究打好基礎。
在研究生教學階段,我們的重點是以培養專業的家具設計人才為目的,將相關知識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以歷史觀、人文觀,從橫向和縱向兩方面全方位的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同時引入相關的經濟學、設計心里學、價值工程學、材料學、結構學、工藝學、人機工程應用學和美學等課程教學,為設計實踐打好理論基礎。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訓,走出校園,深入工廠,結合實際進行針對性的課題訓練,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和提升,并從中找到要研究的課題,有的放矢地為解決問題找到思路和答案,圓滿完成3年的學習目標。
二、張克非在家具設計方面的研究及設計
我在魯迅美術學院從事家具設計教學已經30年有余,后15年在延續本科生課程的同時,開始了研究生的教學工作。期間出版了一些相關的大學教材和專著共12余本,并多次參加國內的紅星獎和國際的意大利米蘭世博會、法國雙面神、A’DESIGN 等各項設計比賽10余項,取得過很好的成績。尤其是近幾年,我帶著研究生班深入社會實踐,為很多家具品牌做設計服務,獲得社會和同行的關注和認可,在2013年至2016年間本人創作的《一葉扁舟》《絲木語》《緣》《簡素》系列等百余件作品實現量產并成功走向市場。
這四個系列的產品是我在多年的教學中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的成果。在創作中運用了不同的設計理念和表現形式,完成了四種不同的風格系列。
《一葉扁舟》系列,創作于2013-2017年,是以茶室家具為主導的實木家具設計。主要品類有:茶椅、玄關架、茶具茶壺架、地燈、茶幾、花架和儲物柜等。其設計理念是以大自然中的葉子、水為主線,將禪文化的意念融入其中,并用抽象的表現方式加以呈現。讓“順物自然”之觀貫徹始終。
一葉扁舟椅(圖1、2)以茶為媒介,一體的坐面與茶臺形成葉片狀,又將扁舟的造型帶入座椅上,裊裊升起的茶霧猶如湖面的蒸汽,化作一縷青煙將一切回歸自然。恰如一葉扁舟,徐徐駛入湖泊,每每都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一葉扁舟
茶椅座位的另一端設計了放置茶壺和茶杯的漣漪波紋,運用其主題語言實現它的功能化;靠背葉子的仿生形態根據人體脊椎弧度設計而成,入座時更加貼合。一壺茶,一抹香,再搭配上展示空間內的茶禪家具,邀友品茗共渡,心曠而神怡。
《緣》系列家具(圖3、4),創作于2013-2015年,運用了圓潤平和的形質,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圓”與“緣”搭建聯結,追求回歸生活本源的狀態和平包容的意境。主要品類有休閑椅、茶幾、餐桌、餐椅、酒柜、屏風、床、榻、書柜、書桌、地燈等。
緣
萬物生發相往,皆是因緣合和,佛教中講萬物關聯之間皆有“因緣”,而世間地、水、火、風,本性皆為“圓融”。
圓形是中國傳統學術中兼容并包的體現,因此在這套家具的設計構思里,將中國式的圓形符號與木材和布料本身的質感結合在一起,相互承接,相互融合,正體現了佛教中萬物“圓融”的狀態,呈現給人們一種祥和安樂的意境。
《絲木語》(圖5、6)系列產品創作于2015-2016年,主要品類有休閑椅、茶幾、書架、書桌、衣架、地燈、屏風和花架等。
絲木語
設計采用編制工藝與鐵木結合的方式,簡潔的編織方法塑造形態,充分利用兩種材料本身的屬性特征。座椅以鐵木為支撐框架,軟繩編織座面及靠背,自身具有回彈力,柔軟度契合人身體結構,使用時舒適度大大提高;半透明的圍合既通透又有安全感,千條絲萬條線,紛繁羅列,賦予家具靈巧的特性。
這種繩線的運用使用時有撥弄絲弦的韻律感,也為家具增添了一番與人互動的趣味。茶幾一側以繩線纏繞,絲來線去,有條不紊,物品可以收納于內,讓家具既實用又美觀。
《簡素》系列家具(圖7、8)創作于2015-2016年,意在對我們時代發展潮流所需要的生活態度做一種詮釋。“簡”是對生活應有的態度,“素”是文化積淀后的境界。在中國文化中“簡”是文人雅士崇尚的生活方式,只有“簡”才能走進人的內心世界,真正能感受到靈魂深處的聲音。該系列作品用最簡潔的形態符號“直線”來傳達這樣的生活理念,讓形態簡到極致,凈到無聲。這種表現方式已不能局限于形態美學范疇內的理解,它更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方式的哲學觀。“素”應該是當今最應該提倡的時尚觀,它和雍容、奢華形成鮮明對比,追求樸實、自然和本真。摒棄一切富貴、華美、艷麗的矯飾外表,表現出來的是質樸和靜怡的品格。該系列追求的是用最簡的線條表達著對生活的態度,用最素的形態體現最豐富的內涵。主要品類是沙發、茶幾、休閑椅、餐椅、餐桌、餐邊柜、和地燈等。
簡素
從2018年至今我完成了《非常品》系列家具設計。并與多家企業合作,實現了量產,部分作品在國內和國際的著名展會上亮相、獲獎,并得到了一致的好評。該系列作品是我經歷多年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后之所感所想,對不同材質、不同工藝和不同設計理念的再一次探索和嘗試。是自己在這一階段時間里對生活方式、美學認知和文化積淀的綜合體現。該系列的主要品類有:沙發、茶幾、休閑椅、餐椅、餐桌、酒柜、吧椅、吧桌、裝飾品架、衣架、吊燈、地燈等。
這個系列的創作手法是在大自然的造物中提煉形態元素,追求自然浪漫的線條和細節的完美。以材料為載體,用不同的質感、顏色和肌理來表現作品的語義。對高難度的工藝追求做到精雕細琢,一絲不茍。努力在作品的表象中找到背后深層次的文化脈絡——即崇尚自然的文化基因。這種脈絡是作品體內的血液,她流淌的是思想,孕育的是生命。在如今浮躁的世界里,只有在大自然中蘊藏的寶藏能使我們更接近真正的自我。通過對自然生物的尊崇,讓作品具有強烈的象征性和符號感,它植根于天成之美,卻又能與現代和諧共處。
非常品代表作一.《金蝶椅》(圖9)
金蝶椅
金蝶椅,創作于2019年一月,從方案確立到工廠落地歷時6個月,其中經過數次調整修改,最終金蝶椅得以展現。
蝴蝶的雙翼美艷靈動,金屬的色彩耀眼奪目,二者交織碰撞,譜出一曲沁人心脾的樂章。似幻境,折射出綺麗斑斕的夢,讓人忍不住碰觸,感受它的美好。
金蝶椅,顧名思義,作品來源于自然界的蝴蝶生物,蝴蝶翩翩起舞,從容優雅,雙翼翻飛的形態美好極了。設計師崇尚將家居生活注入自然的生命力,因此我們從蝴蝶生物中抽象提煉出極具代表性的造型元素,如輪廓曲線、翅膀紋路、甚至生物顏色,并加以重塑,建構,最終創造了金蝶椅這一作品。材料的特性使金蝶椅滿足室內外多重環境的使用,讓消費者充分發揮想象,填充綺夢,無論廳堂院落。
非常品代表作二.《圓曲椅》(圖10)
圓曲椅
圓曲椅,創作于2019年4月,它如同一顆音符,用抖腳的形態,給椅子增加一點幽默。活潑逗趣的坐具表達著所有者對生活的品味追求,一把椅子如同一件衣服,它可以改變你的心情,影響你的心境,用一點小細節,讓你會心一笑,坐上去,品味美食,在這一刻放松下來,傾聽生活美妙的樂章。
圓曲椅自然延申,生長為圓曲吧椅(圖11),適當的尺寸適用于更開放的使用情景,與圓曲椅本身和而不同,搭配使用協調但不單調。
圓曲吧椅
點線面的韻律歡快地跳動著,倔強地撩撥著稍許沉悶的空氣,圓曲的造型生動可愛,有誰會拒絕舒適與情趣兼顧呢?
非常品代表作三.《雙翼椅》(圖12)
雙翼椅
雙翼休閑椅,創作于2019年5月,它的靈感捕捉為一只展翅的鷹,鷹在天空翱翔,沉著高傲,用大量線條抽象出鷹飛翔的姿態,最終確定幾根明確簡約的線條作為休閑椅的基礎造型,圍合的扶手如同張開的翅膀,有力堅定的環抱著使用者。經過彎折的金屬框架落地做腿,內斂且平穩。
靠背自然疊落于扶手之上,不再需要靠墊也能保證休閑椅的舒適度,略微向上傾斜的扶手角度完全契合雙手。方中帶圓的沉穩形態,
與堅固精致的金屬框架搭配,優質材料混用凸顯椅子的怡人氣質。
翼休閑椅的定版經過了三次樣板調整,從面料到尺寸都經過了精雕細琢,最終呈現出沉穩高貴的坐具形象。
非常品代表作四.《貝殼椅》(圖13)
貝殼椅
貝殼椅,創作于2020年5月,構思時有意尋找自然界中較為柔美的生物形態,最終受到貝殼的啟發,采用兩片似結構,完成了貝殼椅的創作。
貝殼的裂縫、可開合的結構以及內外不同的肌理都被解構重組到到作品中,簡潔明朗的造型讓人倍感親切,充滿支撐力的內部海綿結構加上帶有少許彈性的靠背,充分滿足使用者對這款椅子的使用期待,多款花色的考量適配各種風格的空間,無關使用者的年齡、性別,設計師致力于將美做到最大限度的釋放,讓自然元素自由地跳躍在有限的空間中。
貝殼椅看似簡約,但作品的每一根線條都值得反復玩味,為了完成最貼合人體的靠背造型,我們經過了多次的測試,并在手版上進行數次修改,最終制作模具完成批量生成。
美,是時光的產物,在陽光的照耀下,盡情釋放自己七彩的芒光,倘若是珍珠,請再次閃耀。陽光灑落的陽臺下,坐在貝殼椅上,靜靜地看一本書,聞著香,聽鳥鳴,放下繁忙,享受當下,原來生活可以成詩。
非常品代表作五.《錦雀椅》(圖14)
錦雀椅
錦雀椅,創作于2020年6月,作品的靈感來自于自然界的精靈——彩雀。
鳥兒停留在樹梢上,靜靜地觀察自然萬物,驕傲自由,絢麗的翅膀包裹著豐滿的身體,給自然的綠布上添加精靈的筆觸。通過仔細觀察鳥兒的姿態,找到最能概括鳥兒身體曲線的線條,將之糅雜在家具設計中,希望給空間增加一絲自然的靈氣。
錦雀椅的靠背造型看似簡單,但對制作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為了兼具造型與舒適性,作品靠背內側的截面線是平直的,但側面邊緣的輪廓線是有弧度的,這就要求生產時需要先按照產品Rhino模型進行雙層曲木板制作,最終確認方案后再進行模具制作,從而批量生產,而手板制作這一環節,需要工人有多年的經驗,設計師全程跟廠指導,才能保證整個椅子的造型準確、曲度順暢。
為了增添更多使用可能性,《金屬版錦雀椅》(圖15)自然誕生,使用不同材料表達對彩雀的理解,將自然生物的靈魂注入到不同材料中去,兩種材料的錦雀椅可單獨使用,亦或混搭使用,內核統一,表象截然不同,掙脫環境條件對產品使用的束縛,為空間帶來更多變化。
金屬版錦雀椅
非常品代表作六.《布克沙發》(圖16)
布克沙發
布克沙發諧音于積木的英文——block,創作于2020年6月,使用者自行組建自己的積木王國,產品各個角度均仔細雕琢,將組建方式的可能性提升到最大化。
高度模塊化的靈活結構,可根據使用空間大小將兩三個座位的組件搭配起來使用。雙人位的靠背空白與單人位的轉角設計,皆從功能出發,去繁縟,用產品直抒胸臆,設身處地地為消費者考慮。產品側面的斜線條,自然的融合在產品中,就像為平淡的生活加鹽,多了一些味道,增加少許特別,點到為止,優雅適度。
寬大的座墊上隨意擺放幾個柔軟的靠枕,讓人盡情舒展和放松。寄情以物、專為休閑和放松而設計,打造高雅愜意的休閑場所。
三、魯迅美術學院家具設計工作室的主要工作
家具設計工作室始于2006年,也是第一屆碩士研究生家具設計方向開始面向全國招生。家具設計工作室附屬于魯迅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的教學研發機構,是集設計教學實踐研發于一體的教學機構。工作室擁有一大批家具設計方向的研究生精英,在張克非教授和魏靖野老師的指導下,團隊完成了從產品設計創意到實物模型的一整套設計系統,并與多家廠商經行長期合作。
隨著學院辦學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工業設計實驗教學中心于2009年10月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2012年12月,中心通過教育部驗收被正式確認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工業設計實驗教學中心的建立為家具設計工作室提供了優越條件,使得工作室在充分滿足教學需求的同時,還為材料應用、成型工藝、實驗手段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
歷經了多年的發展,家具設計工作室積累了大量寶貴的設計經驗,設計出許多優秀的作品,并在各大賽事中多次獲得設計大獎。如今,家具設計工作室已成為具有一定規模、實力和影響力的優秀設計團隊,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專業設計人才。
家具工作室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其余主要就是深入社會和企業,彌補在學校由于條件所限所學不到的內容,同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和對市場需求的研究,在產品研發方面和企業進行合作。工作室雖然重視社會實踐,但還是以學習為目的,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好的收獲所學的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將來畢業走向工作崗位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四、在家具設計方向,我們的教學實踐和國外存在的差距
我認為差距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我們大學設計學科的本科是屬于以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培養為目的的教學體系,涉及的課程門類較多,但都是非常初級的入門階段,每個科目授課時間都不長,所學知識和技能達不到深入社會實踐的水準和高度,學校擴招后學生數量多,師資力量有限,同時還有其他文化類課程交叉授課,學生離不開學校,造成了社會實踐活動很難實現的局面。學校自身的教學實驗室條件非常有限,不論是空間、相關設備和技術人員的配備都達不到能滿足教學實踐的要求。
研究生班的教學在課程設置和時間安排上較本科教學有更好的條件和自主性,內容和重心都側重于實踐課程,但在與企業對接方面應然缺少完善的機制,臨時性、隨機性現象比較普遍,目前在家具設計領域,企業與大學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并不普遍,原因比較復雜。這些年企業雖然對設計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但在教學實踐中,企業的配合度應然不強,時間和質量都很難保證。這方面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組織和協調,規范細則,學校方面也要積極配合,在教學模式方面做出相應調整,提高教學實踐的實效性和高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水平的實用型人才。
五、面對國內家具設計的快速發展,對學生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家具設計領域這些年在國內發展迅猛,這從每年的行業展會和地方的設計周展中就可以體會到。這是因為市場需要、企業需要的結果。很多家具生產企業在長達幾十年的發展中壯大成熟,但同質化產品的競爭一直困擾著和阻礙了企業的發展,隨著人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加強和政府部門打擊侵權力度的加大,企業研發原創設計產品的意識爭強了,使家具設計人才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尤其是高水平的設計人才奇缺,家具企業產品設計軟實力不足問題普遍存在。
如果要想讓我們的企業在將來市場競爭中產品設計研發方面占據優勢,就必須重視優秀設計人才的培養,而作為大學,尤其在研究生學習階段,在學術上要加強與國際同類學校交流的力度,培養學生在思維方面和視野方面的國際化,強化“批判性設計理念”,提升創新性的思維能力。學會通過設計,而非通過語言進行思考,并能很好的運用設計語言和結構來與人們交流。
這是一個好的設計師需要掌握的內功。同時加大教學實踐的力度,在學期間要走出校園,深入企業,培養學生的實戰能力和經驗,加強對材料、工藝、結構的了解和對實用功能美學的創新能力,并懂得從設計角度如何控制產品成本和如何提高對市場需求和變化的思考能力等。
六、在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以及對新工藝新材料的研究和使用
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思維模式,但我認為還是有共性的。我的創作模式習慣于對生活方式的思考,這是我每次進行設計的切入點。因為你的作品不可能去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和喜好,人群的定位是設計的前提,在一定人群范圍內思考你要解決的問題。這就是設計的針對性,就是選題。
在選題范圍內進行問題的整理與分析,再想出解決方案。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文化理念,不同的審美標準,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生活方式等,這是家具設計要重點考慮的因素,因為你要解決的問題就在這里。這樣就不會跑題,不會做無用之功。
在設計過程中首先要考慮是功能性,然后是用什么材料和工藝去實現,這是基礎,是設計思維的第一步驟,第二步驟就是能讓設計升華的部分,讓設計去打動人心,就是如何能讓你的作品與人產生心靈上的溝通。這是一個系統的思維過程,讓功能、材料和形態完美的結合。尤其是形態細節的處理非常重要,它就像人的眼睛,是心靈溝通的窗口。
七、未來中國原創家具設計的發展方向
中國的原創家具設計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回顧過去,我們的原創設計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在宋代和明代由于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讓當時的藝術和設計成為經典,讓世界矚目。而當今,改革開放讓我們融入了世界現代文明發展的潮流中,現代設計思潮從起源發展到現在已經沒有了國界,技術、文化和美學已經高度融合,設計理念和方向已不僅是傳承,而重要的是要面向國際、面向未來。
我國家具設計發展的方向同樣要以現代設計理念為主導,順應時代發展,滿足人們現代的生活方式和需求,與時代的文化同脈同頻。我們的原創家具設計目前受國際大潮流的影響,還處在一個啟蒙階段。國外數百個的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這其中不乏很多有百年歷史的歐洲大品牌,它們在技術、藝術、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是國際一流的水平。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學習的方向。這個方向不是簡單的去模仿和抄襲,而是要找的其作品背后的設計方法和文化脈絡,學以致用,走出一條屬于我們自己的原創設計之路。
目前國內的家具原創設計作品在市場份額所占比例還不高,但這些年的發展趨勢還是非常樂觀的,原創品牌逐漸增多并越來越成熟和優秀,只是在品類和風格方面還比較單一,百花齊放的局面還沒有形成。但我認為這是發展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現在中國家具市場是非常國際化的,我們原創設計必須要走出一條自己路,才會贏得應有的市場份額。這條路就是植根于自己的文化基因,這個文化基因不是簡單地對傳統文化的延續,而是在新時代、新文化背景下的再生。好的原創設計一定是其文化內涵再現的產物。這種文化的產生和成熟,需要獨立思考能力的建立和對當代文化思想正確詮釋,然后通過作品完美的展現出來。這些可能需要一代甚至幾代設計師的努力才能實現。只要我們選擇了正確的道路,并堅持走下去,中國的原創設計一定能在不久的將來走向國際,向世人展現當代東方的文化之美。
八、對年輕設計師和學生的寄語
學會生活和開闊視野是年輕設計師的必修課,思想的豐腴和經驗的積累是提升和完善自我最重要的條件。
九、參加展會對設計可以起到提升的作用
設計師參加展會活動是一定要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要實現自我認知。它會讓你既能看清自己也能看清別人。這個經歷對一個創作者非常重要。好的展會就是行業的群英會,是相互交流了解和相互學習的好時機,同時也是能與用戶之間互動溝通的重要方式。
設計師完成自己的作品后,最需要的就是來自于用戶的信息反饋,展會雖然時間短,但會聚集世界各地的同行和用戶,其中得到的資訊比較全面和準確,這對設計師在今后的創作中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設計中如何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如何改進不足的地方,如何向更優秀的人學習等等。對一個設計師來說,最重要的是設計理念的提升。它會讓自己的作品在市場中更具有競爭力,這是一個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體現。
十、在專業方面的人才培養
作為一名在大學的教育工作者,最為關注的話題是專業方面的人才培養問題。目前家具行業最缺的是原創設計師,我雖然有一些學生在家具企業工作,但在我教過的學生中占比并不高。這是緣于雙向選擇出現的問題。
一是企業需要實戰能力強,經驗豐富的設計師,不愿意再投入時間和資金去培養,他們需要的是實用型人才。而這恰恰是應屆畢業生的短板。剛從學校出來的學生有很多方面都需要再學習,并不具備一個成熟的設計師能力。所以很多應屆畢業的學生被企業拒之門外。
另一方面,即使有的學生進入企業工作,由于之前所受的教育和所學到的知識在企業實習中得不到有效的運用,出現所學非所用,所用又非所學的現象,所知所想和現實中的所用無法對接,這種短期內無法解決的矛盾和極大的落差感讓一部分學生不得不選擇離開。造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復雜和多方面的,但總體來看歸結為“輸送人才方”和“使用人才方”兩方面的問題。
我站在培養輸送人才方的角度,深深感到教學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是否能從使用人才方的角度去考慮如何培養人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那么就現有的條件和模式能實現大學和用人企業的無縫對接嗎?就家具設計學科而言能否解決企業急需設計人才的問題和用什么方式改進和完善這種供需矛盾,讓設計師為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是當下最重要也是最急迫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思考的問題是從教學角度如何培養企業需要的實用型人才。要在我們現有的設計課程中加入對材料學、結構學和工藝學的實踐課程,讓學生深入研究和體會到相關方面的知識,把對產品的價值工程學、市場經濟學和社會人文學相結合,并在實踐中學會綜合運用。這些都是實踐課程的重要內容,需要深入到企業和市場去了解和研究。只有這樣設計師才會懂得如何設計出企業和市場所需要的產品。就能學會如何從設計角度控制產品生產成本,如何根據市場定位產品的消費人群和如何組建產品的文化體系。這些內容都需要在原有的基礎教育上進行延伸和完善。
另一方面要讓企業知道培養設計人才的重要性,想獲得自己所需要的設計人才必須要改變觀念,就是要從人才輸入的源頭找到目標,并有的放矢地進行重點培養。這就需要建立起和學校長期的合作機制,在企業內部建立教學實習基地,拿出空間、時間和配備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設立相關課題,有方向有目的的進行實戰演練。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并在訓練過程了解設計和生產之間的關系,學會如何為生產而考慮設計和如何為設計而改進生產。
這種共同搭建的平臺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積極配合才會得到我們預想的效果。當然這種合作機制還需要很多細則和相關政策方面的支持。企業發展的戰略就是人才培養的戰略,只有建立長期穩定的機制,走入良性循環,才是生存的硬道理。
以上是從人才供需雙方的角度考慮需要各自完善的內容。但企業自己培養設計人才面臨的風險也很大,一是投入成本高,風險大。二是人才是否能為企業留住也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所以還有一種為企業解決設計人才的方法也是國際上普遍流行的一種模式:就是與專業的家具設計機構或工作室合作。這類機構或工作室有長期從事家具設計的專業設計師,他們經驗豐富,有實戰經驗,能針對企業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并能做到長期穩定的可持續的服務。這應該是為企業解決對設計人才需求最有效可行的方式之一。
來源:《設計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