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戴雨享:淺談當代陶瓷器物精神
時間:1970-01-01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272 分享:
作者:戴雨享,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陶瓷藝術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協會(IAC)會員,《中國陶瓷畫刊》學術委員、《中國陶瓷》藝術版編委、《陶瓷科學與藝術》編委、浙江文化藝術學會理事,浙江美術館藝術委員會專家委員。
白·葵 49cm×49cm×30cm 瓷 李增龍
當代陶藝器物也應該具有“創新性”“時代性”“藝術性”“人文性”“思想性”,反映出當代的意識及時代風貌。
矗立系列之二 20cm×30cm×40cm 陶 許超奇
“器”——指具有某種功能的物,如:鼎,是食器。戈,是兵器。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滿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君子不器”之意是:君子心懷天下,思想無邊、度量無邊。
沌 32cm×22cm 陶 李超
《易經·系辭》有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的象、用。《集注》朱熹曰:“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所以單就“器”這個字而言,可解釋為“給用之物”。
方器 36cm×36cm×37cm 陶 李蒙
“物”—— 《說文解字》里說:“物,萬物也。”這已經是“物”的引申義了,因為“雜色”的東西太多,所以就由此引申出“萬事萬物”之義。
浮紅 70cm×21cm×21cm 混合泥 大漆 俞葭
《列子》里說“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意思是說“凡是有外形、有聲、有色的東西都是物”。《荀子·正名》里說:“物也者,大共名也。”《孟子·盡心上》里說“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這里的“物”就是指具體的東西。
福祿箱 39cm×39cm×20cm 陶 楚克東
將中國傳統的優秀造型加以創造性活化、創新性發展,創作具有時代審美意識,并兼具經典造型的審美格調,找尋當代器物的造型語言。中國陶瓷藝術的本質在于怎樣把器物的精神灌注到創新思維里去,而創新思維要盡可能地脫離固有的藩籬,超越現實,使其達到某種境界,所以創新是永恒的追索。
磨·言 30cmx30cmx15cm 高白泥 紅土 孫宗雷
藝術創新的目的,是人在無意中感受到限制并試圖突破它,這就是人的自覺,這種自覺反過來可以轉化為思想和推進科學的動力。
片刻 54cm×15cm×15cm 陶 楊小婧
所以,今天的我們要敢于突破自己固有的認識,創作出獨特并具有深厚美學內涵造型的作品,了解中國陶瓷的輝煌成就以及當代陶藝發展現狀,了解東西方陶瓷發展史,學習及研究中國歷代傳統器皿的發展文脈及成型的制作方法,運用當代陶瓷造型藝術的創作思維,開拓陶瓷材料語言精神,肩負起弘揚中國當代陶瓷器物文化的責任和擔當。
器語 30cm×30cm×25cm 青瓷 戴雨享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時代符號,每種材質都有自己特有的魅力,是其他材料無法替代的。今天我們用自己的對當代對藝術的認知和感悟、思緒解構著既定的程式,既是一種繼承,同時也是一次瓦解與重塑。
秋蝕 18cm×32cm 瓷 黃麗帆
把新的時代精神表現出來,具有屬于這個時代的文化藝術符號。因為有些符號是恒久的,有些符號是可變的,隨著時間的變化,符號的意義也在不斷延展變化中前行,新時代的符號在被新的人定義。當代人對自我文化的秉持與創新,對當代陶瓷器物的理解和傾注,關系到器物文化的未來導向。
秋霜 54cm×56cm×25cm 陶瓷 木 翟振輝
海德格爾是尼采之后最偉大的思想家。在1935-1945年間他講解尼采十年后,從整體上徹底批判傳統形而上學,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存在歷史命運的最后一步,就是現代技術。
象耳扁瓶 19cm×11cm×3.5cm 青瓷 周劍峰
我們可以引申理解為就是要有創新意識及其帶來的新技術新觀念新人文,對當代陶藝發展而言,即創作出具有深厚美學和人文精神的新時代的當代陶藝器物。
探松聞喜系列 71cm×11cm×47cm 陶 李釗
摘自《上海工藝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