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2日,“繼古開今、南北對話——第五屆大運河非遺傳承發展系列活動”在北京市通州區隆重開幕。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黨委書記、理事長才大穎應邀出席并致辭。出席活動并致辭的領導及嘉賓還有北京聯合大學黨委書記楚國清,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馬俊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非遺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旗介紹北京首部非遺藍皮書《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的編纂出版情況,北京聯合大學副校長張萌萌、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林小牧共同為非遺藍皮書發布揭幕。
北京聯合大學黨委書記楚國清致辭。
才大穎理事長在致辭中講到:非常感謝北京聯合大學的盛情邀約,讓我們大家有機會相聚在京杭大運河入京的門戶通州,共同見證一年一度的大運河非遺傳承發展系列推廣活動的盛大開幕。在此,我謹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表示熱烈的祝賀!
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站在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間節點上,我們大家再次相聚在通州,不止于以一系列規定動作來慶賀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重要的是,以此回望過去的十年,我們在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面做出的所有努力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尤其是在發展與提升方面是否找到了活態傳承的鑰匙,這是擺在學界與相關組織、機構面前的一道必選題,能否回答好,難度的確不小。所幸,這次主辦方又帶來了讓各位驚喜的一些成果,兩天時間,品類繁多的成果將逐步向社會面世,為這次十年慶典注定會畫上圓滿的符號。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始終秉持學術引領之責,在過去的三年中,依托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也就是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成立了非遺工作委員會這樣的分支機構,主責就是圍繞“傳承與發展”的主題,尋找從保護到提升的路徑,重在對非遺的傳承認知與當代轉化,尤其以大運河非遺為樣本的教育教學體系的建構,在為大運河非遺做出了深度研究與轉化的同時,對整個非遺傳承與發展做了大量而富有前瞻性的工作,這次系列活動只是他們部分階段性成果呈現。
非常感謝張旗院長所帶團隊這些年所付出的積極努力,不僅讓傳統技藝類非遺在工藝美術的教育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以北京聯合大學主辦之名,連續承辦五屆大運河非遺傳承與發展系列活動。年年有新意,步步有根基,在各相關部門與機構的大力支持下,功夫不負蒼天,終有所收獲,讓這項活動逐步成為業內極具影響力的年度盛會。由此,讓每一次活動的每一位參與者,見證了大運河非遺事業這些年不同成長階段的快速發展,讓每一次的系列活動成為了大運河非遺傳承發展的宣傳隊與播種機。
非常感謝國清書記對非遺工作委員會的鼎力支持,讓北京聯合大學成為全國非遺研究的學術高地,并以此成就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的非遺項下的眾多工作。圍繞工藝美術與非遺產學研等多領域進行了多項縱深研究,取得了包括又不限于《北京非遺藍皮書: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等研究成果,具有極強的學術引領與踐行指導性,在貢獻北京智慧的同時,為相關省市,尤其是對大運河沿線各地非遺傳承與發展工作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從北京到杭州,一條充滿神奇、蘊意綿長的運河,以大見長、橫跨南北。兩岸民俗文化的多元化與差異化不僅成就了工藝美術的眾多門類,也讓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相生相伴,生生不息。今天,我們面向新時代,再次站在大運河的門戶通州,與其說是整裝待發追隨再一個十年,不如說是,以每一項發展成果在向先前們表示崇高地敬意!
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馬俊艷致辭。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非遺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旗介紹北京首部非遺藍皮書《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的編纂出版情況。
北京聯合大學副校長張萌萌、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林小牧共同為非遺藍皮書發布揭幕。
活動期間,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杰,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毛巧暉,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管蘭生,浙江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劉朝暉,分別以《以“兩河理念”推進大運河文化帶高質量建設》、《運河記憶與中華文化符號的民間敘事構建》、《大運河色彩研究》、《從千年運河回到生活現場:運河非遺與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為題,作主旨演講。
大運河溝通南北、貫穿古今,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孕育了一座座璀璨的名城古鎮,留下了一份份精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北京聯合大學自2020年起推動發起大運河非遺論壇,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指示精神,持續構筑平臺,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的深厚內涵,讓古運河的非遺文化煥發生機。
出席開活動的領導及嘉賓還有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李林,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王軍,昌平區文旅集團總經理耿志云,滄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院長孔維艷,北京聯合大學科技處副處長楚天、藝術學院黨委書記王鶴等,以及東城區、西城區、通州區、朝陽區、門頭溝區、天壇公園管理處等非遺保護中心的相關領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非遺工作委員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金屬藝術專委會、北京數字創意產業協會、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新媒體專委會、中關村數字媒體產業聯盟等行業企業的代表,來自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騰訊網、搜狐網、通州融媒體中心的媒體朋友等500余人。
責任編輯:張書鵬
文章來源: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