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河南省委統戰部、河南省文化旅游廳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中國【當日】藝術展暨百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繪中國活動在洛陽隆重召開。活動期間,舉辦了“工藝·公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論壇,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為主題進行交流。論壇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黨委副書記、監事長王建良主持,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黨委書記、理事長才大穎做開題報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研學基地(洛陽三彩創新技藝)主任郭愛和做主旨演講,與會的各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先后發言(按年齡排序:趙國安、楊德全、苗煒、鄭國明、王冠軍、熊建新、袁洪濱、傅紹相、王芝文、苗長強、雷天勇、郭愛和、賈會成、仵孟超、李竹玲、史延春、龐永輝)。
我們的美麗中國夢,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如果我們中國農村的孩子,從現在開始美育沒有做上去,他不知道美,不了解美,不會美,未來怎么去實現美的價值,去建設美,去真正打造美麗鄉村,美麗的未來。藝術是無價的,最有價值的是,它喚起了我們,不管是政府也好,不管是百姓也好,對我們整個中國未來的一個深層次的關注。今天上午還有一個百名兒童繪家鄉的活動。在這里舉辦過十一屆“小手畫三彩”,每年六一節的時候,來自全國的孩子們的作品,燒成三彩作為六一節禮物送給他們,每年會在洛寧縣選一百個孩子獲獎,連續舉辦了五屆了。這些孩子們現在都成長起來了。我們今天也看到了,整個洛寧縣報考藝術的學生特別多,從我來的第一年20多個考上的藝術生,到今年幾百個考上藝術生,現在還在陸續增長。他們經過美的熏陶、美的學習,考上美院,未來有很好的就業機會,或者再返回來建設自己的家鄉的時候,不就實現了美麗家鄉。我們用最小的代價來建設這樣一個中國鄉村藝術公園的樣板間。我們第一沒有貸款,第二沒有借錢,第三這里面干干凈凈,全是用我的作品和我徒弟們的付出,用我們的雙手營造了這樣一個有愛和您的小鎮。
我們希望——將這里打造成四季畫谷。四季風景如畫的美麗山谷。所以今年的活動主題強調要用四季來完成。而洛陽是24節氣的發源地,春節也是源自于洛陽,在這里舉辦四季為主題的展覽非常有意義。我們希望當日不只是指的今天,我們希望365天每天都是當日,每天都能關注到我們中國的未來、中國的下一代。
我們希望——未來通過這個展覽,再引申為一個美育日,或者叫美育節。為什么要選擇歲末最后一個禮拜天,在這個時機,我們跨年的時候更能看到我們中國鄉村的孩子們需要關愛,需要我們這些藝術家用自己的行動關照他們,也希望引起我們的政府,各層面社會人士來關注這樣一個事情。
我們希望——第八屆中國當日藝術展不是百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繪中國的首次,也不是唯一一次,而是未來還有更多這樣的一個展覽。
首先感謝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河南省委統戰部、河南省文化旅游廳、洛陽市人大政協洛寧縣委統戰部、還有各位來自四面八方的大師們與敬拍者等有關人士。本活動已舉辦了七屆,現是第八屆正好我也是第八屆剛評上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在石雕這個行業中經營工作了40多年。參加過的公益活動很多次,但是這次雙百活動,一百名國大師,一百名!愛心人士參與,非常重要很有歷史意義,可以說是大師中這個行業里面一個起點,關愛兒童珍惜孩子們的學習成長也是大家各行各業的未來,我希望咱們這個活動繼續辦下去。尤其是在咱們郭老師這個靈氣寶地舉辦,很接地氣,讓你來一看就是一幅山水畫面展示,讓人有好多靈感,在畫面中在腦子里周轉,也會帶動好多精彩瞬間,創造出好多作品。
我是第八屆的國大師,做南陽玉雕技藝。我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以及我們從事這個行業的同仁,我們帶領的團隊,都是發現美、創造美的重要人群。我們來到古都洛陽,看到古代洛陽的雕刻藝術,欣賞龍門盧舍那大佛的雕刻藝術成就。當時雕刻工匠的精心雕琢,使龍門到現在成為一個著名景點。說到文學上,當年曹植寫的《洛神賦》,它的文字之美,也是藝術家們可以挖掘與借鑒的一個點。再拓展一下,我們看《洛神賦圖》,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依據《洛神賦》創作的名畫,被譽為十大古代傳世名畫之一,都是藝術家們發現的美,創造的美。
昨天晚上,我還專門翻手機欣賞《洛神賦》文章,它描述洛神的美:“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這些文字之美都是藝術家們的創造成果。現在,郭大師的三彩藝術創新讓我們非常震撼,他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手法都值得我們同行認真學習。
我本人做南陽玉雕,我們的原材料主要是四大名玉之一的南陽獨山玉。獨山玉被稱為河南翡翠,它的特點是各種鮮艷的色彩都有,可以說很多我們想象不到的色彩,它都可以自然天成。說到獨山玉,古代的獨山玉名作是元代的《瀆山大玉海》,《瀆山大玉海》在前兩年被評為十大鎮國玉器之首,《大禹治水圖》還排在第二,它體量非常大。《瀆山大玉海》用料就是我們獨山地表的玉石,據說能盛酒三十擔。
現代獨山玉的經典作品是1999年澳門回歸時候,我們公司團隊在我師父的帶領下(我師父是吳元全大師),創作的《九龍晷》。《九龍晷》是我們省政府贈送澳門特區成立的賀禮,當時的方案是得到國務院批準我們才生產雕刻的。當時,我們怕制作過程中間出現差錯,同時做了兩件《九龍晷》。其中一件贈送給澳門特區,另一件《九龍晷》在2019年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今天這個論壇,我抱著學習的態度,學習各位老師作品的一些特點,更重要是學習我們郭老師的創新精神。我們大家大部分都是傳承人,我們傳承我們的手工技藝,更重要要在傳承的基礎上再創新。
今天能坐在這里談“工藝”“公益”話題,也是給我們一個需要繼續做下去的一個動力。這次“百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繪中國”活動,讓作品在廣闊的天地下陳列,與大自然碰撞產生火花。
我是來自陜西省銅川市耀州窯的李竹玲,是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在我們陳爐鎮上出了兩位國大師,也是耀州窯的唯二的兩位國大師,另一位是孟樹鋒大師,大家也都很熟悉。今天我和孟大師的作品都參與了此次公益活動。
作為銅川市連任兩屆的人大常委委員,七年時間在常委會議提了六個建議,怎么將我們耀州窯做的更好,引導著大家進入這個行業。因為做耀州窯陶瓷的人員確實越來越少,年輕人不愿意參與進來,因此就產生了傳承問題,所以我連續幾年建議了我們當地的職業高校要辦陶瓷專業為產業輸送人才。
今天參加這個活動,我看到幾個重點詞,一個是美育,一個是公益。我這幾年一直在學院里面做教學,我覺得美育這件事情是個社會責任,不只是我們大師的責任,美術從業者都應該來給這個社會的美術教育做貢獻。還有一個公益,公益是一個功德無量的事,不只對社會有益也是對自己有益的一件事。所以,這次活動對我來說也是一次學習。
工藝是我們自己的事,公益是大家的事。參加這一天的活動,今天的公益活動,我感覺為我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這個牌子增光添彩。我第一次來到愛和小鎮,參觀以后也有一些思考。因為平時我很喜歡轉小鎮,全國好多小鎮我也去了,但愛和小鎮它和其他的小鎮不一樣,它有靈魂、有內涵。
愛和小鎮,雖然房子不多,民宿也沒有,吃飯的小店都留給當地老百來做。這次的當日藝術展已經堅持了八年,一個文化工作者、一個工藝美術大師如何用文化在一個鄉村起到一份美育的作用,如何把他的這種藝術和文化去影響一個地區,影響一片人,值得我們借鑒。
愛和小鎮自身的發展跟周邊環境結合在一起,跟周邊的老百姓聯系在一起,跟文化的傳承和服務相融在一起,我覺得這個感受是我在比它大十倍、二十倍的小鎮沒有感受到的,這個文化小鎮的靈魂特別清晰、特別深刻。
第二個感受,是今天這個活動。當時接到學會通知的時候,我說我肯定參加,但是我也懷疑一百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做這個公益能不能做起來,但是真做起來了,一百件作品都在現場展覽,非常的成功。我們大家骨子里都有這個意愿,一說做公益,從來不會考慮自己作品的價值,而是認可活動的價值,都是無償的送了過來,我覺得這是我們學會的一種凝聚力。我看到這一百件作品,真的也是讓我特別感動。我們要擦亮工藝美術大師這個品牌,實際上我們每一位大師,從我們自身的條件,從我們自身的方方面面出發,去熱心公益,承擔這種社會責任,我覺得是義不容辭的。
我們要想發展得好,除了作品好,還要善于與社會打交道。我們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礎上,讓地方政府看到我們工藝美術大師除了技藝之外的高尚愛國情操和社會擔當。
我也談一點我個人的體會,我們定窯在過去是五大名窯之一,名氣非常大。但是斷代以后,一直到1976年才開始恢復。在中國這些瓷器里邊,我們現在可能是非常的少。但是我老師陳文增先生對社會責任這一塊,他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史無私鑒,我無私藏”。他幾乎把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捐獻給社會。所以我接了班以后,自2017年開始,每年免費搞培訓,每年做五期,到現在培養了一千多人,產業由原來30多家作坊增加到200來家。
搞藝術培訓這種投入很少,但是它給社會和政府解決了很多問題,例如:鄉村振興、老百姓就業、老百姓增收等,政府相繼開始重視,出臺很好的政策。另外,以政府的層面往外推,這個對我們大師自身的發展,對行業的發展,都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工藝·公益,實際上除了我們做好手里的工作,我們更應該有一份愛心,利用我們自身的條件,為這個社會服務,讓這個社會真正的看到我們工藝美術大師和我們工藝美術界的社會擔當與責任。
責任編輯:孟 曦
統籌核審:張書鵬
文章來源: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