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深刻揭示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取得巨大成功的密碼,極大增強了全黨全國人民奮進新征程、奪取新勝利的信心和力量。在全黨全國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之際,回顧百年來黨領導文化工作的光輝歷程、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必將激勵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擔當文化使命,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穩步邁進。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傳播革命文化、服務革命事業
在革命斗爭中,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圍繞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主要任務,積極開展文化文藝工作。毛澤東強調,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明確了黨的文化文藝工作的方向、原則、任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我們黨開展文化文藝工作實踐提供了根本遵循。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即開始在蘇區根據地創辦通訊社、電臺、報刊,建立圖書館、博物館,開展文藝宣傳和群眾文化活動;在國統區主導建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等左翼文化團體,從事馬克思主義宣傳和革命文藝創作,為傳播進步思想作出重要貢獻。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我們黨在延安成立魯迅藝術學院,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引導文藝工作者創作出一大批文藝經典,創辦新華廣播電臺和《人民日報》等,喚起人民的覺醒,鼓舞人民英勇奮戰,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提供了精神支撐。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文化事業管理體系初步建立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我們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文化建設任務隨之發生轉變。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毛澤東明確指出,“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吹響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號角。1951年,在如何對待京劇等舊文藝問題上,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明確了我們黨對待文藝和傳統文化的態度。1956年,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應該成為我國發展科學、繁榮文學藝術的方針”,確立了我們黨的文化工作方針。毛澤東還提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等重要論斷,為這一時期文化文藝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隨著社會主義制度逐步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黨的文化管理體系逐步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由黨委領導的宣傳系統和政府領導的文化行政系統構成的文化管理體系基本形成。一系列文化管理制度、工作規則、政策法規陸續出臺,重要文化機構國有化改造全面推進,一大批新型國有文藝院團建立,新型藝術管理體制逐步確立,涌現出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話劇《茶館》、京劇《穆桂英掛帥》、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油畫《開國大典》等精品力作。各地建起一大批影劇院、圖書館、文化館(站)等文化設施。為配合外交大局,積極開展文化交流合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爭取有利國際環境。同時,隨著我國與其他國家陸續正式建交,越來越多的華僑和外國人來華探親訪友、參觀訪問。為做好接待服務工作,我們先后成立華僑服務社、華僑旅行服務總社、中國旅行社、中國旅游事業管理局,旅游事業體系初步建立。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走向繁榮,旅游業快速發展
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迎來新契機。黨中央確立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提出“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等新要求。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文化建設,作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部署。為適應對外開放和人民生活需要,中央決定發展旅游業。鄧小平提出,“旅游事業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一系列會議研究旅游發展問題,逐步將旅游定位從單純的外事接待轉向經濟產業,提出“搞活市場、正確領導、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的指導方針,明確了旅游業發展路徑。
這一時期,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步入快車道。文藝發展環境日益向好、創作活力得到激發,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節慶評獎活動深入開展,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等一大批優秀作品競相推出。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得到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實施,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籍等保護名錄體系逐步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弘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設施網絡基本建立,服務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文化產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旅游業在探索中加速發展,形成國內、出境、入境三大旅游市場同步發展格局,逐步成長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較好滿足了群眾旅游、休閑、度假需求。對外文化交流廣泛深入,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逐步提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自信更加堅定,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入新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論斷,將文化自信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將文化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推進,闡明文化建設“四個重要”的地位作用,特別是在繼承“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基礎上,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兩創”原則,首次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文化文藝工作方針。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旅游是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渠道,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對新時代旅游業發展作出部署。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文化和旅游改革發展取得可喜成績。
藝術創作生產持續繁榮。舞臺藝術和美術管理體制日益完善,“有規劃、有項目、有資金、有組織”的創作生產格局基本形成。主題性創作演出影響廣泛,《偉大征程》《奮斗吧 中華兒女》《我們的四十年》等重大文藝演出唱響了主旋律、弘揚了正能量。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工程等重大藝術工程深入實施,國家藝術基金和中國藝術節、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等節慶評獎活動的引領作用有力發揮,涌現出一大批優秀舞臺藝術和美術作品。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博物館條例》等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制定出臺,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更加有力。覆蓋城鄉的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逐步健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和博物館免費開放有序推進。“戲曲進鄉村”等文化惠民項目深入實施,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公共文化機構改革深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顯著提升。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成果豐碩,國家公共文化云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群眾享受優質公共文化服務更加方便快捷。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成效顯著。一系列重點文物保護工程、考古工程和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等工程項目深入實施,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籍等資源家底逐步摸清,保護制度和名錄體系日益完善。文化遺產資源逐步“活”起來,“考古熱”“博物館熱”“非遺熱”熱度不減,到博物館看展覽成為社會新風尚,非遺更好融入人們生產生活,文化創意產品進入尋常百姓家,保護文化遺產正在逐步成為社會自覺。
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文化產業政策法規體系日益完善,文化產業促進法立法取得積極進展,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出臺,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逐步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逐步形成。文化產業園區健康有序發展,企業數量不斷增長,供給能力迅速提升。文化產業與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加速融合,數字文化產業迅速發展。文化市場業態不斷豐富、形態日趨多元、渠道日益廣泛,以娛樂、演出、藝術品等傳統市場和網絡游戲、網絡表演、動漫等新興市場為主體的文化市場體系更加繁榮有序。文化產業總量規模顯著提升,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
旅游業發展呈現強勁活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頒布實施,系列配套法規相繼制定修訂,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加快推進。旅游產業體系逐步完善,以A級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等為主要載體的旅游產品供給體系逐步形成,體育旅游、工業旅游、研學旅游、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層出不窮。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有A級旅游景區1.3萬多家,其中5A級景區306個;國家級度假區45個。智慧旅游持續發展,“預約、限量、錯峰”漸成常態,群眾旅游體驗感不斷提升。旅游廁所革命深入推進,游客服務中心、集散中心等設施服務不斷完善,群眾出游更加方便舒適。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逐步深入,“詩”和“遠方”渾然一體,人們在旅游中更好領略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
對外和對港澳臺交流合作日益活躍。官方和民間并舉、交流和貿易并重,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工作格局逐步完善。配合元首外交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主場外交的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動成功舉辦,有力服務了外交大局。覆蓋全球的政府間文化和旅游合作網絡初步形成。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多邊文化和旅游合作機制,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我國在文化和旅游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提升。文化和旅游年(節)和“歡樂春節”“美麗中國”等品牌活動影響廣泛。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旅游辦事處數量持續增長、平臺作用逐步彰顯。對外文化貿易體系逐步建立,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快速增長。對港澳臺文化和旅游工作圍繞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深耕厚植,“藝海流金”“情系”等活動品牌深入開展,面向青少年、面向基層的活動深受歡迎,凝心聚力、增進認同作用有力發揮。
百年來黨領導文化工作的歷史經驗和重要啟示
一百年來,黨領導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投身文化建設實踐,走出一條不平凡的發展道路,積累了寶貴經驗,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
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對不同歷史時期主要任務,我們黨始終把文化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擺在突出重要位置,把握文化發展正確方向,使其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整體推進、共同發展。這是文化工作不斷開拓創新的根本保證。新征程上,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決維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文化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我們黨勇于結合新的實踐推進理論創新、善于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推進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新征程上,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確保文化工作方向始終正確。
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實踐證明,黨在百年奮斗中領導開辟了一條有別于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發展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新征程上,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固本培元,腳踏中華大地、傳承中華文明,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走下去。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為了誰、依靠誰”是文化和旅游改革發展的根本問題。新征程上,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不斷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堅持發展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把人民廣泛參與和熱情創造作為文化興盛、旅游興旺的根本力量。
必須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文化建設是需要創新創造的領域。回顧百年歷程,黨領導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持續解放思想、不斷改革創新的歷史。新征程上,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激發文化和旅游領域創新創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