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才理事長,尊敬的各位會員代表:
大家上午好!
我很榮幸參加今天的大會,今天的會議我選了關于工藝美術行業科普模式的創建問題,之所以選擇這個題目,主要是因為近幾年我們北京工美集團和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在工藝美術科普這方面一直在做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和北京工藝美術學會的同志們研討了一番,有些體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加快進行工藝美術科普基地建設的作用和意義
我們大家都很清楚,工藝美術具有觀賞性和實用性,工藝美術品是科學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體,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時時刻刻也沒有離開過工藝美術,上到國家禮器,下到百姓鍋碗瓢盆,每一件都深深打上了工藝美術的烙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受世界多元文化的沖擊,中國傳統文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下降。特別是現在的許多年輕人對傳統文化認識逐年降低,淡化了傳統文化,對優秀的傳統圖案、傳統器物失去了興趣,他們的審美角度已經很大程度西化,中國優秀的工藝美術宣傳推廣陣地已很弱化,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已然淡薄,這是非常可悲的,我們應盡快全方位建立起中國工藝美術傳統文化的主陣地,打造弘揚優秀傳統工藝美術技藝技能的體系和模式。
近些年,在習總書記的號召下,文化自信逐步深入人心。去年,習主席在觀看了工美集團提供的國禮時說了兩句話:第一句:“件件都是精品”,第二句“都是大國重器”。習主席都在不同場合為傳統工藝美術站腳助威,搖旗吶喊,作為從業者,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創建出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的工藝美術行業科普基地,大力加強工藝美術藝術普及工作,提高全民族對工藝美術文化與審美的素質,滿足人們對美好生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北京工美學會創建社會科普模式的基本做法
(一)搭平臺、聚人才,組建專業科普隊伍
科普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建立穩定的專業隊伍持續展開,北京工藝美術學會提出了在會員內部組建一個開展專業服務人才資源平臺的設想,提出了“要把工藝美術文化和非遺技藝優勢有效轉化為社會公共文化和社會教育服務資源優勢”的新理念,引導行業發展由以往依靠賣產品向既注重產品營銷由注重向社會提供公共文化和教育服務的綜合轉變,得到了與會研討大師的共鳴,由此,我們在學會內部正式搭建了“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公共文化和社會教育服務平臺”,把會員中工藝美術大師和非遺傳承人吸納到平臺上來,通過共建共享形成合力,向社會提供專業的傳統工藝美術文化和非遺技藝教學推廣服務。通過近三年的持續努力,平臺已聚集了30多位27個非遺技藝品種的老中青三代專業人才,為我會持續開展科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隊伍支撐。
(二)推進“四進”戰略,科普工作有抓手
為了讓工藝美術科普有具體的工作抓手,既要分出層級又要照顧到普及面,因此我們提出了傳統工藝美術文化和非遺技藝“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的“四進”戰略,分步實施逐漸實現城市和鄉村、青少年到中老年的社會全覆蓋,希望通過傳統工藝美術文化和非遺技藝科普工作,在提高全社會工藝美術文化藝術修養的同時,也為行業良性發展打好廣泛的社會基礎。
傳統文化“進校園”工作近幾年普遍受到教育系統的重視,特別是工藝美術非遺進校園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既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藝術修養,又能在心手合一的操作實踐中鍛煉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受到學校和家長的歡迎。我們以專業師資平臺課程的優勢,向校方提供一攬子的多品種課程“菜單式”服務,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由我會派出和自主接課的平臺老師開展的“進校園”工作就有16位,教學668場次、受眾學生18123人/次、全市中小學近百所。有些長期接受服務的學校,已將我會的師資課程由課外實踐學習納入到校本課程。經過近三年的努力,2020年“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公共文化和社會教育服務平臺”的課程資源已被東城區教委正式納入了社會教學資源庫。
近三年的“進鄉村”工作,我們把科普工作和技藝推廣與北京延慶區低收入村脫貧攻堅緊密結合。這項工作從三個層面展開,第一個層面是持續開展“一村一品”入村培訓,服務對象是一線農民,三年間培訓農民41場820人次,由3個技藝品種擴展到14個品種,涉及6個自然村鎮和市政府公布的13個低收入村;第二個層面是為當地手工藝從業隊伍持續開展提高技能水平培訓,共開展14個品種17場次培訓430人次,再由他們繼續帶領當地農民致富;第三個層面是幫助孵化一個村鎮文化企業建立非遺手作工坊,為他們提供專業培訓、吸納他們加入學會、指導幫助他們申報當地非遺傳承人,積極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傳統文化“進社區”“進企業”工作是促進北京“文化中心”建設、提高首都公民文化素養的工作內容之一。由于時間關系,三年來的工作我就不展開介紹了。僅2019年為例,學會服務平臺派出老師承接了北京世園會舉辦期間創意生活館的“千年工藝再現 傳承非遺文化”展覽承辦和非遺文化和技藝體驗推廣活動,接待中外游客不計其數,參與手工制作體驗者絡繹不絕,大會閉幕后受到主辦方的表彰;6月8日國家文化遺產日與中工美學會在北京承恩寺舉辦了《手藝·守藝——非遺生動實踐、文化渲染生活》全國性科普北京主場活動;延慶區作為全國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試點區,7-8月學會組織服務平臺14位老師參加了延慶科協志愿者服務活動,為6個社區388名中小學生、社區居民和鄉鎮文化員開展了15場次11個技藝品種的培訓,受到延慶社區居民的廣泛好評。區科協也因此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工作總結會中位列三甲并介紹經驗,受到了區委宣傳部的高度肯定。
通過“四進”戰略逐年推進,北京工藝美術學會科普工作全覆蓋正在落地生根。
(三)充分發揮職業技術院校和工藝美術公益機構的優勢
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校是培養技能人才的教育基地,技能的培養過程是能夠吸引社會眼球的東西,也是社會各界比較關注的。我們應該利用職業院校資源和資金優勢開展科普工作。北京的技工院校中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院,北京輕工技師學院,北京工貿技師學院等都開設了工藝美術相關專業。近年來,開展了大量社會培訓和工藝體驗活動,我們北京工美集團所屬的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近幾年舉辦了很多的工藝美術技能培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班,其中包括大專院校的師生,行業從業人員,社會上對工藝美術感興趣的人員。很多企業、中小學都組織學生和職工到學校開展工藝技能體驗活動。我認為把職業技能學校作為科普推廣基地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項,因為技工學院有專業的師資優勢,有政府提供的資金優勢,有能夠可常年提供場地優勢。
從公益機構上講,我們北京工美集團所屬的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展示了大量工藝美術精品,是高大尚的工藝美術教育場所,幾年來通過開展舉辦工藝美術非遺大課堂,向全社會進行工藝美術優秀傳統文化的推介,吸引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和影響,從娃娃抓起,采取課上課下,展覽展示、體驗互動,全方位立體化打造工藝美術行業科普基地,為社會培養未來“大國工匠”、非遺傳承人,促進全國工藝美術行業的穩定健康發展。作為公益機構不以贏利為目的更能吸引社會各界人士學習交流。
我們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可以為這些開展工藝美術科普工作有條件、做的比較好的單位掛工藝美術科普基地的牌子,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激勵他們更好地開展工藝美術科普工作。
(四)發揮國禮作用,借勢而上,廣而告之。
近些年,我們對外交往呈現了新的局面,贈送國禮是體現大國外交的重要手段,我們北京工美集團承擔了大量的國禮研發設計制作任務。僅去年一年就向提供了200多件國禮。國禮是最高級的工藝美術科普媒介和宣傳推廣的平臺。國禮的制作工藝目前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件件精美,不僅受到了歷屆國家領導人的贊賞,更作為國禮走向全世界,得到了各國領導人的喜愛。我們要通過國禮在國內外的廣泛展覽展示和宣傳推廣,更讓全世界的人民對中國優秀的工藝美術制作技藝深感震撼,徹底消除了人民心底里手工藝品都是粗糙的陳舊觀念,國禮的閃亮登場也進一步促使工藝美術行業大踏步前進。
(五)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媒介開展科普工作
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和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近兩年在抖音和各直播平臺大力開展非盈利性質的工藝美術文化宣傳活動,讓大家特別是年輕人能輕而易舉的欣賞到我們優秀的工藝美術精品和技藝制作過程,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目前還是起步階段,但前景廣闊。
以上就是我個人在工藝美術行業科普基地創建方面的一點認識和體會,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委員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