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定海縣人,1939年11月出生于上海, 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共黨員,中國民主同盟會會員。曾任北京工藝美術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第二屆、第三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北京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北京服裝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市婦女聯合會執行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員,第七屆、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1956年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附中(現中國美術學院附中),1958年就讀于浙江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現中國美術學院)。1962年至1968年北京工藝美術學校任教,擔任設計專業基礎課和畢業設計輔導教師。
1972年至1982年,在北京藝術研究所設計室工作的十年間,主要從事產品創新設計,編繪工藝美術藝術藏書,策劃、組織每年舉辦的北京工藝美術展;研究書寫北京景泰藍藝發展史;受中國社會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邀請,參加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發掘文物的造型、紋樣、工藝制作的研究與繪圖。這十年,是她對傳統工藝美術從深入認知到由衷熱愛的重要階段,這一飛躍是她畢生執著工藝美術事業的動力。
1982年至1999年,調入北京市工美集團總公司,曾任副總工藝師、副總經理,主管技術、質量、教育等工作。
1999年退休后,榮獲北京市“科技奧運先進個人”“北京市工藝美術突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
唐克美在工美集團工作期間,主持恢復了北京工藝美術學校建制,主持創建“北京工美集團職工大學”, 創辦重點大企業如玉器廠、花絲廠、琺瑯廠內職業技術學校,開展建制業內企業各工種年度技術比武及師傅帶徒活動。在總公司系統內,建立起適應企業人才需求、實用型大、中、技、工的人才教育體系;設立年度“青年設計大獎賽”和“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獎賽”兩項活動,有效地激勵和提高全行業創新設計的意識、熱情與能力。
在充分發揮技藝人員實力上,首先提出開發“高、精、尖”工藝美術品的創意思路,投入少而精的財力和人力,實現較高藝術價值的效益目標。通過實踐,目標實現,由此形成行業優勢,進而推廣成為企業的重點開發項目。同時,她還探索工藝美術向高端建筑裝飾空間發展,成功完成了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北京廳的部分裝飾工程,使其呈現出具有中華民族藝術風范、高端大氣的東方氣質。
在企業技術管理上,在認真實施改造與優化老企業的生產環境、生產技術、生產設備的同時,引進相關先進設備與技術,改善勞動環境,提高產品質量,開發多元新品,均取得較好成績。
在人力資源開發上,加強機構建設的研究,在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的基礎上,集總公司人力資源新組建了地毯研究所、抽紗研究所、金屬研究所,以研究所開發優、新產品的能力,引領并帶動系統內企業的創新開發水平,從而提高北京工美的整體技藝實力。
在關鍵技術攻關上,她組織行業“金屬模具學習班”,聘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權威教授鄭可先生,全程主持、執教與實操,突破了北京工藝美術產品“千人一面”的老框框。
她組織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漢唐藝術學術班”,親自動員了具有技藝實力的設計制作人員參加學習,聘請國內藝術學院、博物館的名教授授課,并赴山西、陜西、甘肅敦煌等地參觀、討論和研究,再結合各自的專業進行設計和制作,學員們從理論到實踐尋求到創作的新思維和新手法,結業作品風格煥然一新,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時,得到業內外廣泛贊許。模具班和漢唐班的兩期學員們,在今后較長時間的基層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引領總公司技藝的創新與提高。
在擔任北京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期間, 她推動與日本工藝美術界開展多項學術交流,其中與日本七寶燒的互往展覽、技藝交流活動延續至今,時間長達三十余年。
1980年,她借調至北京市工藝美術總公司(現北京工美集團),擔任北京市政府組織赴香港 “北京名藝人作品展”的總設計、總策展和總宣傳。展覽規模大、品相高,在香港展出獲得成功,打開了文革十年封閉壁壘,為北京市重振工藝品出口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4年,她主持國務院頒授給十一世班禪的金印、金冊、金匾的設計和制作任務,受到中國輕工總會的通報表彰,參與工程的全體人員,受到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的接見,她本人受到江澤民總書記接見。
1998年,她參與編輯撰寫《中國傳統工藝全集》一書,獲得首屆“中華優秀出版圖書獎”;參加《中國美術全集》王器、象牙金細兩冊工藝集的編輯,并撰寫兩冊的論文。
2008年,她撰寫的《奧運新道德觀》一文,獲得北京市科協年度論文一等獎。
2009—2013年期間,她擔任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編委、北京地區的主編(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
她編輯出版有《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造型與紋樣》《玉器圖錄》《青銅器造型與紋樣》等圖錄十余冊,發表玉器、象牙、金銀細金工藝等多篇論文。
來源: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