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僅是心的緩釋,更是滋養。作為活態文化的民間藝術,書只能載其一斑,難概全貌,但對多元、浩瀚的民藝之海而言,書,或可導航。在書中,可以獲取知識,體察思想,感知仁慧。這也正是“薦書”欄目的樸素愿心,我們愿與您一起獲知、成長。
本文是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呂品田為綿陽師范學院副教授丁文濤著作《剪花》所撰寫的書評,特與大家分享。
文化是具有極大豐富性和多樣性的有機整體。其基本構成中既有綿延累積的傳統因素又有現實創造的當下成分,既有靜態固化的物質形態又有動態流變的非物質形態。這些不同性質、狀態和面貌的構成因素,都是文化有機整體按規律運行演繹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們以時間或空間方面的不同存在方式及功能意義,構成彼此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無論傳統文化保護還是當代文化建設,都不能不關注和重視文化生態問題。
作為群眾基礎最為廣泛的一種中國民間藝術,剪紙質樸而絢爛,老百姓樂于以之表達自己的意愿、思想和情感。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基于深切的文化認同和審美共鳴,剪紙被人們作為認知、教化、表意、抒情、交往或裝飾等豐富功用的載體。它也因此深深地交融于祈晴禱雨、招魂逐疫、迎祥納福、婚喪嫁娶等風俗化的社會生活,與之形成魚水一般的文化生態關系。在多民族雜居的貴州黔南州域,剪紙同樣是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表達方式。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以及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交融,造就了黔南民族剪紙藝術富于鮮明地域特色的五彩繽紛的面貌,而每個剪紙能手也會有自己擅長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聚居于黔南地區的各民族,都有體現自身發展歷史、反映自身需要的相沿成習的風尚、習慣和禮儀。長期以來,人們總是依俗安排自己的生產生活,按照歲時節令周而復始地舉行祭祀、祈禳、慶祝、婚喪、迎送、游樂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在這些活動的不同語境中,剪紙往往擔任不同的功能角色,表現出族群的文化精神狀態,包括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以及萬物有靈等傳統觀念,是依存于特定聚落空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呈現。而諸多民俗活動場合,包括日常或節慶期間的鄉場,也往往是人們欣賞、交流或交換剪紙藝術的空間場所。總之,剪紙作為黔南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它與當地自然地理和社會生活是水乳交融的。充分地認識這種接地氣的生態關系并深切把握其文化生態特點,對于黔南民族剪紙以至其它民間藝術的保護、傳承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現實意義。
丁文濤出生于黔南,現為綿陽師范學院藝術設計專業教師,1994 年調來綿陽之前一直在黔南州生活和工作。受父親影響,他熱愛鄉土藝術,長期關注并研究民間美術和傳統手工藝,并在學院領導支持下成立了民族手工藝研究中心。文濤的父親丁朝北,是黔南州文化局的基層文化干部。他在當地最早提出并展開民間美術調查,積極倡議和組織開辦本地區民族民間工藝美術講習會,進行相關教學培訓工作,也因地方民間美術保護工作的顯著成效而被文化部社文局授予“民間美術工作開拓者”稱號。早在大學本科學習期間,文濤就隨父親深入黔南鄉村基層進行田野考察,畢業后分配到黔南教育學院工作期間也一直做著搜集整理鄉土藝術的工作。調到綿陽后,他沒有放下對黔南民間美術的關注,每每利用寒暑假返鄉的機會陸陸續續地走村串寨,足跡遍及全州13 個縣的村村寨寨。他的這部著作,便是以經年累月的田野考察材料為研究依據的一份可觀學術成果,匯集其中的剪紙作品出于他和父親的共同搜集,凝結著兩代人的心血。
憑借沉浸于鄉土生活的親身經歷和切身體驗,作者著力于黔南民族剪紙文化生態的研究,緊扣關系民間藝術認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的關鍵問題。在書中,他著重考察了與黔南民族剪紙緊密關聯的服飾、用品及其設計制作過程,從應用角度梳理、論述了依存于日常生活的剪紙形態及其原生環境;通過分析由田野考察所收集到的剪紙圖案,并結合當地民俗和生產生活,論述了黔南民族剪紙藝術所關涉的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和精神生態,剖析了它的產生、流變以及它應用于生活的符號意義和審美價值。基于黔南剪紙文化生態的研究,他還探討了以剪紙為代表的民族民間藝術的未來取向及價值意義。本書發表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四百多幅剪紙作品,也頗有學術和藝術價值。這些作品創作年份所跨三十多年時間,正是社會生活變化劇烈的時代。因為每幅作品都有收集年代、使用材料和實物尺寸的詳細記錄,以至為了解和研究黔南州民族剪紙藝術以及地域文化的流變,提供了頗有實證意義和參照價值的原始文本。本書首次公開的三幅水族馬尾繡背帶剪紙底稿,或許可以糾正時下流行的認為傳統馬尾繡無須剪紙底樣的觀點,顯示了田野考察對于民間藝術研究的必要性。生活是學術研究的對象,也是學術研究的根基。文濤經年累月地沉浸于鄉土生活,有著做好民間藝術研究的驕人資本。愿他有更多更好的學術產出。
作者簡介
呂品田 |
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美術觀察》主編、中國工藝美術館館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等職。
長期從事美術理論研究和創作實踐。出版了《中國民間美術觀念》《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玩具卷》和《社火卷》《中國傳統工藝》《現代構形藝術——新手工藝術與中國當代創作》《新生代藝術:漫游的存在》《中國當代油畫精神景觀:回憶與忘卻》《民間燈彩》《東方美術欣賞》《自由空間的向往——西方現代雕塑》《動手有功》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