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劉正:致力手藝 聚焦東方——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傳承與發展之路(上)
時間:1970-01-01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482 分享:
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發展之路,可以說是一條逐漸凸顯手的技藝與思想之路。其成功之處,不僅在于把握了機器與數字產品時代手工藝發展的契機,更重要的是在當下全球化的視野中,東方手工藝思想及其發展方向的確立。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的手工藝術東方學的特色建設,是中國美術學院構建“視覺藝術東方學科群”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學院成立不久,其中的很多專業僅僅只有十幾年的歷史,但學科思想的定位,使這個年輕的學院站在了中國手工藝術發展的最前沿。 中國是一個歷史上的手工藝大國。在長達近萬年的可考歷史中,手工藝一直伴隨著生活文明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手工藝成果。在19世紀工業革命之后,機器制造對手工藝行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傳統的手工藝市場被不斷擠壓,幾乎到了瀕危的邊緣。特別是中國和日本兩個手工藝大國,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是,令人欣慰和值得反思的是,在這一次機器制造與藝人之手的博弈中,手藝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激發出了新的生命力,手工藝品最終占據了機器制品始終無法達到的市場消費層的最上端。在這一場機器與手藝的博弈中,日本的民藝運動做出了重要貢獻,民藝運動使手藝人意識到手藝在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作用,使消費者意識到器物的實用功能只是器物的一部分,手藝的精神內涵是溫暖人心的更重要的力量。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手藝負載的,不僅是器物本身,還包括背后生活方式的存在和延展。機器制品帶來進步,但它同時也威脅手工藝品及其唇齒相依的傳統生活方式。因此,當因為手藝的失落而面臨傳統生活文化特色的消失危險時,手藝的存在和發展成為一個民族傳統生活方式延展的重要手段。正如民藝運動的旗手柳宗悅所說:“手工藝是保衛日本的力量。”
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的發展,在這樣的文化大背景下,從1928年中國美術學院建院之初的國立藝術院的圖案系,到20世紀50年代的民間美術系、60年代初的工藝美術系,再到2015年成立的手工藝術學院,經歷了從傳統工藝到產品設計,再到手工藝術教學與研創全面發展的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對中國手工技藝的成果和思想的研究始終沒有中斷。例如圖案系時期對中國手工陶瓷、染織、漆器、金屬圖案的研究和教學,民間美術系時期舉辦的全國性“民間藝人培訓班”,陶瓷美術專業成立之后開展的龍泉青瓷研究恢復,以及南宋官窯的研究恢復等。雖然在20世紀60年代重新恢復工藝美術系之初,就把為企業培養工藝美術設計人才作為教學的目標,但中國美術學院的工藝美術系始終把傳統手藝的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中國美術學院工藝系在課程中大量植入手工藝內容,特別是開設傳統手工藝系列課程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的事情。其中,陶瓷美術專業最早開設手工成型等手工陶瓷藝術的相關課程。從手工藝術學院的發展情況分析,陶瓷藝術系的傳承與發展,可以說是手工藝學院的一個縮影,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的發展歷史最具有代表性,這是一個不斷致力于手藝、聚焦于東方的過程。▲1981年恢復南宋官窯青瓷工藝研究科技成果獲獎證書
20世紀80年代初,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工藝系中的陶瓷美術專業,在西方當代陶藝創作思想的影響下,教學理念發生了改變。時任專業負責人陳淞賢教授,在陶瓷專業基礎課程中,首開了陶瓷手工成型課程,包括手工拉坯、泥條盤筑等教學內容。在創作課程中,開設了“陶藝創作”課程,當代西方的手工藝陶瓷創作方法和理念,逐漸取代了產業陶瓷設計與制作的內容。雖然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左右,在以手工陶瓷藝術創作為專業方向還是以產業陶瓷設計為專業方向上,仍存在學術上的爭論,但手工陶瓷藝術的發展方向隨著時間的推移,認知的進步而逐漸成為發展的主要目標。
1998年,首屆“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的策劃舉辦,是中國美術學院陶瓷美術專業在思想認識上全面傾向于手工陶瓷藝術教學與研創方向的重要標志。“雙年展”極大地激發了陶瓷美術專業師生在手工藝術教學和研創上的積極性,成為陶瓷美術專業在教學與研創特色形成方面的催化劑。此后,近二十年的“雙年展”的持續舉辦,不僅使該展成為中國乃至國際陶藝界有影響的展事,更重要的是,它是全國陶藝家的一面旗幟,陶藝系師生乃至全國青年陶藝家匯聚其下,成為中國青年陶瓷藝術家創作展示、研討的最重要平臺之一。雙年展舉辦以來的二十年,可以說是一條中國青年陶藝家學習西方、深挖傳統、致力手藝、聚焦東方,再造中國陶瓷的時代語言的二十年。中國的青年陶藝家從最初的模仿西方,再回到傳統、創造時代作品,在一屆又一屆的雙年展中,留下了濃重的軌跡。 20世紀90年代末,作為手工藝術學院各系之中歷史最悠久的陶瓷藝術系,在致力于手工陶瓷藝術方向及其手工陶瓷教學體系和課程建設過程中,遭遇了挑戰。首先是在手工器物制作技藝與思想建設上,如何進一步發展。其次是在釉藥配置和傳統燒制方法上的瓶頸。約翰內斯·蓋堡特(Johannes Gebhardt)教授作為德國陶藝教學的重要教授,此時應邀擔任了陶藝系客座教授。他在教學中不斷將中國古代器物,如玉琮等物作為教學創作的原點,以此激發和開拓學生對煥發古代藝術的今日生命方面的創作熱情和思路。繼蓋堡特教授之后,旅英的日本陶藝家安田猛(Takeshi Yasuda)先生應邀來陶藝系任教,擔任器皿課教師。與蓋堡特教授嚴謹理性的風格不同,安田猛老師的教學和創作充滿了對泥性和釉性的感性追求,具有一種鮮明的東方式的寫意風格。蓋堡特教授和安田猛老師的器皿教學,雖然風格不同,但異曲同工,是陶藝系東方特色與目標建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蓋堡特教授推薦下,旅德的韓國陶藝家黃甲淳(Kap-Sun Hwang)先生應邀來陶藝系擔任釉藥課的客座教師。黃甲淳老師毫無保留的系統化的釉藥教學,徹底改變了陶藝系的釉藥教學的面貌。 并使相關的器皿、陶塑、首飾、壁飾等課程也因此煥然一新。在燒制和創作方面,中國香港著名陶藝家黃美莉的樂燒課程、美國陶藝家西蒙·萊文(Simon Levia)老師的柴燒課程,以及中國臺灣著名陶藝家張清淵的創作課程等,都對陶藝系的手工課程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此外,陶瓷藝術系在手工陶瓷藝術人才引進、培養方面不遺余力,內外兼修,不斷集聚人才,使手工陶瓷藝術的教學與創作水平不斷提高,東方的特色不斷增強。在2015年第十二屆全國美展西安陶藝展區評審出的十件獲獎作品中,中國美術學院陶藝系師生占據了六席,包括展區的金獎、銀獎、銅獎和優秀作品獎,充分展現了自己的實力,也顯示了“東方學”思想引領下的陶瓷藝術教學的初步成果。
▲劉正老師授課中
▲《黑·白》林一蕙 110×50×33cm 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銅獎
▲《青語·山》王崗、肖樂 230×46×15cm 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銅獎
▲《麒麟系列》徐志偉 91×25×46cm 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縱觀學院發展之路,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一直走在學科建設的前沿。手工藝術學院作為中國美術學院構建“視覺藝術東方學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東方手工藝思想為基礎、以創造性轉化為路徑、以創新性發展為使命,培養了一屆又屆的青年手藝者。正如劉正老師所言:“中國應該有一場新時代的手工藝運動。這場運動的發生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而是整個新時代的一個必然要求”。當下呼吁文化自信和民族的偉大復興,推出此文,愿每一位手藝者都能秉承使命,戮力同心,砥礪前行。
原載于: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