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 信史與國工:中國陶瓷繪畫特展研討論壇暨學術講座于民藝博物館舉辦
時間:2023-04-18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116 分享:
陶瓷繪畫是人類最早的繪畫活動之一,也是真正的世界語,而在世界陶瓷史中,中國陶瓷占據了重要的篇章。4月8日,“信史與國工:中國陶瓷繪畫特展”研討論壇暨學術講座在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辦。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展覽學術主持、參展藝術家劉正教授,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群總館長、展覽學術主持杭間教授,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館長、展品收藏單位代表彭國紅,浙江省博物館理事會理事長、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群藏品捐贈者代表任道斌教授,中國美術學院特聘教授、民藝研究所所長呂品田,福建師范大學教授、美術學院院長、美術館館長、校際交流單位代表羅禮平等先后致辭。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群副館長、民藝博物館執行館長連冕主持發言,并宣讀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正教授書面致辭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美術館群總館長、展覽學術主持杭間致辭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館長、展品收藏單位代表彭國紅致辭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省博物館理事會理事長、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群藏品捐贈者代表任道斌致辭
中國美術學院特聘教授、民藝研究所所長呂品田致辭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美術學院院長、美術館館長、校際交流單位代表羅禮平致辭
參展藝術家與藝術家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杭州貴山窯陶瓷藝術研究室負責人、參展藝術家嵇錫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陶瓷藝術設計系主任、參展藝術家白明(視頻),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參展藝術家羅小聰,當代陶藝家、參展藝術家朱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參展藝術家祝大年先生哲嗣、藝術史學者祝重壽,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處、學科建設處處長王一飛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副研究員、書法家魯大東,先后發言。
民藝館內群賢畢至,各抒己見,從各自的角度分享關于陶瓷繪畫的觀點與故事。美術館博物館、策展人與收藏家有:尹舒拉、王少求(視頻)、翁彥俊、黎娜、石超、唐曉林;研究界、企業界及各界嘉賓有:吳光榮、李游宇、熊建軍、張堅、谷泉、姚遠東方、趙文悅、葉達等。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群副館長、民藝博物館執行館長、展覽總策展連冕教授主持。
當天,上海美術學院教授、新海派藝術領軍人物陳家泠以《瓷之火藝》為題,為論壇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藝術暨生涯歷程講座。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長、景德鎮御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也做了一場名為《古代青花紋飾的演變與文化交流》精深又深入淺出的講座,以考古與文物資料為基礎,不同角度的文化交流為主線,透過青花紋飾前世今生的演變,管窺幻化的紋樣法式和永恒的瓷器精神。
上海美術學院教授、新海派藝術領軍人物陳家泠《瓷之火藝》講座現場
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長、景德鎮御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古代青花紋飾的演變與文化交流》講座現場
在世界繪畫的家族中,陶瓷繪畫無疑是古老而又年輕的門類。從陶瓷繪畫的品類來看,一方面,因為傳統的陶瓷器物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陶瓷繪畫不斷表現出一種與日常生活緊密相聯的關系和意義;另一方面,平面瓷板的發展使陶瓷繪畫進入了純粹的表現領域。從繪畫的語言來說,自程門父子以來的陶瓷繪畫,表現出一種在傳統陶瓷繪畫基礎上,不斷拓展和喚醒陶瓷繪畫材料及其表現的新思想、新語言、新氣象的能力。也正是這些拓展和喚醒,使程門父子以來的中國陶瓷繪畫表現出重要的陶瓷史意義和價值,這些方面的成果更是“信史與國工:中國陶瓷繪畫特展”所關注和力圖清晰呈現的。
展覽現場
就陶瓷繪畫論,展覽更著眼于創作本身所涉及的載體特性與裝飾手法,突出在悠長的華夏歷史進程中,作為文明與藝術之基的人造物,其間還有一類常遭忽視卻又獨特、純然的形態:透過經典與名品的并置,清晰地提出“瓷繪”這個交織著“工”與“藝”、“器”和“用”的重大主題。
展覽現場
該特展由中國美術學院主辦、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承辦,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文化設計研究所提供學術協同。由劉正、杭間擔任學術主持,連冕擔任總策展,吳光榮為聯合策展,李凱生、宣學君、王巖為藝術總監。所展列的內容共有三部分:第一版塊—信史、第二版塊—國工、第三版塊—游藝,分別從歷史暨近現代藝術發展、學院教學規律,以及賡續暨創作層面,細致地推進梳理與鋪排。參展各代藝壇名宿40位、大型生產企業3家,經典珍物近百套、歷史標本百余件。其中,瓷板佳構約50件、瓷器妙品約50組,而手稿原作約30幅。另還陳列陶瓷文獻300多冊,包括19世紀后半葉至今的,中、法、英、日、越南等語種貴重圖籍、拍賣記錄50余部。
展覽第一版塊由“宇宙:萬古長青”(3、5號廳斜坡連廊)及“山巒:術業維新”(2、3號斜坡廳)兩個分支構成。以瓷片與文獻,復合勾描中國陶瓷繪畫在清末以前的基本流變線索,烘托中國瓷繪發達的悠長歷史。更重點敘述起自清末程門等人,為獨立瓷繪藝術誕生所做的開創貢獻,由是導引出中國署名瓷繪史的真正肇端,以及包括珠山八友在內的,那條與傳統交疊而又大異其趣的關鍵程途。
清光緒 程門(1833-1908) 青花山水瓷板畫 瓷 青花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
民國 徐仲南(1872-1953) 粉彩“清影搖風”瓷板畫 瓷 粉彩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
王錫良(1921-2023) 粉彩“桃豐收”瓷板畫 瓷 粉彩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
第二版塊由“川流:玄機妙得”(5號廳)及“性命:體魄再造”(6、8號廳)兩個分支構成。以藝術大家們的瓷繪小品創作,提示瓷繪史上的一個別致情態——自覺地在瓷器、瓷板上進行藝術實驗。并以院校化的瓷繪專門教育為節點,反映專業瓷繪創作者群體脫胎換骨式的轉變,繼而于此種教學體系內培育出新時期的核心從業者,產生了重量級的新瓷繪作品。
第三版塊由“世情:幽潛堅守”(7號廳)獨立構成。借助瓷繪領域代表企業與所涉及的轉印、釉下、琺瑯等工藝技術品類,映照出中國陶瓷產業持續的發展與興旺。
郭俊杰 斯達高瓷藝發展深圳有限公司
絲網印刷貼花琺瑯彩四美人傳奇系列:文君聽琴·昭君出塞·木蘭從軍·桂英掛帥
作為美院民藝博物館學術建設專門項目,展覽高舉傳統民族、民間技藝與現當代新形態創作的最佳承傳與融合創新這一宗旨,旨在強調于歷史坐標與演進脈絡中的大突破和大建構。憑借精密的作品揀選及文本梳理,以歷史學、人類學等研究手段為根本支撐,輔之講演和出版,力圖全方位彰顯陶瓷領域的名手筆暨真國工。據悉,展覽將持續至4月30日。
來源:美術報公眾號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