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丨林家陽教授教學與實踐回顧展
時間:2023-06-09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658 分享:
近日,作為同濟大學116周年校慶的系列活動,構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先導性設計教育體系研討會暨林家陽教授榮休/教學與實踐回顧展在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開幕。本次活動開幕式由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胡飛主持,來自全國64所高校的142位代表,參加此次活動。同濟大學副校長婁永琪為本次活動致開幕辭。他表示,同濟大學對擁有林家陽這樣杰出的教授感到驕傲,林家陽教授是創制垂法的教育大家,也是學貫中西的設計大師,更是亦師亦友的性情中人;談及設計教育,他認為,教育不僅要改革,也要傳承,各個院校應聚焦學校和區域自身的問題和特點,自下而上地進行高質量體系建設,為打造特色化、差異化的設計院校而努力。婁永琪向林家陽教授贈送了親自題寫的書法作品。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魏潔感謝林家陽為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的發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林家陽教授為江南大學樹立了愛崗敬業的標桿,是中國設計教育跨維度的思考者和先行者,此前在無錫掀起的改革旋風,大力推動了中國的設計教育改革。北京服裝學院校長賈榮林贊揚林家陽教授是德藝雙馨的大先生。他表示,林家陽教授對事業的情懷、高水平的設計作品以及前沿的理論探索感染著同行,也引領著中國設計界。南京藝術學院前校長劉偉東稱贊同濟大學對設計學科的重視和發展,并表示,61屆大師班的舉辦,印證了林家陽教授是設計教育界公認的、人人稱譽的大家。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指出,林家陽教授自30年前留德回國起,就開始在全國各地傳授德國的設計思想,以此踐行對中國設計發展的思考。宋協偉對林家陽教授表達了感謝,正是林家陽教授默默耕耘、靜水深流,推動了全國的設計教育的發展。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馬賽贊揚林老師是新世紀以來中國設計教育改革的先驅,是設計教育的研究者、開拓者和實踐者,為設計教育事業傾心、傾情、傾力。他堅信,林家陽教授仍會以飽滿的熱情持續關注和推動中國設計學科的建設及設計教育的發展,為中國設計教育作出重大的貢獻。中國美術學院督導組副組長吳小華表示,林家陽教授始終用社會責任感作為自己的內生動力,長期保持“永遠沒有疲憊感”的工作熱情;林家陽教授始終活躍在設計教育的前沿,他舉辦大師班為中國的院校培養了6000余名設計教育人才;作為一位真正具備“設計作者性”的大師,期待林家陽教授為晚輩們提出未來設計學科探索和發展的意見。最后,林家陽致答謝詞,他回顧自己坎坷的求學經歷,他感恩父母、教過他的老師們,特別感謝同濟大學、江南大學給了他一個展示他夢想的平臺,才有了今天取得的成果。他說,幾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最大的動力就是懂得感恩。在場嘉賓深受林家陽教授的精神感染,全場掌聲雷動。開幕儀式結束后,與會嘉賓在小鳥廣場合影留念。
在后續為期兩天的“構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先導性設計教育體系研討會”上,與會嘉賓圍繞“先導性學科建設”、“塑造特色專業”、“教育與社會連接”以及“學科方向與未來”四個主題進行了主題演講和學術研討。
回顧展由木秀于林、家國情懷、陽光事業三部分構成,講述了林家陽新中國以來的“家國情懷”;改革開放以來的“設計藝術人生”;新世紀以來的“設計教育改革探索”,呈現了林家陽教授不同階段的人生軌跡和教學實踐的成果與作品,展品達300余件。主辦單位: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協辦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 / 北京服裝學院 / 云南藝術學院 / 吉林動畫學院
林家陽,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設計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常務理事,2004年首批“上海市原創設計大師工作室”領銜大師。在校教學期間,曾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曾擔任“北京2008”奧運會會徽國際設計大賽評委、“210上海”世博會會徽國際設計大賽評委、全國美展設計展評委、上海藝術雙年展藝委會成員等。首創主講的《圖形創意》課程為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教育部在線開放Mooc課程。1979年,林家陽先生背著行李離開了家鄉,從此開始求學、留學和教育工作之路。四十年來,林家陽先生懷著家鄉大海邊培植出來的執著與想象,在追求設計與藝術真善美的路上摸索前行。林家陽先生在無錫輕工大學、柏林藝術大學(UdK)、同濟大學付出了很多辛勞、收獲了很多成果。在同濟的20年教齡里,他自編并組織和發動全國各地的優秀老師,總主編教材達300余部,創辦全國設計“大師獎”20期、全國設計“大師班”61期。他融創東西設計文化力量,在世紀之交掀起了中國設計教育改革的浪潮;他汲取全球設計營養,創建全國設計“大師獎”和“大師班”引導新世紀設計教育的方向;他跨越產學研邊界,在應用設計與社會價值實現之間,構筑中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指導的平臺。第一個十年,他潛龍在淵,經歷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積蓄期;第二個十年,他見龍在田,見證了中國夯實基礎,面向國際的快速發展期;第三個十年,他飛龍在天,與全球化的中國一起對話世界,高速前行;第四個十年,他亢龍有悔,與中華民族一道思考東方文化的重構與人類命運大同的話題。(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