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潘魯生:維護民間藝人的權益
時間:2023-10-05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24 分享:
2023年9月27日,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期間,舉辦“版權賦能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平行論壇”。中宣部副部長張建春,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以及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中宣部出版局、版權管理局負責同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負責人;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國出版協會、中國版權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有關負責同志;山東省領導,省委宣傳部負責同志;版權領域、出版領域國內外知名學者、權威專家;部分全國版權示范單位、園區(基地)負責人等出席論壇。論壇開幕式由山東省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省新聞辦主任襲艷春主持。潘魯生作主旨演講。
版權賦能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平行論壇現場
潘魯生
以“民間手工藝版權保護與文化傳承”為題,闡述民間手工藝版權保護問題。潘魯生指出,民間手工藝是中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文明接續傳承、賦能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知識經濟時代,專利、商標、版權等無形資產具有關鍵作用。當前,國家出臺系列政策指導傳統工藝振興及高質量發展,版權保護是重要基礎。
潘魯生指出,民間手工藝的版權保護是手工藝文化傳承、生產發展、跨界賦能的關鍵因素,關系國家的文化安全、產業的原創力和手工藝群體的文化經濟權益。傳統手工藝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缺少品牌意識及知識產權保護,影響甚至損害相關手工藝生產者、手工藝團體權益,并制約手工藝持續發展。民間手工藝等傳統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亟需加強研究并進一步完善。
潘魯生提出,民間手工藝發展要走傳承中創新的道路,知識產權是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有助于解決民間手工藝創新的“動力源”問題,激發創新熱情,激勵民間手工藝人將創意轉化為高品質的民間文藝產品,形成民間手工藝人的現實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并解決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驅動相關產業跨界,與設計、時尚、旅游等產業同臺共舞,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于民間手工藝知識產權保護的具體路徑,潘魯生提出十條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強民間手工藝版權保護與利用,二是加強地方行政立法工作,三是完善政府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四是加快國家級手藝技術標準和設計規范制定,五是鼓勵設計原創、技術創新,加強設計市場保護,六是在有條件的地區嘗試建立以手工藝品為核心的“產權銀行”,七是加強設計轉化和產業提升,八是加強跨界聯動,九是加強品牌建設;十是加強國際協作。
潘魯生表示,希望從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高度,在法律保護的基礎上,從其內在的動力機制著眼,完善民間手工藝版權保護體系,維護民間藝人的基本權益,增強民間手工藝創造活力,推進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在此基礎上深度開展國際間版權合作,促進民間手工藝的交流互鑒。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潘魯生民藝館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