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民間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非遺藝術設計研究院、廈門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福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廈門市文聯海絲藝術品中心“文藝兩新”服務驛站聯合主辦的見人見物見手藝——福州大學非遺研培成果回顧展暨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院七十周年院慶系列活動于2022年11月10日在海絲藝術品中心羲緣樓B館藝年·藝術空間開幕。
從2017年至今,福州大學已承辦十一期國家非遺研培項目,在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院七十周年院慶之際,本次展覽收集展出研培項目學員在項目中產生的創作成果,包含惠安石雕、銀飾鍛造、傳統漆藝、木版年畫等多個非遺類別的新生力量。
福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潘尤龍主任主持展覽開幕式。潘尤龍提到,本次展覽是值此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院70周年院慶之際,向社會和母校獻上的一份厚禮。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劉玉龍院長致開幕詞,在開幕詞中,劉玉龍院長回顧了研培工作十一年來的開展歷程和社會效益,并祝展覽圓滿成功。
非遺研培學員代表謝范生代表全體學員講話,在講話中他對福州大學表示真誠的感謝和祝福,并提到,福州大學研培項目學習中民間手藝和院校機制的碰撞讓手藝人得以更多地互相結識、請教,讓創作變得更加開闊。
開幕式現場,劉玉龍院長為海絲藝術品中心與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共建教學實踐基地進行授牌。
福州大學林鍵副校長宣布本次展覽開幕。
開幕式后,非遺傳承人代表在場地內現場展示、分享了沉香打香、剪紙、版畫等非遺類目的實踐和創作者在非遺文創化方面的嘗試,并鼓勵觀展人們實際上手進行體驗,切身感受非遺的美和樂趣,現場其樂融融。
展覽前言.
文/潘尤龍
福州大學2017年開始承擔國家文化部、教育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培計劃任務,2017年完成了惠安石雕及銀飾鍛造技藝的培訓,二班近100人參加培訓。2018年完成了傳統古建筑雕刻技藝的培訓班、銀飾雕刻技藝研培班、惠安石雕研培班以及傳統漆技藝培訓班共四期的培訓,近130人參加了學習。2019 年完成了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的研修研習計劃、惠安石雕培訓班及木版年畫的培 訓班共兩期的培訓,近50人參加了研培學習。2020年完成了木板年畫研修研習,共20多人參加了培訓工作。2021年完成了雕刻技藝培訓班的工作。截止2021年,福州大學共完成了共十期的研培計劃,近400人參加了學習,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普遍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福州大學研培計劃工作在執行單位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的組織開展過程中,聘請了著名學者、非遺研究專家、教授、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擔任講師,通過授課或傳藝,手把手地進行傳授與現場展演,實現了“增學養,強基礎,拓眼界”的目的,使傳統技藝在傳承的基礎上實現了發展的目的。
走過十期,回首來路,累累的碩果掛滿枝頭,豐收的喜悅沁人心脾。謹此,我們從學員的學習成果中擷取若干,組成本次成果回顧展。見人,見物,見手藝,每一件學習成果的“物”凝聚的是學員個人的努力和手藝代代廣博的傳承,希望能以此主題,讓非遺文化的傳承者、愛好者“見物如面”,同時,也希望能助力廣大學員實現數據建設過程中的關鍵性突破,為今后傳承人在職稱評審以及評代表性傳承人數據積淀發揮一定的作用。
十是中國傳統中的大數。走過了十期,感恩一路上支持我們成長的有關領導和專家、教授、非遺傳承人、大師以及廣大學員。希望大家在未來的征程中,能夠記住這樣的一次經歷,珍視并珍藏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并將它刻在自己的血脈中,讓生命的旋律隨之一起躍動, 一起歡喜,一起成長,一起快樂。
特以此為記,謹作前言。
原文載于: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