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6日,在磐安櫸溪杏壇書院舉行了今年的木版年畫現場拓印活動。下午兩點不到,就有許多鄉親聞訊而來,沒想來了七八個回村過年的孩子們,現場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
因為今年活動一開始就來了那么多的小朋友,我們也靈機一動,和來領取年畫的每一位爺爺奶奶們說,你們家的孩子在家的話,就讓他們過來,自己親手體驗一下木版年畫的拓印過程。等回城里了,在家里貼一張自己親手拓印的兔年木版年畫,那多有趣啊。這一宣傳,今年活動的主角就變成了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們了。
后面過來的孩子,有好幾個都還特地問我們能不能多印兩張,他們想帶到學校,等開學了貼到自己班級里去。每一次活動,在開心愉悅的交流互動中,活動的延伸總是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獲。
活動進行到一半,來了一群人,大大小小有十一個人。原來他們一大家子是來櫸溪看望老師拜年的,剛好趕上這個活動,幾個孩子玩得都顧不上新衣服沾了很多墨汁。當他們一家老小舉著年畫拍合照的時候,中國人過年喜慶的氣氛就一下子就被點燃了。家和家人才是我們過年所有的期盼和希翼所在……
這一次因為時間太緊張,“自然造物”的兔年木版年畫雕版還有地方等著我們用完就寄過去,所以今年現場木版年畫拓印活動就只在櫸溪杏壇書院做兩場活動。當天晚上,幾個志愿者小伙伴們吃過飯就來到書院,一口氣印到十一點半。第二天一大早,又趕在雕版寄出去之前印了兩個小時。總共印了大概五百多張紅底黑色墨汁拓印的兔年木版年畫,和兩百多張白底紅色朱砂液拓印的兔年木版年畫。
第二天,我們就把這些印制好的兔年木版年畫,分發到隔壁磐安大皿古村的鄉親們手里。也給磐安方前和天臺龍溪去年參加木版年畫拓印活動的鄉親寄去這份兔年的美好祝福。
還有許多鄉親,和我們說回去貼新的年畫時,要把去年的虎年木版年畫,小心取下來并保存好。說這樣一年年的,收藏起來以后就是一套特別有意義的紀念品。好的東西,老百姓都會這樣自發地去保護留存,這是文化傳承最大的原動力和感人的自覺性,令人贊嘆不已。
年畫是中國人在春節期間用于裝飾生活環境的一種裝飾畫,始于古代的“門神畫”。春節歷來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古代人們以農為立,把春天當作萬物更新的征兆,因此在早期年畫題材中多與驅邪、祈福等主題密切相關。
在年畫中的常以十二生肖之一的身份出現。漢代王充《論衡》說:“卯,兔也。” 十二生肖中的“兔”與十二地支中的 “卯” 對應,組成我們的生肖 “卯兔”。在《說文解字》中,“卯,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描摹了一種草木萌芽的狀態,代表著春意與生機。“兔”作為一個美好的字眼,在眾多民俗典故、神話傳說中都有兔的身影,如在《四世同堂》里,老舍先生描述“京味兒”的兔兒爺:“小兔兒的確作得細致......臉蛋上沒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畫了一條細線,紅的,上了油;兩個細長白耳朵上淡淡的描著點淺紅;這樣,小兔兒的臉上就帶出一種英俊的樣子,倒好像是兔兒中的黃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著朱紅的袍,從腰以下是翠綠的葉與粉紅的花,每一個葉子與花瓣都精心染上鮮明而勻調的彩色,使綠葉紅花都閃閃欲動。” “玉兔搗藥”,“嫦娥奔月”等傳說與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一起織成祭月、拜月等習俗,民俗文化常通過手工藝的形式來呈現,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生活日用、穿戴服飾、游藝競技等。作為“用的藝術”“民俗文化”的手工藝中出現大量以兔元素為題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