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8日,廣東新春第一會——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乘著強勁東風,廣東文化界乘勢而上,謀篇布局,多個文化產業項目陸續開工,持續推進,為文化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2月1日,羊城晚報嶺南數字創意中心項目正式開工,這是廣東省宣傳文化系統認真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在今年新春落地的首個大型文化產業項目。
廣東邁向更高水平文化強省建設,要聚焦文化自信自強,聚焦“兩個文明”相協調,聚焦高品質文化供給,圍繞出精品、出人才、出動力,推動項目平臺建設、產業企業發展。
自2月6日起,羊城晚報、羊城派推出“高質量發展百人談·文化強省系列”,專訪多位文化界名家學者、文化產業企業代表,展現廣東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打造文化強省的新思路、新舉措、新趨勢、新作為,探索文化高質量發展的“廣東路徑”。
在具有產業和文化雙重屬性的廣東工藝美術行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為該領域帶來新要求、新局面。廣東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其中,廣東工藝美術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涵蓋我國工藝美術主要領域,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多年來,廣東工藝美術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不斷發展形成了十多個國家級特色區域以及多個產業集群。工藝美術產品更在對外交流貿易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獨具優勢。
近年來,廣東工藝美術行業在打造精品力作、推動跨界創新、發展創意產業、力促人才培育方面進行有效探索,尤其在去年,廣東首次承辦國家級工藝大師評審,8人被評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比上屆翻倍。
立足當下,如何推動工藝美術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廣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戴智接受羊城晚報獨家專訪——
廣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戴智
羊城晚報:應如何認識和理解工藝美術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戴 智:工藝美術具有產業和文化雙重屬性,是具有文化和藝術內涵的特殊產業。作為全省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藝美術產業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文化創意動能與實體產業經濟支撐,為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對于工藝美術而言,工藝美術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
結合多年產業實踐經驗,我們認為,工藝美術高質量發展具體表現為“1個產業鏈、2個抓手、3個貫通、3個創新”,就是構建一個完整且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工藝美術文化產業鏈,在傳承保護與產業創新發展上兩手抓、兩手硬,以保護促利用,以發展促保護,實現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三者有效貫通,推動設計研發創新、業態模式創新、場景應用創新,才能以高質量的工藝美術文化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往屆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現場,觀眾在現場參觀工藝美術品
羊城晚報:推動廣東工美高質量發展有怎樣的“危”與“機”?對此又該如何看待與應對?
戴 智:廣東是國內工藝美術產業大省,承載著嶺南久遠的發展歷史和豐富的文化積淀,廣東工美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諸多優勢基礎:
一是產業規模優勢突出。目前我省工藝美術產業年產值超過2400億元,約占全國同行業產值的1/4,已連續17年位居全國之首,社會文化影響越來越大。
二是產業集群化基礎堅實。我省工藝美術形成集群化基地,有廣州“三雕一彩一繡”,陽江漆器,佛山美術陶瓷,平洲玉雕,肇慶端硯,四會玉雕,廣寧廣綠玉,茂名信宜南玉,江門臺山玉,新會、臺山、中山古典家具,潮州彩瓷、金木雕、朱泥壺、潮繡,揭陽陽美玉雕,梅州大埔陶瓷,深圳工藝禮品和珠寶首飾等。
各地形成了人員集聚、小微企業眾多、產業配套的集群化規模。
三是產業人才資源儲備豐富。我省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51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377人,高級工藝美術師超過1325人,還有一大批初、中級職稱工藝美術師,人才隊伍持續壯大。
四是政策支持力度大。我省有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支持工藝美術文化發展,特別是《廣東省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條例》的頒布實施,對我省工藝美術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
目前,以工藝美術為代表的國貨國風正發展成為國潮熱點,工藝美術產業數字化成為發展方向,個性化定制、智能化制造、新媒體傳播等新模式進一步激活工藝美術發展活力,這些都是我省工藝美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所在。
當然,行業發展也客觀存在一定的劣勢和不足,最主要的是工藝美術行業自身一直面臨的一些困境,比如部分傳統技藝瀕臨失傳,一些不景氣的工藝行業技藝人員流失嚴重,復合型人才匱乏,嚴重制約了文化的傳承發展。
其次,行業創新力有待加強,在工藝美術文化跨界賦能方面探索不夠深入,與其他產業融合度不夠高,新的產業模式和產業鏈仍處于培育階段。還有,產業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一些區域的產業發展環境有待優化。這些情況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行業高質量發展。
我認為,廣東工美行業要主動作為,化“危”為“機”,著力破解傳承與創新之間的困局,堅持傳承保護、守正創新兩手抓,優化工美產業發展路徑,提升行業創新力,強化工藝美術文化跨界賦能,推動傳統技藝與新技術有機結合,集聚資源推動工藝美術產業鏈延鏈、強鏈、優鏈,讓工美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
同時也要加強產學研合作,培育了解現代技術和市場的復合型人才,為產業發展做好人才支撐。我相信,在我們和社會各界的努力下,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轉化為我們的發展優勢。
電商主播正為嶺南工藝美術產品進行直播帶貨
羊城晚報:實現高質量發展,廣輕控股集團將有怎樣的謀劃與舉措?
戴 智:在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黃坤明書記指出,“我們要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著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對廣輕控股集團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
廣輕控股集團是省屬企業中唯一以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為主業的文化龍頭企業,也是省工藝美術協會和省工藝美術學會的會長單位,承擔著傳承創新嶺南工藝美術技藝和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使命。
一是緊密融入全省發展戰略大局,積極參與“雙區”建設和三大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工藝美術行業優勢,保護發展好廣東工美文化精粹,形成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嶺南特色文化產業,積極助推廣東文化強省建設。
二是構建完善以廣輕控股集團為鏈主的廣東工藝美術產業鏈,圍繞“十四五”規劃,立足工藝美術及文化創意產業主業,充分發揮廣輕控股集團行業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大力推進工藝美術產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三是加大我省傳統工藝美術傳承保護力度,發揮廣輕控股集團旗下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省工藝美術博物館等機構作用,加強對傳統工藝的搶救保護,開展行業發展研究、傳統工藝元素解構研究、工藝美術文創設計研發等,推動廣東工藝美術傳承保護。
四是推動工藝美術產業創新發展,聚焦工藝美術文化賦能,打造“工美特色+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工美元素和技藝融入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以及城鄉規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輕工制造和數字化建設,全面增強工藝美術產業發展韌勁。
五是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進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為實現廣輕控股集團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廣輕控股集團旗下廣東工美藝博中心
羊城晚報:在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動力源方面,工藝美術有怎樣的優勢?
戴 智:工藝美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絢麗瑰寶,尤其是廣東工藝美術獨具特色,為中國改革開放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一方面,粵港澳地緣相接、文脈相承,文化上同根同源,廣東省工藝美術業界與香港、澳門協會交流密切,有著文化認同上的優勢,也有著廣泛的合作基礎。
另一方面,廣東是最早設特區、開放區的地域,與國際市場的逐步接軌促進了廣東沿海地區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從而集聚了大量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為工藝美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土壤。
工美產業與港澳臺地區的聯系極為緊密,港澳臺資本占全省工藝美術產業實收資本的比例是最高的,高達41.72%;此外,番禺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精工珠寶首飾加工基地,占據了港澳地區珠寶首飾產品生產加工七成市場份額。
因此,廣東省內工美產業擁有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強大內生動力,有望打通下游需求壁壘接軌國際市場,逐步拓展對外出口業務,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
廣輕控股集團也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發揮全省工藝美術行業優勢,牽頭創建了“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聯盟”,連續多年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吸引全省各地市協會和香港、澳門以及傳統工藝美術特色區域、專委會組團參展。
這都為粵港澳三地文化交流提供了行業平臺,不斷加深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凝聚三地行業共識,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工美力量。
往屆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現場,觀眾在參觀工藝美術技藝展示
羊城晚報:工藝美術行業如何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
戴 智:廣東工美產業正在處于轉型升級的階段,而創新發展是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智能化發展、數字信息化日趨成熟,我認為工美產業應主動參與技術變革,以技術革新、數字賦能、文化賦能作為重要方向,推動傳統技藝與新技術、新材料、新設計有機結合。
以數字經濟加速工美產業發展,以文化賦能助推工美產業與新產業高度融合,讓工美產業深度融入社會經濟發展大局、融入人民日常生活,增強工美產業發展韌勁,以此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沖擊。
比如,在技術賦能上,深圳已做出了很好的嘗試,一些工藝美術企業陸續將電腦刺繡、激光雕刻、網印成像、3D建模等技術廣泛應用于服飾、金屬工藝、首飾、家居飾品、工藝禮品等規模產業。
傳統低效高成本的手工、半手工半機械、非智能的機械加工生產快速被取代,并形成了具有完整工藝特色的現代技藝,讓以金屬、水晶等新型材料生產制作的生活工藝品走進當代生活。
在數字賦能上,工藝美術行業企業積極利用“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優質內容輸出,打造“互聯網+銷售+直播”新模式,也取得了很大進展。
當然,我認為,行業的創新發展,歸根到底是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來支撐的,因此,完善工藝美術產業人才培養體系,持續培養一批技術人才、高端領軍人才,特別是懂藝術設計和研發又擅長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將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原文載于:羊城晚報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