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五屆五次常務理事會以通訊方式召開。會上,對學會各分支機構一年來的工作進行了總結性梳理。
2022年,學會各分支機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落實五屆三次理事會提出的工作要求,圍繞“堅持黨建統領,恪守學會使命,引領行業發展,滿足時代需求”的定位,著力打造“產業創造力、行業影響力、院校創新力、人才競爭力”,促推工藝美術高質量發展。
一年來,各分支機構在黨建工作、機構建設、理論研究、學術交流、科普教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宣傳推廣、展覽展示、各類大賽等方面,做出工作成績。讓傳統造物精神得到弘揚,讓工藝美術與生活美學精神相互交融,推動傳統手工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一、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提供行業發展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精神動力
(一)喜迎二十大,用匠心謳歌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各分支機構以不同方式,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理論、書畫、雕塑、織錦、紫砂、纖維等分支機構,通過舉辦作品展、主題展、研討會等形式,圍繞“迎慶二十大,對黨訴‘新’聲”,用深情的匠心,熱情謳歌黨和國家取得的偉大成就,通過藝術來呈現鄉村振興、美好生活的建設和發展,充分展現當代藝人奮進新時代、建功新征程的良好精神風貌,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二)以黨建引領,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各分支機構“堅持黨建統領、恪守學會使命”,充分挖掘經典、活化經典、傳唱經典;沉心創作飽含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豪情、彰顯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生動體現百年大黨初心本色的作品;堅定文化自信自強,讓藝術真正實現民族化、全球化,綻放具有中國獨具特色的非遺風采,向世界手工業展示國粹技藝的魅力。特別是木雕、刺繡、鼻煙壺等分支機構,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以務實的精神,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帶動廣大美術家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揚文化自信之聲,壯民族奮發之志,創中華手藝之新。
二、科普活動傳播傳統工藝美術知識,形成社會面工美行業共生、共創、共享、共贏的新發展格局
積極響應中國科協號召,以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題活動為契機,以學會主導的“手藝·守藝——創新爭先、自立自強”科普教育周活動為引領,各分支機構組織線上線下互動,開展科普教育宣傳活動,廣泛傳播傳統工藝美術知識,讓大眾了解工藝美術歷史,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
(一)以主題科普教育,傳播專業知識,庚續傳統工藝。在學會“手藝·守藝——創新爭先、自立自強”科普教育周活動的引領下,纖維專委會的“植物染色的傳承與創新”來自全國各地纖維藝術領域的高校師生及工藝美術藝術大師500余人參與。民藝專委會的《守望開拓——淺談民間藝術》活動3000余人參與。鼻煙壺專委會的“喙筆潤透顯精雅、方寸之間映乾坤”內畫藝術進校園活動,與2000余名孩子共同上了一堂架起心靈橋梁,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理論、刺繡、漆文化、藤鐵、教育、會展等分支機構以線上線下的形式,開展了多項學術科普講座,向公眾普及工藝美術史論知識。大師們通過直播、視頻等方式進行作品展示、作品講解、互動體驗等更為“接地氣”的方式,讓公眾了解工藝美術歷史、特點以及相關科普知識,讓群眾感受到傳統工藝的魅力,引導和啟發群眾,尤其廣大青少年對傳統工藝美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知識的關注與熱情。
(二)以論壇大講堂,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分支機構發揮藝術館、科普基地、專家學者等自身優勢,舉辦論壇大講堂等活動,推動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相連接。織錦專委會開展150多場次的文化講壇、親子活動、研學活動,全年累計超10萬人次參與。刺繡專委會會員在“漢語橋”線上直播課上,帶領來自布隆迪、盧旺達、老撾等國家的近200名學生,感受中國非遺之美,領略中華女紅文化的魅力。香文化專委會的首屆香文化班學生游學鄭春輝木雕藝術館活動,硯文化專委會的打造“守藝十年錄”“走進硯文化”“硯臺銘文拓片欣賞”宣傳品牌活動,弘揚了傳統文化,增強了文化認同,堅定了文化自信,筑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以公益直播,宣傳品牌,樹立行業新形象。由學會主辦,“非遺星球”承辦的“工美云端會客廳”系列活動的第二場直播,以“國潮當道 手藝先鋒”為主題,邀請到“徽字號”品牌主理人朱偉、“姚繡”品牌創立者姚蘭、“朱炳仁·銅”文創事業部副總裁廖潤丹三位現代手工藝品牌主理人,與大家分享了他們在“國潮復興”的大背景下,在品牌打造、產品開發等方面的探索過程與成功經驗,一同交流探討了在發展中遇到的困惑、展望和憧憬。藍印花布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吳元新,介紹了南通大學在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的支持下,培訓了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近400位非遺傳承人群,及南通藍印花布藍印花博物館二十多年來在保護、傳承、研究藍印花布方面所做的努力。
三、展覽展示、作品大賽、學術交流,引領行業擴大國內外影響力,開辟新賽道
圍繞“引領行業發展,滿足時代需求”的總要求,通過展覽展示、各類大賽、學術交流,引領行業適應時代新形勢、把握時代新特點,找到傳統工藝與當代生活的連接點,為中國工藝美術產業注入新動力,打造行業國內國際交流新平臺,擴大行業的國內國際影響力,加快“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步伐,實現將工藝美術產品打造成為生活必需品的目標。
(一)以展覽展示,提升行業影響。在學會帶領下,織錦、玉雕、木雕、彩石、紫砂、刺繡、玻璃、微縮、漆文化、香文化、硯文化、協同創新、會展等分支機構,積極參與“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2022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大會”,以及其他各具特色的行業展會,宣傳展示新品種、新技術、新理念。其中 “海南黎苗文化創意設計征集及作品巡回展”,來自國內12個省市地區,以及美國、南非、英國等國家,共有400多人參與了展覽,參展作品500多件(套)作品;《佰匞》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文化強國建設,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發掘大國工匠,弘揚工匠精神;“2022‘璃語東西’——國際當代玻璃藝術展覽,以全國巡展的方式,較為全面的向大眾普及了玻璃藝術的歷史、技術、藝術以及文化。
(二)以作品大賽,激發創新熱情。今年以來,學會組織了“中鼎杯”“中藝杯”“中譽杯”“中匠杯” “中工杯”“中香杯”工藝美術創意(創新)設計作品大賽,以及“經典工美”作品大賽,各分支機構積極參與。作品大賽從創新意識、藝術表現、技藝水平三個方面進行比拼,重在創新意識強,作品契合當代工藝美術創作精神。每件參賽作品都是凝聚著工藝美術同仁精湛工藝和地域特色,激發了匠人的創作熱情。
教育工委會在學會指導下,舉辦了“2022首屆全國大學生‘畢業季’工藝美術類優秀畢業作品大賽”。大賽圍繞“創意工美”和“科技工美”兩個主題,從全國30所院校3000多名畢業生中發現和推介優秀作品,促進了國內院校間工藝美術學科交流,提升了設計教育水平,加強了藝術與科學的融合,培育了新生代文化創意設計力量。
(三)以學術交流,開辟新賽道。“2002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大會”“手工藝50人論壇”,開啟了工藝美術行業發展新的里程碑。來自理論、教育、青年、民藝、刺繡、彩塑、硯文化等分支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學會特邀的專家學者,登上講壇,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在思想碰撞中尋求切入點、共同點、相似點和交匯點,編結出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新思維、新方向、新格局、新賽道。
玻璃專委會的“2022‘璃語東西’——國際當代玻璃藝術論壇”,研究玻璃在不同時代語境下所體現的時代文化特征、審美觀念及思維方式,探索玻璃和文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非遺工委會的“大國巨匠・京彩十年——第十屆北京工藝美術學術論壇”,深入探討了工藝美術高端人才的成長規律和培養模式,為北京工藝美術未來發展繪制藍圖。
四、產教融合推動科技創新,引領行業傳統工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的偉大戰略,各分支機構積極倡導并推動科學與藝術的融合、推動產教融合,促進行業深度跨界融合發展,引領產業升級轉型,推動行業向高質量、高效益邁進,引領行業傳統手工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一)新工藝賦能,引領打造時尚美學生活。織錦專委會以滿足時代需求為己任,堅持用“藝術生活化”的思維改變自我,提升行業自身的創造力。吳江市鼎盛絲綢公司、南京云錦研究所有限公司、海南錦繡織貝實業有限公司、嘉興鹽田織彩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等開發新產品超過400個。南京云錦研究所有限公司運用年輕人的視角設計出工藝典藏、“云錦+生活方式”、文化創意產品等不同品類,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東方尚品,營造傳統中式美學生活。 “中國土家錦之鄉”湖南龍山縣的會員們復制和挖掘了160多種土家織錦傳統經典圖案,設計開發了《陽雀鬧春》等新圖案30多個,開發適合市場時代要求新產品100多種。
(二)新技術賦能,引領研發創造新成果。
竹工藝專委會探索竹工藝產業發展新方向,前期投資500萬初步建成東陽市竹工藝家居生活體驗館科普示范基地,完善后將成為全國范圍內最大的竹工藝產業集展銷、展示、體驗、科普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場館;預計全國范圍內,累計投資3000萬元,建成涵蓋12個大類100余個品種的生產、研發、設計、制造花園式工廠,以及加工貿易(OEM)配套體系。
織錦專委會單位會員長沙理工大學,依托專委會為湖南省殘聯“美麗工坊”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在手工織機設計和圖案設計中,將手工織機成本縮減90%,不僅大幅縮減了織機成本,還能使殘疾人方便靈活的參與織錦活動。
(三)科教融合,培育新時代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理論、非遺、鼻煙壺、藤鐵等分支機構,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為產區企業工藝師開辦產品創新設計培訓班,助力提升工藝師文化審美意識與原創能力,使他們創作出獨具特色的產品也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同時,抓住傳統技藝代表文化多樣性資源得以復興的機會,帶動本地化的鄉村教育和文化,廣泛發動本地群眾和外來者的共同參與,吸引更多城市人才到鄉村創新創業,鞏固本地企業,助力鄉村振興。
五、分支機構建設規范化、制度化,重視會員發展和基地建設
組織機構是發展的基礎,各分支機構注重從基礎做起,強化機構建設,重視基地建設,發展會員隊伍,分支機構發展建設卓有成效、穩步推進。
(一)發展會員、服務會員,建設會員之家。
理論專委會按照學會要求,規范化管理和發展會員,協助會員合規填報,將全部會員資料錄入學會新建立的數據庫,目前在冊個人會員92人,單位會員1個。
民藝專委會重視會員管理工作,目前設有兩個會員微信群,用于發布通知和日常交流。目前共吸收新會員90人,其中普通會員83人,學生會員7人,均已辦理完成正式入會手續。
雕塑專委會新發展會員60人,新發展會員單位2個,每位會員及每家會員單位都是在委員會秘書處嚴格審核篩選下產生的,這為專委會發展凝聚了新生力量和創造了新鮮血液。
纖維專委會本年度新增會員15人,單位會員1個,現有在冊會員158人。另有3家會員單位申報學會大師工作站。
漆文化專委會以微信公眾號為傳播平臺,廣泛傳播專業知識和研究成果。新發展22名個人會員,1個單位會員。
非遺工委會積極發展會員,新增個人普通會員61人,普通單位會員6家,吸收了多位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及積極推動非遺創新發展的媒體人和企業家。特聘18名專家,對工委會學術研究、品牌活動給與指導和評估,對其他相關工作給予專業性建議。
(二)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織錦專委會的單位會員山東太陽鳥服飾有限公司,入駐曹縣漢服設計研究院,助推漢服產業提檔升級。建設了魯西南首家集AI漢服體驗館,直播展銷、定制、拍攝于一體,全力打造“中國漢服產業基地”和“中國原創漢服文化產業集群”。目前,曹縣漢服及上下游相關企業發展到2000多家,原創漢服加工企業600多家,上半年實現漢服銷售額26.9億元,占全國同類市場的1/3。
(三)加強機構建設,強化基地建設。
刺繡專委會運用網絡平臺的信息化、高效化和便捷化優勢,為全國刺繡藝術者提供信息共享、溝通交流等服務,目前已在網站發布刺繡名家9篇,最新動態新聞13篇,專委會微信公眾號總閱讀量達上萬人次,用戶關注數300余人。積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湘繡)基地、中國工藝美術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愛云)傳承基地的建設,成效顯著。
石雕專委會今年重組后,引領石雕產業基地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惠安石雕產業已具規模。
藤鐵專委會打造“藤鐵產業基地”,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安溪縣與國家工美部門、各地行業協會的交流協作,學習借鑒各地推動工美行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助推安溪縣藤鐵家居工藝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青年工委會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蘇繡),依托基地建設,圍繞課程建設、社團建設、工作坊建設、科學研究、輻射帶動、展示交流等七個方面,推進蘇繡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持續開展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工藝美術方向課題研究,2022年03月完成2021-2022年度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工藝美術方向研究課題18項的驗收工作,其中順利結項15項,3項因主持人自身因素申請延期。2022年05月,啟動成功2022-2023年度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工藝美術方向研究課題申報工作,共計評定立項課題39項,其中重點項目5項,一般項目21項,青年專項5項,實踐技藝專項8項,研究期一年。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與重慶大足區人民政府在大會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大足石刻文創園共建彩塑產業基地。
彩塑專委會將圍繞傳承、擴展、創新和提升四個關鍵詞,全力促進彩塑藝術基地建設,全力促進彩塑藝術產業發展。
2022年即將過去,2023年即將來臨。未來一年,各分支機構應當繼續圍繞“產業創造力、行業影響力、院校創新力、人才競爭力”而努力,推動行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來源: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