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大穎理事長講到:從宏觀視角看中國工藝美術的當下與未來,一定要厘清一個特質,兩個目標,三個方向,四個不足,五個對標,六個關注:
一、中國工藝美術時代背景
1、在數字經濟的背景下,科技的飛速發展不斷地顛覆著人們常態的想象,尤其是3D、AI技術逐步走向成熟的應用,對傳統手工藝、當代設計產生重大沖擊。我們發現:科技或許讓傳統手工藝、當代設計插上時代的翅膀,賦能并助力當代手工藝的發展,或許要改變我們當代工藝美術的教育課程體系及人才培育模式。
2、在全球經濟由一體化逐步演變成碎片化的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中,各種壁壘悄然而至,很多經濟、技術、貿易問題被政客化,壁壘越來越高。我們發現:工藝美術、手工藝這個議題獨善其身,在全球具有特殊語境,可以說幾乎沒有壁壘,手工藝產品作為工藝美術產業的重要支撐,在國際交往中,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并負有特殊的歷史責任。
3、在傳統手工藝爭相走進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背景下,傳統工藝的社會影響力與日俱增,從鄉村到學校,從藝人到市集,一段時間以來,“非遺”與手工藝相生相伴,非常熱鬧。我們發現:傳統手工藝的生命力必須要邁過市場交易這道坎,尤其是在滿足年輕人的時代需求上一定要有所突破。僅僅依靠保護不是傳統手工藝的未來,要有勇氣面向市場,要有敢于摘掉“遺產”這頂帽子的魄力。
4、在全民由大眾消費轉向小眾消費的背景下,社會日常消費供給極其豐富,幾乎所有的品類都成了買方市場。尤其是人們功能性消費在得到極大滿足后,心里消費、精神消費、文化消費的需求與日俱增。我們發現:由于消費者的文化素養、興趣取向的不同,“人以群分”的小眾消費文化已然形成,工藝美術產品具有滿足小眾需求的天然屬性,與消費者的“玩、用、賞、藏”的消費定位遙相呼應,缺的是“物以類聚”的有效供給。
5、在全面推進2035文化強國的背景下,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兩個結合”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第二個結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我們發現:工藝美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民心相通、國際交往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優勢,缺的是我們能否用國際的語言設計出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的產品漂洋過海并扎根于海外。
二、當下中國工藝美術產業
一個行業變化得怎么樣,只有業內人自己的感受最深,發展得怎么樣,只有看這個行業是否踏上了時代節拍,業內人如果能夠分享到行業的紅利,說明行業跟上了時代。反之,行業內如果彌漫著一種壓抑的氛圍,說明不單是個體問題,而是行業本身出了問題。事實上,工藝美術行業有過屬于自己的躺贏時代,不過那已經是很多年以前的光景了,改革開放初期出口創匯的榮光及十幾年前全民文玩的熱炒,曇花不再。時至今日,工藝美術界的同仁們目前很難做到大家都可以分享到全行業的紅利,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很艱難。所以說,當下的中國工藝美術行業面臨著時代的選擇。
說到產業特質,從工藝美術的本源視角去定義,可以這樣表述:工藝美術產業是一個典型的,由創意思維引領、人文與科技雙輪驅動的、進而帶動產業集聚的技能密集型產業;兼具經濟與文化雙重屬性;承擔著繁榮文化、滿足需求、穩定就業的三大任務,是承接一產、服務三產的客觀載體,完全有別于其他制造業,有著屬于自己的獨有特質。
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方向恰恰是由其產業特質決定的,其文化屬性決定了其繁榮文化的基本任務: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打造大國重器,追求在每一個門類中的每一個品種的當代藝術水準都能夠接近或者超越歷史的最高水平。目前看,有些品類已經完成并超越,但絕大多數的品類與歷史高峰尚有相當的距離。
其二就是重塑中國符號,以工藝美術產品為載體,讓工藝美術的藝術形式、文化價值、審美取向、消費理念同世界對接,創造一個工藝美術的世界語境。不僅要展現中國工藝美術的材質之美、技藝之美、文化之美、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以不同品類、不同形式的日用消費品為載體來感動世界、獲得世界認同。
其三就是引領消費,這是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未來,工藝美術界的前輩與后生,一定要深刻領悟“兩個結合”的真諦要義,尤其是“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這就要求我們運用當今最新的科技成果與當代藝術設計的最新理念融合,去創造新的品類,為品質生活賦能,讓工藝美術成為“新文化”的重要載體。
三、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理解
2022年11月,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為破解中國工藝美術產業走向哪里,如何走的時代難題,在黨的“二十大”剛剛閉幕的半個月的時間內,先在南昌舉辦了“2022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大會”,明確提出“引領行業發展,滿足時代需求,把工藝美術產品打造成生活必需品”的產業發展方向。后在溫州舉辦了“手工藝50人論壇”啟動儀式,明確提出“藝術當隨時代,手藝當領時尚,把手工藝產業打造成時尚產業”的產業發展目標,僅僅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兩個結合”,尤其是“第二個結合”及“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從“新文化”上去認知,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新動力和新價值。
1、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這一要求激活了中產階層的消費需求,而工藝美術產業恰恰在滿足中產需求上存在明顯的短板,尤其是與時代需求相適應的有效供給少之又少,大多數還停留在滿足文旅需求的文創產品層面,中產階層的需求供給嚴重缺乏。截止2021年底中國中產階層的人數已經突破四億,盡管疫情之后相當一段時間會有消費降級的心里預期,長期看,尤其是疫情充分穩定之后,美好生活的期許與消費升級的趨勢不可改變,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為工藝美術產業提供了遠遠超過萬億的產業規模。
2、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這一要求增強了人們對生活美學的普世認同,人們對品質生活的期盼體現在對“生活藝術化”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要求,而且要求會越來越高。全民審美意識與現代化的進程同頻共振,城鄉居民審美差異在現代化進程中會逐步縮小,尤其是在美麗鄉村建設的浪潮中,甚至會出現示范鄉村生態美學的逆勢潮流,從而推高城鄉居民對“生活美學”的無限期待,也一定會催生出“消費美學”的流行于世。“生活美學”與“消費美學”在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的交融,使得工藝美術產品從“消費功能”轉向“消費文化”一定會成為歷史的必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為工藝美術產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3、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一要求極大刺激并豐富了“文化消費”,工藝美術在過去的幾十年發展中一直游離于工業產業于文化產業之間,與日常生活若即若離。在產業方向上始終沒有真正踏上國家發展大勢的節拍,難以獲取、分享到時代紅利。工藝美術產品作為消費品,其文化屬性在滿足精神享受、承載文化內涵方面完全有別于其他品類的消費品,而“消費文化”與“個性化消費”的孿生相伴恰恰滿足了“人以群分”的社群經濟。所以說,物質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無疑為工藝美術分享時代紅利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4、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一要求為手工藝產業提供了新的價值機遇,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工業化進程之后,尤其是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當下,由“大眾消費”轉向“小眾消費”的拐點已經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悄然出現。手工藝產業不僅具有滿足小眾需求的天然屬性,其返璞歸真的生產方式與當代藝術設計的深度融合,更契合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求。“手工藝50人論壇”的舉辦,為機遇期的中國手工藝產業明確了“把手工藝產業打造成時尚產業”產業發展方向。2023世界峰會上,首次發布《溫州宣言》,明確“當代手造,世界表現”目標,強調手工藝產品時尚的地域性、相對性,突出消費手工制造的時尚本質,讓消費手工藝產品成為一種生活態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5、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一要求創造了產業發展的利好環境,當下的國際環境早已今非昔比,逆全球化已經成為常態。俄烏戰爭、巴以沖突的長尾效應盡管難以預期,只要保持定力,避免重大不可控的“突發事件”發生,體量巨大的5%的增長目標與盛世文風遙相呼應,一邊是相對穩定而繁榮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一邊是人們對美好生活有著無限期許的巨大消費需求,為工藝美術未來產業的發展留下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所以說,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為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四、產業發展中關注的問題
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重點在于“把工藝美術產品打造成生活必需品”與“把手工藝產業打造成時尚產業”兩大目標的踏實落地,而且目標是可望而又可及的,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努力與積累,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將以此為旗幟,引領行業堅定產業發展方向,以“找到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為己任,關注政策導向、聚焦產業熱點、開辟新賽道、探索新路徑,重點關注六個領域:
1、關注非遺與提升,非遺中有70%源于工藝美術的傳統技藝,而且有相當一些項目與鄉村息息相關。在文旅部多年的呵護下,應該講不僅在保護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科普方面幾乎人人盡知,社會的關注度更是熱點爆棚。從工藝美術產業未來發展視角看,關注非遺就是關注工藝美術,關注的重點要聚焦在提升上,也就是高質量發展上,守藝創新,時尚傳承或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2、關注技能與藝術,工藝美術行業具有技能密集型特征,沒有技能型人才的就沒有工藝美術。面向新時代,人們個性化審美意識的提高,對工藝美術作品與產品的藝術品位的期望普遍提升,尤其是“生活藝術化”的期許,要求創新人才模式,以對“手腦并用”的新解讀來培養技藝與藝術融合型人才,這是工藝美術產業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關注科技與創意,工藝美術從作品轉向產品沒有設計加持不可能持續,但設計本身又面臨著新科技的沖擊或賦能。尤其是在AI的應用逐步成熟的背景下,技藝以手工情感保有其相對獨立性,創意思維所成就的藝術表現力又往往會體現在設計對AI的駕馭能力上,創意窮盡的設計者面向AI的更新換代,失業也許不會是小概率事件,創意是工藝美術最核心要義,人文與科技的運用是工藝美術不可分割的兩只輪子。
4、關注設計與賦能,藝術設計是工藝美術的另一個代名詞,在工藝美術領域無處不藝術,無處不設計。陶瓷藝術設計、金屬藝術設計等等,所有的設計聚焦在賦能,聚焦在工藝。正所謂技藝、工藝、藝術三位一體,只有技藝匠人也,加之工藝賦能可稱藝人,只有再加上藝術,三藝加身可謂大師,無設計難成大師。
5、關注傳承與創新,“傳承創新”似乎成為一種口號,常常見于領導、專家的各種講話之中,已成思維定式。面向新時代,細致品味感覺味道不對。我們主張應該從“傳承創新”轉向“創新傳承”,以創新引領傳承,讓創新成為傳承的起始點與落腳點。事實上,所有的經典都是那個時代創新的典范,時尚傳承就是最好途徑,“創新傳承”或將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產業未來發展的定海神針。
6、關注產業與教育,與“傳承創新”如出一轍,在教育界也有個定式思維,幾十年沒有改變,現在仔細品味,如果再繼續下去非常可怕。面向新時代,“產教融合”在工藝美術領域已經不能適應新的需求,我們主張應該從“產教融合”轉向“教產融合”,以教育引領產業,而不是把產業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補充,“教產融合”或許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產業未來發展的動力源泉。
五、中國工藝美術當下短板
當下的中國工藝美術,盡管有非常多的利好外在環境,但行業本身并沒有準備好去迎接一個屬于自己的新時代,其中短板主要表現在:
一是產業的創造力不足:面向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就擺在那里,“生活藝術化”的情感需求就擺在那里,行業在“藝術生活化”的供給上能否有效滿足“生活藝術化”的需求成為方向標。總體看,當下中國工藝美術產業滿足時代需求的創造力明顯不足,亟需提升。
二是行業的影響力不足:面向新時代,工藝美術無論從學科地位還是社會認知度都落后于她本應該擔負的責任與使命。作品意識遠遠大于產品意識,加之傳統消費市場的不景氣,作為產業任重道遠。總體看,當下行業的智庫諫言渠道不暢,行業影響力明顯不足,亟需提升。
三是院校的創新力不足:面向新時代,工藝美術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還遠落后于工藝美術未來產業的需求,院校對“創新”的理解被死死地綁在了相對固化的課程體系之中。尤其是在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新土壤、激發創新熱情等方面缺乏系統性、制度性安排。總體看,當下工藝美術院校在行業的差異化教育方面短板較多,創新力明顯不足,亟需提升。
四是人才的競爭力不足:面向新時代,工藝美術院校及各級各類工坊所培養的人不少,能夠成材的則大打折扣。從人才供給上看,與目前的產業規模相比應該是供大于求,主要是工藝美術的主流意識仍然停留在作品思維之中。整體看,由于院校的創新力不足及行業環境的制約,當下工藝美術人才的競爭力明顯不足,亟需提升。
六、產業發展中的理念統一
面向新時代,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要做的:一是要盡快融入到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并逐步分享時代紅利;二是要與2035文化強國的目標同頻共振并引領產業創造需求。這是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自身必須要回答的問題。其中,“轉換理念、擁抱創意”的思維是工藝美術產業發展中首先要跨越的第一道坎;“創造需求、引領消費”的使命是工藝美術產業發展中必須跨越的第二道坎;“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的定位是工藝美術產業發展中一定要跨越的第三道坎;只要在思維、使命、定位上形成理念的通達,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未來一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