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潘魯生:把民藝之美、生活之美傳承好
時間:1970-01-01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168 分享: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一一把民藝之美、生活之美傳承好
講述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
《光明日報》 2021.07.05 07版 記者 趙秋麗 馮帆我是一名民間文藝的研究者,近四十年來一直行走鄉村,從事民間文藝的研究和教育傳承。鄉土的藝術、老百姓的創作、人民群眾樸素樂觀的生活精神滋養了我,使我不僅熱愛民間文藝,不斷向人民向生活學習,更渴望把祖祖輩輩創造的民藝之美、生活之美傳承好發展好,希望我們的民間文藝能維系鄉愁、振興鄉村、融入教育、反哺生活,踏踏實實踐行好一名黨員服務人民的使命。
2019年7月,走訪榆林市榆陽區天鵝海則村剪紙藝人董林美
從事民間文藝的保護、傳承研究工作,最堅定的初心和堅守,不僅源于對民間文藝深切執著的熱愛,也深受人民群眾樸素執著的影響。2017年,我到內蒙古調研民間剪紙,走進鄉村老藝人的家,只見窯洞不大但井井有條,陽光照在炕桌上,格外鮮亮的不僅有剪紙花樣,還有一本黨章。平常老藝人剪紙的時候,她的老伴兒便讀報讀黨章,雖然已有不少人離開鄉村,但他們喜歡這樣勞動讀書剪紙的日子。老人家說:“幾十年的老黨員了,學黨章、干活兒,日子過得踏實。”
2018年8月1日,調研和林格爾縣舍必崖鄉民間剪紙
這次調研的記憶格外深刻。我們的民間藝術豐富多彩,其實不僅在于手藝精湛、內容的趣味和嫻熟的技巧,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精神的食糧,更深層的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境界,就像這位讓我充滿敬意的老藝人老黨員,他們有信仰、有追求、有胸懷,所以作品充滿了正能量,有欣欣向榮的氣象。我們研究民間文藝,發展民間文藝,要了解民間藝人的心聲,懂得民間之美為何美、何為美,傳承中國人的精氣神兒,留住和傳承內在的精神力量和境界。唯有如此,才能扎扎實實從專業出發,做到忠誠事業,不負人民。
2018年4月4日,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臺興路社區調研民間剪紙工藝進社區
由于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轉型,受到新發展新變化的沖擊,民間文藝有自己的困境和難題。作為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為民族文化而計之長遠。所以我們不間斷地開展田野調研,走訪民間藝人,整理口述檔案,記錄工藝流程,留存影像資料,搶救整理民間手工技藝,收集民間文化藝術物件和作品;并在1998年創辦了民藝博物館,留存實物的活態的文化檔案,常年向社會免費開放。最近,我們的《中國民藝館》叢書,作為國內首套大型系列展示中華民間造物藝術的原創作品,輸出多個語種版權,促進中國民間文藝的世界傳播。與此同時,續傳文化創造的精神力量,也在于不斷探索構建中國民間文藝的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研究中國的民藝學、手藝學,研究民間文化創造性轉換的方案,并努力在大學建立文化遺產學和民藝學科,培養大學生的人文情懷和當代視野。希望把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開,把民間文藝的薪火傳承好,使新時代鄉風文明創建有特色有生命力。這是我們的專業使命,也是一名黨員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使命。
2019年2月17日,陜西省清澗縣黃河太極灣調研民俗表演藝術
藝術來自人民、來自生活,更要服務人民、造福生活。2019年在人民大會堂七十周年國慶招待會的裝飾設計時,我們邀請了陜西榆林剪紙藝人和山東濟南面塑藝人參與創作,讓來自陜北的民間藝人為慶祝共和國的70華誕剪山丹丹花和紅石榴,塑造五十六個民族載歌載舞的歡快形象,這個過程暢快而難忘,因為創作表達的正是來自人民的語言、來自人民的心聲,是發自肺腑的對黨對祖國的熱愛和贊美。文藝是充滿感情的,人民大眾的藝術更能反映現實的生活,體現時代的精神。這些年,我們調研全國不少農民畫之鄉,舉辦“中國夢”主題的農民畫展覽;調研鄉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手藝扶貧的公益服務;在中國文聯領導下,和全國的專家、民間文藝工作者一道編輯出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中國民間文藝學大系》《中國民間工藝集成》,弘揚的是民間文藝昂揚向上的力量,書寫表達的是新時代的精神。我們要把優秀的傳統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豐富人民群眾高質量的生活,離不開這樣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2019年2月16日,陜西省綏德縣崔家灣鎮調研元宵節民俗表演藝術
我們不斷探索藝術設計實踐和轉化,振興鄉村文化,幫助文化富饒的鄉村走出經濟貧困,實現文化致富。我們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過“手藝農村”的展覽,在國家博物館舉辦了“記住鄉愁"展覽,宣傳手藝致富的經驗,推廣鄉愁文化傳播;在大學開展了“為人民而設計”的主題創作,用設計求解民生問題,用設計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在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時,開展防疫主題的宣傳設計,以藝術構筑精神防線,因為時刻都懷揣對黨和國家的責任。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是黨員的使命,需要我們守初心,見行動,立足本職和專業,點點滴滴落到實處。在民間文藝研究和設計教育的道路上,感恩黨的培養,感恩鄉土的陶冶,感恩人民的教誨,唯愿更加勤勉踏實地工作,服務發展民間文藝,立足教書育人責任,踐行好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