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兆倫指出,正在進入新階段的傳統工藝,需要專門的設計力量進入,也需要科學技術的介入,以實現創意、功能,提高呈現的效果,同時節能降耗。
何為傳統工藝新發展階段?項兆倫用五個“更加”來描述,即傳統工藝以更加時尚而多樣的設計,更加多樣而實用的功能,更加豐富的產品,來更加廣泛地進入當代社會、進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更加有效地促進就業、增加城鄉手工藝人的收入。他認為,在新的發展階段,傳統工藝需要專門的設計力量進入,這個專門的力量不僅是美術專業人員,還應該是工程技術人員。
從古至今,傳統工藝的設計主要體現在圖案和器型上,較少觸及材料設計和功能設計。因此項兆倫認為傳統工藝設計要從圖案和器型,朝材料、結構、功能設計拓展,從根本上突破和解決傳統工藝面臨的瓶頸。“這種設計關系到傳統工藝的效用,也關系到傳統工藝產品的價值。”項兆倫以傳統紅木椅子為例,“絕大部分紅木家具的椅子坐著是不舒服的,有腰椎間盤突出的人坐一會就要出問題。我跟那些手工藝人聊到這個問題,他們也知道一個詞叫人體工學,但是他們自己的知識結構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因此如果一把(紅木)椅子能夠把人體工學解決了,它的價值就起來了。”
項兆倫認為,新階段的傳統工藝還需要科學技術的介入,以此運用新的工具、新的材料、新的裝備去實現創意、實現功能,提高呈現的效果,同時實現節能降耗。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需要走出一個誤區,即把當初沒有條件被動地形成的局面當作傳統。“當年沒有更多的線,沒有更多的布,沒有更多的材料,我們只能這么做,結果現在說那就是傳統要保持,這是不對的。”在項兆倫看來,當年物質匱乏、技術落后形成的一些做法,更多是無奈之舉,“我們傳統工藝的發展提高,一定要突破這些比較愚昧的認識”。
項兆倫還提出了一個新概念——“手藝設計師”,來形容擁有美術基礎、懂得工程技術的新階段傳統工藝從業者。“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希望涌現出一大批手藝設計師。”項兆倫說。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傳統工藝協同創新工作委員會主任孫冬寧受邀參加此次活動,他在會上回顧了今年3月在海南崖州舉辦的“錦繡中華--2021中國非遺服飾秀”系列活動,論證了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融合發展之路。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和“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關鍵之年。
孫冬寧指出,”錦繡中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織繡印染技藝”系列展覽展示活動之所以走進海南,就是為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
供稿: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傳統工藝協同創新工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