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訪談 X 王中
老北京記憶
圖1:《95計劃-朝陽門拆遷》,1996。該系列與王中對北京這座城市的記憶息息相關。
圖2:《方舟1號》,2013年,首爾索瑪美術館收藏。王中通過青銅、不銹鋼兩種材質的碰撞,表現傳統與現代、人性與秩序的碰撞。
《北京記憶》, 綜合媒介 ,2016 ,王中
圖1:人文機場營造的四個“藝術+原則”
圖2:大興國際機場指廊《愛》,許小藝、邵旭光、趙麗娜
圖3:大興機場二層西南庭院《意園》,朱锫
圖4:大興機場二層西南指廊《花語》,馬浚誠、張默一
圖5:大興機場《禪意》, 王中、陸志成
北京兩面:延中軸線展開的王城與城市新中心CBD
武漢光谷廣場《星河》王中、熊時濤、李震、武定宇、邵旭光
圖1:雅典衛城復原圖
圖2:弗雷德里希廣場上,展示著與雅典帕特農神廟相同尺寸的公共藝術作品《書之帕特農神廟》,由民眾捐贈的十萬本書搭建而成。© 設計:Marta Minujín
圖1:芝加哥千禧公園公共藝術作品《皇冠噴泉》,放大的民眾成為焦點。© 設計:Jaume Plensa
圖2:芝加哥千禧公園公共藝術作品《云門》,倒映出跟隨時間變化的獨特城市風光。© 設計:Anish Kapoor
圖1:王中提出的“AUD軟城市”理論
圖2:“城市中國”研究計劃
美國高線公園前身為紐約中央鐵路西側的高架橋,如今的高線公園充滿人文藝術氣息,市民可以充分享受自然人居的美好狀態。
您是如何與藝術結緣的?
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如何更好的平衡歷史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關系?
W:城市公共藝術起源于歐洲,經由20世紀初“城市美化運動”開啟傳播,1959年費城成為第一個“公共藝術百分比”條例實施的城市,至1970年代,針對城市空心化傾向,為恢復城市中心的良好環境和吸引力而進行的城市景觀改造運動進一步擴大。1999年,英國城市工作專題組在《邁向城市的文藝復興》中(Towards an Urban Renaissance),首次將“城市復興”的意義提高到了等同于“文藝復興”的歷史高度。2004年,美國哈佛大學提出文化核心競爭力,世界的中心正在向文化積累厚重城市轉移。公共藝術同樣影響著其他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認為公共藝術是創新一代的新經濟發動機。韓國制定了文化政策振興法,并于1995年實施公共藝術百分比政策。中國臺灣地區于1992年立法設立“文化藝術獎助條例”,并于1998年正式頒布“公共藝術設置辦法”……這個過程中,公共藝術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發展,公共藝術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
在王中的作品里,無不思考著關于自然、生命、人、城市的內在關系。圖1:《臨界門》,2017;圖2:《平衡道》,2006;圖3:《生命》,1998,臺灣金寶山事業機構收藏。
在國內,您認為哪些城市的城市建設與公共藝術發展得比較好?
W:青島的整體規劃很好,尤其是軌道交通,專門成立了一個專家組,會延續10年來研究構建。包括它提出軌道交通的四位一體,讓藝術去塑造空間。上海規劃的也比較好,特別是一些老城區的微改造。成都、廈門也都是不錯的城市。
您理想中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樣子?
青島地鐵2號線-海游路站,北京央美城市公共藝術院
《申城漫步 》作品位于上海繁華的BFC廣場,由英國藝術家Julian Opie創作,在城市中汲取靈感,將摩天大樓絢爛的燈光,街頭的人群攢動融入自己的LED裝置中。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您希望向年輕群體傳遞怎樣的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