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河南省委統戰部、河南省文化旅游廳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中國【當日】藝術展暨百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繪中國活動在洛陽隆重召開。活動期間,舉辦了“工藝·公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論壇,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為主題進行交流。論壇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黨委副書記、監事長王建良主持,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黨委書記、理事長才大穎做開題報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研學基地(洛陽三彩創新技藝)主任郭愛和做主旨演講,與會的各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先后發言(按年齡排序:趙國安、楊德全、苗煒、鄭國明、王冠軍、熊建新、袁洪濱、傅紹相、王芝文、苗長強、雷天勇、郭愛和、賈會成、仵孟超、李竹玲、史延春、龐永輝)。
▌才大穎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黨委書記、理事長
今天在小鎮上一路走下來,深刻地感受到了愛和小鎮八年的堅守,這是一種為鄉村大愛的義舉。愛和大師在成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路上,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也沒有抱怨,更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埋頭做了這么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在此,我僅代表參與此次活動的百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專程趕到小鎮見證此次活動的十八位國大師,向愛和大師獻上掌聲和敬意。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這個群體走到今天,逐步被社會了解與認同,今天的活動非常具有社會價值,只是一個起步,大家討論的前提就是我們的社會擔當、責任與使命。從1979年到現在,八屆誕生640位國大師,每屆國大不過百人左右,約占同期整個省級大師的1%,應該說都是翹楚,在藝術成就上,獲得大師頭銜只是得到了行業的認同,在社會影響力上,我們的責任、擔當能不能得到社會的認同,愛和大師以他自身特殊的經歷給大家做了榜樣。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要通過這樣的形式來體現社會責任,體現大愛無疆,今天百位大師以這樣的形式亮相,向河南省新階層人士獻上一份大禮,這種厚禮實際上希望激起社會各界人士來關注工藝美術,關注鄉村美育教育,讓我們工藝美術在未來文化強國的建設中,從默默無聞,從邊緣角色,走向舞臺的中央。
每位大師所肩負的責任是什么,我想說一定要與我們的時代同步。這個時代的主調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工藝美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客觀載體,已經展示了它的力量。在未來,應該要展示它作為當代“新文化”的主觀載體,在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上,在藝術生活化的道路上,希望我們的國大師親身去引領。在這方面,我個人理解至少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打造大國重器”,在今天的工藝美術眾多作品中,能夠稱為國寶的目前只有四件,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一塊翡翠分為四塊雕刻而成,建國以來也只有這四件國寶。也許會有第五件,這就為我們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提出的一個時代之問,能不能打造出當代國寶?這樣的重任,不是每個人都可完成的,它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今天我要向各位報告一下,那就是在莆田,我們有一位木雕大師,他是中國十大工匠之一,找了12根香樟木,每根直徑3米左右,總長百米左右,創作了一幅京杭大運河,計劃用五年時間,帶38位助手去完成這樣一件巨作,但愿能夠成為當代國寶。這是一條大國重器之路,但并不是每一位大師都要做的。還有另外一條路,叫“滿足時代需求”,剛才電視臺采訪時我就在講,現在很多文創產品在滿足社會需求上有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味道,今天,我們幾乎所有的行業,從供給側來說,都供大于求,但我們所在的工藝美術行業,在滿足人們美好生活期望方面的有效供給,尤其是走入家庭的產品少之又少。也就是說這個責任,歷史性地落到我們在座的各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肩上,當然,還有那些或許這一輩子都將無緣國大師的省級大師群體。當面對這些社會需求時候,需要從工藝美術的角度去創造一些產品滿足這個時代需求。過去,同樣一個杯子,英國的品牌幾百元,我們感覺那是奢侈消費品,今天我們高興地看到國產品牌也有了近千元的,所以說,今天的中國到了消費文化時代,在這個時代,可能更需要國大師及其徒弟去思考怎么去走這個路。這就是社會擔當,這個擔當能夠改變我們這個行業,從供給側來引領和滿足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今天的論壇,我做一個開題拋磚,剩下的時間留給大家,研討就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一直主張,要在中國工藝美術界開展“工藝美術批評”,以批評的視角來研討,以此共同提升。
▌趙國安
今天看了這個美麗鄉村——愛和小鎮,我感觸很深。一個大師不單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做點什么,給社會留下一些什么。
作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也確實在工藝美術行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政府各部門也非常認同我們,有國家級人大代表,省級人大代表,地市級的人大代表,各級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也可以說我們工藝美術大師占的不少,但是不管是作為委員也好,代表也好,站在這個平臺上,要有話語權,為行業多提建議,為行業發展多給政府建言獻策。
因為我從2008年做政協委員,2013年擔任省人大常委,一直到現在。譬如,通過我的建議,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督促評了第七屆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所以大師的擔當,不單要做好自己,更重要是為這個行業發聲,為行業做出貢獻。
可以說我們的作品有好多,但是我給政府提出來的是,50年后讓我們的后代看什么,100年后讓我們后代看什么。國家從解放到現在,出的國寶只有幾件。除了這幾個國寶出名之外,難道我們沒有能力?難道我們沒有作品?如何讓我們作品讓社會了解,讓大家收藏,這才是主要的。
說心里話,三年疫情,經濟下行,我們的工作受到很大的阻礙。各工作室的人員也相對減少,產品銷售不出去,很多人也不愿意繼續再干,這是我們存在的實際問題,有些生活都難以維持,這是我們的現狀。但是我們更要看到我們的成績,看到我們的發展前景,有大師的擔當,有人大代表的履職能力,才能為社會做貢獻。
下面我提三點建議,希望大家共同探討:
一,大力宣傳工藝美術產業作品。
不單是作品,要把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工藝美術傳承史大力宣傳,給大家提供交流平臺,兩年或者三年評出行業的精品讓大家收藏。這個評行業精品我們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每年就是評十件或者二十件,不多評,要認真對待這個事情。
二,修訂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
目前為止,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只有少部分省修訂了,大部分都是零幾年出臺的。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應該提出議案,修改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因為有了保護條例,我們就有依法可說,我們的這個產品各方面應受到政府的待遇,我們依法依規得到保護。所以修改這個保護條例,作為我們工藝美術行業大事,要人人關注。修訂工藝美術保護條例的時候,征求我們工藝美術大師的意見。在征求工藝美術大師意見的同時,我們要站在高度,站在法制角度,站在行業角度,去提出好的建議。這是關注我們整體行業長久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要提的意見。
三,暢通工藝美術精品力作銷售渠道。
大家知道這幾年直播電商沖擊了市場,同時也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但是也沖擊了手工業。如何暢通銷售渠道,不管是政府也好,行業主管部門也好,這是首要大事。雖然一帶一路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但是如何搭上這班車,行業協會需要與各方溝通。我們現在承接著政府職能,每年的技能培訓,國家技能競賽,評選大師工作室等,這些方面我們擔當的責任和義務在所不辭,把我們的工作干好,銷售渠道暢通好,讓老百姓收藏,讓公立博物館藏。另外我覺得一帶一路,這是我們要關注的,形成產業鏈。
▌楊德全
因為我父母都不是從事這個行業,都在不同的國有企業工作,我又是家里的獨生女,所以他們希望我能去接他們的班,單位又好,工資待遇高,但我喜歡中外文學、詩詞歌賦等,兒時的夢想就是能繡出美妙的花朵與風光,“繪畫繡花”是多么崇高的理想……
▌苗 煒
我是開封汴繡苗煒。6歲開始學繡,8歲開始學畫畫,24歲考到工藝美術研究所。很慶幸,愛好和工作是在一起的。
我從小受家庭傳統教育,一直沉在自己喜歡的事情里面,畫畫繡繡,真正的宅女,在家繡花的時候可能三個月、五個月不出門。我是2001年的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也是那年評完以后,單位體制改革就內退了,內退以后跟我妹妹一起開自己的繡莊,培養了300多名徒弟。后來在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很多學生都到南方去了。
2007年被國務院邀請到北戴河為國務院領導辦公樓畫畫。在2001年到2007年我是專注繡花的,那一年又把繪畫的癮勾起來,2008年報考了北京大學蔣采蘋重彩畫高研班,專心學了一年重彩畫創作,結業以后開始了刺繡和重彩畫結合的創新創作,到現在一直在做單面、雙面的重彩畫和刺繡結合的創作。
現在也在努力的去培養接班人。目前大家的感受都一樣,后繼乏人,作為人大代表,我也提建議,在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刺繡專業,這一年我一直盯著這個事情,最后落實到開封職業學院,現在正在籌備。我覺得后面沒有人繼承,真個是很可惜的事情。
其實說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我從來羞于拿這個名頭跟大家說事,因為我從小就知道,大師二字不是現在稱號所能定義的,現在體制好,國家給我們這樣一個稱號,那是國家在鼓勵我們。其實真正的大師,是要百年之后,讓你的作品說話,讓你的后人認可。所以這些年我一直在潛心的研究創作,創作一些能留下來的作品。其實到現在也沒有一件真正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包括得了山花獎的作品大家都在夸,但是我也是有很多地方是不滿意的。
所以我在58歲又考了第一屆的刺繡研究生,60歲畢業的,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也就是在去年,拿到第八屆中國美術大師稱號的當天晚上,我又報考了中國藝術研究院的訪問學者,覺得責任大了,有壓力。感覺理論學的還不夠,越學越不夠,今后還要多加深自身的修養,包括美術、文學、書法、攝影等方面。
與此同時,我也在關注社會,關注公益。這幾年我在開封,在工藝美術行業也做了免費的工藝的繪畫創作班,帶著大家寫生創作,給大家講宋代繪畫色彩取向對開封汴繡的一些影響,以及對工藝美術的影響。
今天能參加這樣一個公益活動,我拿的是我自己畫的一幅重彩畫。我覺得要用實際的行動來呼應愛和大師做的這個事情,也呼應咱們學會搞的這樣一個特別有意義的事情。以后再有這樣的活動我還參加,做美育中國的志愿者。
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此次公益活動我覺得意義重大,我們都很激動。作為學會的一員,我們一定會努力響應學會的引領和指導。
就我本人來說,雖然評上了國大師,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是說評上國大師就是到頂了。像今天這種活動,這種形式,意義很深遠,應該是我們每個國大師都要思考的課題,肩負起傳承培養下一代的責任。
這里面我看到這樣一種情懷,我也很感動。我是泉州惠安人,惠安是全國著名雕刻之鄉,我們當地雕刻師傅的技術水平可以說一流的,但在那個年代整體文化知識水平偏低,有些甚至都不識字。在當時存在技術高,文化水平低,這一現狀。所以當時我就想,作為一個雕匠,如何把自己創作的工藝品轉化為文化藝術品,提高價值層次。比如同樣一塊材料,有的用來做水桶,有的用來做佛像,它所創造的價值是有著天壤之別的。所以當時我就有了做一些提高文化藝術修養的雕塑培訓班的想法。
我們跟雕塑雜志社、雕塑專委會合辦了一個雕塑培訓班,辦了一學期,培訓班有20多個本地匠師學員,一個初級班,一個高級班。我邀請了全國各大著名美術學院的雕塑名家親臨授教,比如中央美院的錢紹武、廣州美院的潘紹棠、西安美院的石村、廣西美院尹一鵬、雕塑專委會主任范偉民等專家教授。我把自己僅有幾萬元都用于辦班的費用,當時那個雕塑班的結業證書是可以評上中級職稱的。后來因經濟困難就停辦了,但是也為本土雕藝行業水平提升作出了貢獻。
▌王冠軍
今天是個好日子,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搭建的百名大師繪中國的平臺,在愛和小鎮開展。連續八年的公益活動,以天空為媒,大地為紙,歌頌祖國,我們看到了油菜花、向日葵、油菜籽,給當地村民辦了很多好事情。
我來自河南省新密市,是一名共產黨員,兼任兩個協會的黨支部書記,一個是新密市寶玉石協會黨支部書記,一個是鄭州市非遺協會黨支部書記。這么多年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需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要為群眾辦好事;作為一個大師,更要以身作則,走在人們前面。
我作為一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參加行業活動,記得建黨百年時,我踴躍報名參加了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組織的“紅船精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截止到現在,我有30多件紅色作品進行了展覽、學習或者研討,像《牢記使命》《軍歌嘹亮》《百萬雄師過大江》等諸多作品融入了紅色的精神。作為共產黨員,在這些方面必須要做到,作為一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也必須做好,做出與時俱進的作品。
在技藝傳承方面,要培養后一代,不管是業內或者是自己的徒弟,都要一心一意幫他們,傳承下去。現在我的徒弟有70多名,我從參加工作到現在48年,徒孫都有一二百名,這些徒弟現在都有自己的工作室。特別近兩三年,在國家級技能競賽或者省級技能大賽中,有好幾名都拿到了金獎、銀獎。作為一名大師,要正確引導自己的徒弟,不走歪路,不走捷徑,要把工藝傳承給傳下去。
責任編輯:孟 曦
統籌核審:張書鵬
文章來源: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