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講到,工藝美術是指運用一定的材料、工具和技藝進行審美表現的生產活動。工藝 美術品通常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屬性:作為物質產品,它反映著一定時代、一定社會的物質和文化生產水平;作為精神產品,其視覺形象(造型、色彩、裝飾)體現了一定時代的審美觀。長期以來,工藝美術在發展經濟、繁榮文化、擴大出 口、安置就業、美化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獨特貢獻,成為國民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和地方產業的生力軍。
一、我國對工藝美術行業的界定
工藝美術有多種劃分標準,根據用途不同,一般分為生活日用工藝和裝飾欣賞工藝。在工業生產領域,工藝美術又可分為傳統工藝美術和新興工藝美術。目前關于傳統工藝美術的界定,我國行業管理一致參照的標準是《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1997年國務院令第 217 號,2013 年修訂)第二條規定:“本條例所稱傳統工藝美術,是指百年以上,歷史悠久,技藝精湛,世代相傳,有完整的工 藝流程,采用天然原材料制作,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手工藝品種和技藝。”在此基礎上,將分列于不同產業類別中的相關項目都納入傳統工藝美術范圍之內。新興工藝美術則是指為適應現代生活及審美需求,在傳統工藝美術品種、技藝基礎上,引入現代設計理念,運用現代生產方式,批量化、規模化生產的工藝美術產品。
在工業行業統計中,按照國家統計局《國家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標準,工藝美術產業分為雕塑工藝品、金屬工藝品、漆器工藝品、天然植物纖維編織工藝品、抽紗刺繡工藝品、地毯掛毯工藝品、珠寶首飾及相關物品、其他工藝美術及禮儀用品,共9大門類。本報告參照的是此分類。
二、2021年工藝美術產業運行數據分析
2020年以來,受持續疫情影響,以旅游消費、文化消費為主要驅動力的工藝美術產業遭受嚴重沖擊。行業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大批實體門店被迫關閉,部分工藝美術企業瀕臨破產,行業發展下行壓力加大。針對上述問 題,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提出的“六穩”“六保”工作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面摸清行業情況,加強分類指導,精準制定助企紓困措施,為工 藝美術行業平穩過渡營造良好業態環境。
整體來看,2021年工藝美術行業整體保持平穩向好態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 2021年12月,全國工藝美術及禮儀用品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共計4839個,全年營業收入 8906.9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4.3%。
從行業內企業分布情況來看,規模以上企業主要集中在其他工藝美術及禮儀用品制造領域,共1468 個,約占全行業企業總數的34.1%。其次是雕塑工藝品制造類企業(836 個),約占 17.3%。其它門類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由高至低依次 是:抽紗刺繡工藝品制造(521 個),金屬工藝品制造(513個),天然植物纖維編織工藝品制造(460個),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451個),地毯、掛 毯制造(367個),花畫工藝品制造(124 個),漆器工藝品制造(99個)。
營業收入方面,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2021 年營業收入 3633.4 億元,在全行業總營業收入中占比最大(約 40.8%);其他工藝美術及禮儀用品制造(約 18.3%)和雕塑工藝品制造(約 14.2%)分別位列第二、第三;漆器工藝制品制造所占比重最低(約1.4%)。數據顯示,2021 年工藝美術及禮儀用品制造業各門類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漲幅最大的門類是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約23.3%),其次是金屬工藝品制造(約15.5%)。相比其它工藝門類,雕塑工藝品制造和漆器工藝品制造較上年同期增幅最小(均約 4.6%)。經核算,2021 年規模以上企業平均營業收入最高的是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類企業(8.06 億元),其次是金屬工藝品制造類企業(1.56 億元); 天然植物纖維編織工藝品制造類企業平均營業收入最低(約0.88 億元)。
利潤方面,2021年工藝美術及禮儀用品制造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 共計465.6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8.7%。其中,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行業利潤總額128.9 億元,位居全行業首位;漆器工藝品制造行業利潤總額最低,共 計 5.3 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利潤總額增長幅度最大的是金屬工藝品制造 (30.4%),其次是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24.3%)。核算各門類規模以上企 業平均利潤,位列前二的是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約0.29 億元)和雕塑工藝品制造(約 0.12 億元)。從企業虧損情況來看,2021 年全行業規模以上虧損企業共 626個,較2020年同期減少4.6%;虧損企業虧損總額22.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8.3%。在所 有門類中,其他工藝美術及禮儀用品制造虧損企情況較為嚴重,虧損企業達196 個;其次是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虧損企業 96個。與 2020 年相似,珠寶首 飾及有關物品制造依舊是虧損企業虧損總額最高的門類,共計虧損 6.7 億元,約 占全行業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的30%。
2020-2021年間,工藝美術行業就業形勢嚴峻。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 年1-12 月工藝美術及禮儀用品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平均用工人數為 68.7 萬人,較上年同期減幅 3.2%。在九大門類中,全年平均用工人數較多的是其他工藝美術及禮儀用品制造(19.9 萬人)、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11 萬人)和雕塑工藝品制造(9.9 萬人)。從增減幅度來看,地毯、掛毯制造規模以上企業增幅 最大,2021年平均用工人數為 5.2 萬人,較上年增加 0.1 萬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漆器工藝品制造類企業(-13.3%)。
三、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新趨勢
(一)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持續推進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工藝美術產業融合發展是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互聯網技術、數字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我國大眾旅游市場日趨成熟驅動著文化產業新興業態和商業模式不斷興起,“科技+”“文化+”“生活+”成為工藝美術產業融合發展的主要趨勢。文化IP強勢崛起,為工藝美術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新思路與新契機,積極探 索“創意+”合作新方式,轉變傳統的銷售模式和服務方式,創新合作,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品牌競爭力。如:與高等院校、設計師合作,共同開發傳統工藝的文創衍生品,挖掘傳統工藝文化價值,提升品牌競爭力;構建手工文化+創意旅游新模式,依托工藝美術產業群優勢,開發地方傳統工藝作為文旅 IP,打造手工體驗旅游;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創新,采取多種措施促進文化消費,加大推動供 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文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推動傳統文化向 價值鏈高端提升。
(二)數字經濟多方助力產業升級
隨著互聯網化生產與電商IP經營模式的大規模普及,從根本上拓展了工藝美術產業的生產、營銷模式,加速了傳統工藝美術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近年來,中國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結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與“互聯網+” 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推動,涌現出諸多適合新一代群體需求的視頻、直播、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與混合現實等新興業態,工藝美術產業從產業鏈到價值鏈不斷優 化升級。基于數字化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精準化營銷、協作化創新、網絡化共 享等新型生產經營方式、產業業態以及多元化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創新,成為工藝 美術產業發展的新動能,推動其提質增效加速駛入快車道。未來,工藝美術各個工藝流程的信息溯源、物流供應鏈、成品質量監測、消費訴求信息反饋等都可以通過數字科技得到精確追蹤,甚至實現全面數據化。信息通信、數字傳媒、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技術的持續發展,還將打通工藝美術產業不同層級間的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提高產業鏈整體運行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三)體驗式營銷取代傳統實體店
體驗式經濟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工藝美術企業影響深遠,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在于企業的營銷觀念。體驗式營銷不僅僅考慮產品的功能和特點,更主要的是考慮顧客的需求,以此為出發點引導消費者購買產品。如何將企業、品牌與顧客的 生活方式聯系起來,賦予顧客個體行動和購買時機更廣泛的心理感受和社會意義, 是當下工藝美術企業亟待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特別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傳統工藝品實體店,亟需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高自身競爭力,以體驗為導向設計、制作和銷售產品,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來創造一種綜合的效應以增加消費體驗。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傳統工藝品實體店由銷售型向服務型轉變,差異化 定位品牌,調整產品內容,提高服務性消費、體驗式消費的比重至關重要。
(四)線上展會合理補充線下展會
近兩年多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性、區域性線下工藝美術展會均受到 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部分展會被迫取消或延遲。與此同時,線上展會得到了較快 發展,展會組織方、參展方對于線上展會的重視度不斷提升,積極探索推進虛擬技術與現實需求的充分融合。各地通過政策支持、技術賦能,鼓勵創新展會服務模式,積極打造線上展會新平臺,推出“線上展會”“云展會”“云簽約”等全新形式。同時,利用網絡連接效應,為用戶打造周期性、不間斷的在線直播、在線交易、在線溝通等閉環推進式展場服務。線上展會是線下展會在網絡上的延伸、發展,“線上+線上”深度協同,克服了疫情期間線下會展的困難,促進了工藝 美術產業的健康發展。當前,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轉型速度加快,虛擬現實技術和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等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發展,為開展線上展會提供了平臺支撐,線上、線下展會相互促進、協同發展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
四、當前的問題與難點
(一)區域性規劃不到位,集群化優勢不明顯
一是區域規劃缺乏科學性、前瞻性。科學合理的區域定位關系到當地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方向,以及資源優勢的發揮程度。從當前各地區工藝美術產業的規模和發展程度來看,存在產業布局分散、規模較小、集約化程度不高等問題,與當地的資源條件缺乏有機協調性。必須進一步加強規劃管理,統籌考慮當地的經 濟、文化優勢,完善規劃體系,提升產業聯動發展的能力。二是管理體制不夠完善。健全的體制體系是規范、保障與促進文化產業穩健有序發展的必要條件。部 分地區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工藝美術管理體制,部門分割的現象依然存在,在這 種情況下要推動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需要加快推動制度改革,積極培育市場配 置資源機制。三是區域規劃實施不到位的問題日漸顯現。從政策配套的情況來看,已印發的相關政策對工藝美術企業財政稅收等內容做了原則性規定,但因缺少實施細則,部分政策措施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造成規劃實施進展緩慢。
(二)品牌推廣力度不足,自主創新能力欠缺
一是知名品牌、馳名商標數量較少,品牌推廣投入較低。我國工藝美術企業多為中小微企業,以代加工或貼牌生產為主,產品檔次、技術含量、附加值都相對較低,缺乏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二是品牌推廣渠道單一化。目前,工藝美術 企業品牌推廣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其一,國內設計周、藝術節、非遺博覽會和文博會等知名展會;其二,政府部門舉辦的文化交流活動;其三,作品被國內 公立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少有企業通過建立推廣銷售平臺或與地方文化品牌共同發展的方式進行自主品牌建構。與此同時,大部分工藝美術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推廣應用力度不大,局限于傳統造型和 傳統工藝的延續式生產,開發工藝美術品牌及對工藝美術技藝傳承的保護性開發和創造性轉化的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及市場迎合度不高,產品銷量難以持續增 長,導致工藝美術生產企業利潤總體偏低。
(三)人才梯隊出現斷層,跨界專業人才匱乏
一是缺乏合理、有序的行業人才梯隊。新時代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需要強大的人力資源和物質基礎,但是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從業人員綜合素質能力較 低,企業產品創新能力不足,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多數企二代、技二代在行業管 理、市場金融等方面存在短板,難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工藝品消費市場。二是部分 地區工藝美術行業人才匱乏。近年國家及各地區開展了一系列技能培訓、入校深造、職稱評定等工作,具備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數量逐漸增加,但部分地區仍對 工藝美術從業人員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專業人才大量外流。三是新興工藝美術 產業缺乏行業領軍人才。傳統型技藝人才難以適應當前新興工藝美術企業的現代 化管理模式和機械化生產方式。互聯網技術、數字化產業的高速發展對工藝美術 從業者綜合能力的要求更高。院校教育所培養的工藝美術專業人才與產業發展實際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數字化轉型程度低,服務平臺建設滯后
互聯網技術在我國工藝品銷售、消費群體信息收集等方面的應用度較低。調研數據顯示,工藝品仍以線下銷售為主,占73.23%。24.52%的被調研企業同時采用線上和線下銷售兩種模式,但是線上銷售額僅占2.26%,這一現實不符合現代網絡消費迅猛發展的趨勢。從銷售渠道來看,老客戶、粉絲是企業的主要消費群體(占82.26%),主要通過專賣店、朋友圈、政府采購等渠道在舊有的消費領域進行銷售,網絡自媒體和電商銷售占比較少。在建構新型銷售渠道的道路上,企業對現代科技的應用程度嚴重不足,無法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在工藝美術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方面,國家級平臺目前還僅有信息發布、行業研究、人才評價等服務,項目宣傳推介、技術支撐、投融資服務、資源共享等功能不足。仙游、泉州等上線了地方性工藝美術品展示交易與公共服務平臺,在促進工藝美術企業創 新、引導企業擴大工藝美術創意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上發揮作用有限。
五、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建議及措施
(一)打造工美產業知名品牌
一是建設特色產業區域品牌。根據各地工藝美術發展基礎與資源優勢,突出 重點、協調推進,形成專業特色突出、地域特色鮮明的產業集聚區。推動區域工美產業從產品經濟向品牌經濟轉型,注重對地方工藝美術品類的挖掘、保護,打造地方工藝美術知名品牌、地理標志產品、集群區域品牌,增強區域品牌影響力及輻射力。二是積極推行高端品質認證。全面實施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 工程,開展“三品”企業示范評選工作,激勵企業開展品牌創建,引導企業重質 量、講誠信、樹品牌。三是推動企業品牌建設。鼓勵企業實施品牌價值評價,探索開展品牌質押貸款、知識產權入股等業務,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名牌產品和 知名企業,同時拓展工藝美術企業品牌的傳播途徑,使龍頭企業達到引領行業的作用。
(二)深化數字賦能產業轉型
一是深化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全要素、全產業鏈、 全價值鏈的連接優勢,實現信息、技術、產能、訂單共享,實現跨地域、跨行業資源的精準配置與高效對接。二是探索信息化技術結合的運營新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跨時空、雙向傳播等特點,以及新科技催生出的新業態、新模式,探索網紅經濟、直播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模式,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三是搭建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為基礎,加強工藝美 術產業數字資源和管理服務大數據資源建設,搭建信息共享、體驗展示、宣傳推 廣、營銷商務等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工藝美術產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三)加快新型行業人才培養
一是健全行業職稱評審認定標準。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健全工藝美術系列專業 技術資格(職稱)評審,促進職稱制度與人才培養使用制度相銜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培育造就更多專業人才和創新團隊。二是探索“互聯網+”人 才培養模式。搭建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健全工藝美術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數據庫,提升工藝美術人才培養信息化水平,實現智能化信息發布、信息管理、 信息查詢、后臺管理等功能。三是推行新型工藝美術職業教育。立足區域工藝美 術產業發展實際,加快工藝美術專業實踐教育改革步伐,融合各地職業院校、科研機構以及行業協會等資源,建立“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工藝美術專業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創業創新能力。
(四)增強行業自主創新能力
一是堅持市場配置與政策支持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依靠市場機制激發工藝美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通過政策支持、市場規范 和公共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堅持傳承創新與開發保護相結合。加強對傳統工藝美術品種、技藝的保護與傳承,積極引導工美企業運用新技術、 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推出一批工藝美術珍品。三是堅持跨界融合與區域協同相結合。推動工藝美術產業與文化、創意、商貿、旅游、會展、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充分調動工藝美術產業鏈上下游優勢資源,增強技術、工藝、材料和產品品類等的創新能力,營造產學研用為一體的協同創新產業生態,積極探索個性 化定制、網絡化宣傳銷售、電子商務等新方式。
(五)推進行業標準體系建設
一是推進標準技術體系建設。強化質量意識、精品意識、品牌意識和市場意 識,有序開展工藝美術行業技術標準或產品質量標準制定;鼓勵企業參與產品與技術標準的制訂,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設立工藝品質量檢測鑒定中心。二是制定行業規范標準。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市場新型監管機制,加大相關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推進行業自律體系和誠信體系建設,建立“互聯網+監管”新模式,對企業和大師進行信譽評分,依法依規開展失信曝光、懲戒抵制不正當競爭行為, 進一步規范工藝美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