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日,教育部印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和《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的基本原則、總體目標、主要內容、載體形式、學段和學科要求等,做了統籌設計和科學安排。《指南》要求:以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三科為主,藝術(音樂、美術等)、體育與健康學科有重點地納入,其他學科有機滲透,“3+2+N”全科覆蓋。內容中多次提到《考工記》、工匠精神、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學習一下。
教育部關于印發《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的通知
教材〔2021〕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指導中小學課程教材系統、全面落實革命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我部制定了《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在課程教材、教育教學等育人環節認真貫徹落實。
附件:
1.《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教育部
2021年1月8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充分發揮中小學課程教材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功能,制定本指南。
一、重要意義
開展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永續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堅守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價值自信的根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培養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是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魂育人功能,落實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系統化、長效化、制度化的重要舉措。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強化經典意識。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突出傳統文化素材的經典性。結合時代要求,銜接古今,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促進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二)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貼近學生實際。充分考慮學生隨著年齡增長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發展特點,努力貼近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實際,確定不同學段的教育目標以及具體學習內容、載體形式,區分層次、突出重點,體現學習進階,內容和形式適宜,容量適中。
(三)結合學科特點,注重有機融入。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科的內在聯系,結合學科具體主題、單元、模塊等,融入相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和載體形式。
(四)堅持整體設計,科學合理布局。貫通中小學各學段,使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傳統美德等貫穿教育過程始終。統籌各學科,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全覆蓋,形成縱向有機銜接、橫向協同配合的格局。
三、總體目標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小學課程教材中的育人立意更加精準鮮明,布局安排更加系統完整,內容更加科學合理,呈現方式更加豐富生動。課程教材在厚植中華文化底蘊、涵養家國情懷、增強社會關愛、提升人格修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的育人功能顯著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更加堅定。
四、主題內容
中小學課程教材主要圍繞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傳統美德三大主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一)核心思想理念。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二)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多樣、珍貴的精神財富,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
(三)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
五、載體形式
中小學課程教材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形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典篇目。主要指以文獻方式存在的傳世作品。如文學、歷史的名著名篇,科學典籍,作為欣賞對象的經典藝術作品等。
(二)人文典故。主要指經過歷史檢驗、被人們公認、有特定內涵的人、事、言。如歷史人物和故事,神話、傳說,寓言、名言名句等。
(三)基本常識。主要指在傳統社會形成的且構成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基本知識,如時令節氣、稱謂禮儀、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等。
(四)科技成就。主要指古代人民在科學探索、技術發明方面的突出貢獻,如四大發明、都江堰工程、傳統醫藥等。
(五)藝術與特色技能。主要指民族性、地域性特征非常鮮明的技能、技巧與藝術。包括以滿足精神生活需要為主的技能、技藝,如書法、音樂、舞蹈、戲曲等;以手工勞動為主的技能、技巧,如烹飪、刺繡、剪紙、雕刻等;以身體運動能力為主的技能、技巧,如傳統體育、武術、雜技、游藝等。
(六)其他文化遺產。主要指前述五種形式以外的傳統文化遺存,如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畫等不可移動文物和藝術品、文獻、手稿、服飾等可移動文物。
六、學段要求
(一)小學階段。以培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為重點,由啟蒙教育入手,介紹中華民族重要歷史人物、傳統節日、節氣與風俗、發明發現、特色技藝等,使學生初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培養學習興趣。通過識字寫字、誦讀詩文、聽聞典故、親近先賢、關注習俗等學習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養成孝老敬親、禮貌待人,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言行一致等傳統美德,體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二)初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力為重點,比較系統地介紹我國各族人民創造燦爛文化的歷史及偉大成就,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歷史及其對世界的意義,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通過臨摹名家書法、閱讀經典文獻、了解歷史線索、欣賞傳統藝術、參與禮儀活動等學習活動設計,引導學生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初步體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修齊治平、革故鼎新、實事求是等中華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尊重各民族傳統習俗,珍視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
(三)高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和踐行能力為重點,講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淵源及重要學術、藝術流派等,使學生在與世界文化的比較中,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中華文化,領悟民族獨特智慧,更加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堅定文化自信。在文化傳承的同時,進行文化創新。通過閱讀觀看經典作品、文化考察與專題研究等學習活動設計,培養學生嚴于律己、自強不息、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使學生自覺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形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和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
七、學科安排
以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三科為主,藝術(音樂、美術等)、體育與健康學科有重點地納入,其他學科有機滲透,“3+2+N”全科覆蓋。
(一)語文
語文是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課程,要全面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引導學生理解和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愛國情懷、中華精神、榮辱觀念,提高審美情趣,厚植中華文化底蘊,堅定文化自信。主要載體為漢字、書法、成語、古詩詞、古代散文、古典小說、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歷史故事、寓言故事、格言警句、風俗習慣、傳統節日等。
(二)歷史
歷史是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課程,在傳承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學生系統、深刻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形成發展過程及其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領悟中華民族的獨特智慧。主要載體為遺跡文物、神話傳說、事件人物、典章制度、文學藝術和科技成就等。
(三)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
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是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課程,要注重傳承崇德向善的傳統美德,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社會倫理和風尚,養成恪守誠信、嚴于律己、敢于擔當等優秀品質,培養關心社會、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思想意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主要載體為相關格言、人物、故事、民俗、文物圖片等。
(四)藝術
藝術是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課程,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中華優秀傳統藝術中反映出來的中華民族獨特的表現方式、藝術特征、風格特點和文化內涵,形成系統認識,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審美與人文素養,堅定中華文化立場,提升文化藝術傳承能力與創新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主要載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經典藝術作品,具體包括民族民間音樂、民族民間舞蹈、戲劇(戲曲)、曲藝、美術、書法,以及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動畫、影視作品等;二是特色技藝,具體包括年畫、剪紙、泥人、刺繡、皮影戲、木偶戲、服飾等適合進入學校教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五)體育與健康
體育與健康是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課程,對于幫助學生強身健體、涵養情趣,促進健康行為習慣養成和身心和諧發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作用。主要載體形式為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如抽陀螺、跳房子、踢毽子、滾鐵環、抖空竹、舞龍、舞獅、蕩秋千、踩高蹺、竹竿舞等)、武術、中國式摔跤、跳繩、毽球、珍珠球、賽龍舟、傳統健身功法(如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和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知識等。
(六)其他
數學、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載體,也要結合學科特點,選擇有關學科領域典籍、人物故事、基本常識、成就、文化遺存等,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方法,感悟中華民族智慧與創造,培養學生勇于探索、自強不息的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
八、組織實施
(一)加強專業指導。組建以從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與教育的專家為主的指導組,加強統籌、指導,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材的合理性、準確性與系統性。
(二)研制實施細則。分學科制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國家課程教材實施細則,從本學科育人定位出發,明確本學科各學段具體內容、載體形式等,充分發揮各學科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獨特作用。持續開展體驗活動、主題活動,強化學生實踐體認。建立評價標準和評價機制,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效果。各地結合實際,制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地方課程教材實施細則,突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
(三)加強培訓把關。組織開展編寫、審查團隊專題培訓,加強對各學科課程教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實情況的審查把關,確保總體工作目標的達成。加強面向全體教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附件:各科具體要求
附各科具體要求
一、語文
語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全面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文化獲得的過程。語文課程以理解和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礎,以涵養高尚審美情趣、厚植中華文化底蘊、堅定文化自信為重點,以全面提高語言文字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選取漢字、書法、成語、古詩詞、古代散文、古典小說、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歷史故事、寓言故事、格言警句等方面的具體內容在課程教材中呈現。
(二)學段要求
1.小學低年級
(1)從識字入手,幫助學生建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基礎。啟發學生初步認識漢字形義音關系,意識到書寫工整的重要性,引領學生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初步認識漢字與中華文化的聯系。
(2)圍繞積累成語和格言警句、誦讀古詩詞等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音韻美與節律美,學會待人接物基本禮節,體會其中的思想情感,體悟其中的愛國情懷。
(3)選取神話故事、寓言故事、人物典故等閱讀材料,啟發學生理解蘊含其中的做人道理,幫助學生形成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同學、禮貌待人的意識,養成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言行一致的品質。
(4)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組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民族重要傳統節日、節氣與風俗,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及重要價值。
2.小學中年級
(1)圍繞漢字的文化內涵,引導學生熟悉筆、墨、紙、硯等常用傳統書寫用具,理解并實踐基本的書寫要求,形成認真的書寫態度。指導學生用毛筆臨摹楷書字帖,引導學生接觸楷書經典碑帖,認識到漢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2)通過分主題整理成語、格言警句等語言材料,誦讀古詩文經典篇目等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結構美與意境美;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語言材料和經典篇目背景資料,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初步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和智慧。
(3)選取名人傳記、表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經典篇目,開展尋找歷史文化中的榜樣、探究愛國情懷等讀寫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先賢志士的人格魅力,啟發學生體悟其中的愛國情懷、中華精神、榮辱觀念。
(4)組織口語交際活動,講歷史人物故事、愛國故事、傳統美德故事;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探尋中華精神、榮辱觀念在當代社會的體現,幫助學生從不同側面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方式。
3.小學高年級
(1)從文化的角度解釋漢字,聯系漢字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自覺增加識字量和追求寫字美觀的意識,引導學生逐步做到漢字書寫端正美觀;引導學生通過臨摹和欣賞書法作品感受漢字的獨特之美,增進對漢字的美感體驗。
(2)通過分主題積累人文典故、文化常識,誦讀古詩文經典篇目等活動,引導學生從思想觀念、社會風尚、美學追求、生活理念等方面認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增強提升自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修養水平的意識和能力。
(3)選取成語故事、歷史故事、民間故事、名人傳記等閱讀材料,開展對聯欣賞、撰寫等傳統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的精神品質與人格力量,增強學生愛國情感。
(4)組織開展綜合性學習,圍繞字形的演變、傳統節日的現代慶祝方式、先賢志士的成長經歷、文化遺址的歷史變遷、民族藝術的影響力等主題,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與發展變化。
4.初中
(2)通過誦讀幫助學生學習古詩詞格律知識,感受其節奏美、意境美和意蘊美的融合。圍繞文學、文化經典篇目的誦讀,啟發學生體悟祖國語言文字獨特的表達方式,初步學會欣賞、品味中國文學作品,理解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精忠報國、克己奉公、修己慎獨、見利思義、勤儉謙正、篤實寬厚、勇毅力行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4)引導學生參加并記錄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探究傳統習俗的文化內涵和當代價值,了解各民族的傳統文化習俗,珍視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啟發學生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5.高中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漢字的時代性,自覺維護漢字書寫規范,在實際語言運用中努力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健康發展,堅定文化自信。結合歷史、藝術等相關學科的學習,通過欣賞、臨摹名家書法作品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中國書法的豐富內涵和文化價值,形成書法鑒賞和書法作品創作的初步經驗。
(2)通過誦讀并分類積累古詩詞等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意境美與哲理美。引導學生選讀并研習中國古代經典作品,提高審美品味,把握思想內涵,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辯證思維特點,理解知榮明恥、見賢思齊、自強不息、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儉約自守等人文精神,認識中國文學、文化以及傳統思維方式對世界的影響。
(3)引導學生積累、梳理、探究富有文化意蘊的語言材料,在表達與交流過程中有意識地引用古典詩文和文化典籍,自覺體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表達方式的特點,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初步形成文化自覺的意識。
(4)開展專題性的梳理探究活動,圍繞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中華學術論著、跨文化等專題,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古今中外各類作品中的文化現象和文化觀念,初步形成探究文化問題的意識,多角度分析文化現象和觀念,形成文化批判和反思的意識。
(5)組織學生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問題,通過撰寫調查報告或研究報告、組織討論會、辯論會、演講會等活動,引導學生注意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初步形成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出自己的見解。幫助學生領悟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的意義價值,自覺以中華傳統美德律己修身;形成民族文化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國情懷,提升人格修養。
二、歷史
歷史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歷史記錄保存了我國各族人民創造的燦爛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藏。中學歷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課程,有助于學生系統、深刻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形成發展過程及其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重要地位,領悟中華民族的獨特智慧,堅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國情懷。
(一)主要載體形式
選取遺跡文物、神話傳說、事件人物、典章制度、文學藝術和科技成就等方面的具體內容在課程教材中呈現。
(二)學段要求
1.初中
(1)介紹史前時期中國境內典型文化遺跡,使學生感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激發民族自豪感。講述代表性神話傳說,使學生樹立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等民族精神。
(2)選取老子、孔子和諸子百家作品中的名言名句,使學生初步理解其中蘊含的道法自然、講仁愛重民本、和而不同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養成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好學深思等美德。
(3)講述商鞅變法,使學生認識改革推動社會的發展。介紹秦漢鞏固統一的措施,使學生認識其在中華文化共同體形成中的奠基作用。講述“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使學生認識講仁愛、重民本、惠民利民等思想觀念,感受唐朝開放包容的社會風氣,領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講述中國古代英雄人物精忠報國的故事,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4)介紹古代著名史學家及其作品,引導學生學習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責任擔當意識,認識中國古代以史為鑒的治理傳統、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介紹古代詩歌、小說、戲曲、書法、繪畫等文學藝術成就,使學生認識其獨特文化價值,堅定文化自信。介紹古代科技成就,使學生感受我國古人的獨特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5)介紹中醫的代表人物和成就,使學生認識中醫在救死扶傷、強身健體方面的作用,學習醫者的仁愛之心。介紹武術流派的形成,使學生認識武術在強身健體和培養自強不息、見義勇為等傳統美德方面的作用。
(6)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和文化內涵,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中積極、健康的內容,懂得感恩,志存高遠,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
2.高中
(1)介紹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文化遺存的分布特點,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基礎。列舉我國歷史上民族交融的表現,使學生感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趨勢,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古代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保障統一多民族國家永續的精神內核。
(2)介紹《道德經》《論語》《孫子兵法》以及戰國時期儒家、道家、陰陽家、墨家、法家、兵家代表性作品及主要觀點,使學生深入理解其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強化尊重自然規律、尊師重教、遵紀守法、勤儉節約、勇敢堅韌、熱愛和平等意識。介紹理學的主要思想,使學生認識其注重氣節和德操,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理念,形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
(3)介紹科舉制的形成過程及其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堅定學生文化自信。介紹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對外政策,使學生感受中華文化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以及促進社會和諧、世界和平、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文化價值追求。
(4)介紹中國古代史學名著體例結構的創新和發展,使學生認識其對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貢獻。介紹詩歌、小說、戲曲、書法、繪畫等文學藝術的產生和發展。引導學生培養一種愛好,具備一項特長,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5)介紹中醫經典名著的主要內容,使學生理解中醫的基本理論和診斷方法,認識中醫蘊含的整體系統思維、天人和諧等思想。介紹傳統武術理論體系的初步形成,使學生了解武術的功理功法和武德,樹立習武強身、保家衛國的國防意識,養成自強不息、見義勇為等傳統美德。
三、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
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是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課程,豐富和充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有助于學生弘揚傳統美德,堅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國情懷。
(一)主要載體形式
選擇相關格言、人物、故事、民俗、文物圖片等具體內容在課程教材中呈現。
(二)學段要求
1.小學
(1)圍繞行為習慣養成,選取反映中華傳統美德的經典故事、人物事件、格言和經典篇目中的名句,如“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等,幫助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做人道理。
(2)圍繞認識理解社會,選取反映中華民族生產生活、社會交往的經典故事、人物事件、格言和經典篇目中的名句,如“徙木立信”“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等,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社會倫理和風尚。
(3)圍繞認識國情,選取歷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文物建筑和民俗風情,如四大發明、紫禁城、長城、春節習俗、少數民族節日習俗等,增強學生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初中
(1)圍繞個人品德修養,選取反映優秀道德品質的格言、典故、人物事件,如“季布重諾”“吾日三省吾身”等,促進學生養成恪守誠信、嚴于律己、敢于擔當等優秀品質,傳承崇德向善的傳統美德。
3.高中
(1)圍繞認識社會歷史發展過程,選取中國歷史演變中的經典故事、重要事件和格言、名句,如“啟伐有扈氏”“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等,幫助學生理解社會發展變化的規律,堅定理想信念。
(3)圍繞理解國家和社會治理,選取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觀點、格言、典故、人物事件和經典篇目中的名句,如“肝膽相照”“法者,治之端也”等,幫助學生理解我國古人治國安邦的智慧,體悟講仁愛、重民本、崇正義、尚和合的思想理念,厚植家國情懷。
(5)圍繞理解認識世界,選取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觀點、格言、典故、人物事件和經典篇目中的名句,如“物無孤立之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幫助學生把握理解世界本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對中華傳統智慧的認同感。
四、藝術
我國優秀傳統藝術成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瑰寶,閃耀著舉世矚目、璀璨獨特的光芒。中小學藝術課程豐富、充實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內容,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中華傳統藝術主要載體形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經典藝術作品,具體包括民族民間音樂、民族民間舞蹈、戲曲、曲藝、美術、書法,以及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動畫、影視作品等;二是特色技藝,具體包括年畫、剪紙、泥人、刺繡、皮影戲、木偶戲、服飾等適合進入學校教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小學藝術課程要從中選擇適當的載體形式,呈現有關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內容,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要求。
(二)學段要求
1.小學
(1)小學低年級。基于藝術與游戲相結合的原則,結合活動主題,選擇兒歌、童謠、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民間故事、古代詩詞等簡單明快、朗朗上口的語言藝術作品,如《詠鵝》;選擇主題簡明、技法簡潔的歌曲、舞蹈、戲曲、繪畫等綜合性藝術作品,如《十二生肖歌》;選擇情節簡短、形象生動的動畫片、故事片、紀錄片、專題片等影視藝術作品,如《大鬧天宮》(動畫片)。學生通過接觸、體驗、表現這些作品或作品的片段,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內心喜愛之情,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感。
(2)小學中高年級。在音樂部分,選擇主題思想鮮明、音樂表現技法上有初步要求的民歌民樂、民族民間舞蹈、經典戲曲的片段以及近現代作曲家雅俗共賞的作品等,如《陽關三疊》(古琴曲)、《千手觀音》(舞蹈);在美術部分,選擇主題突出、有代表性的作品,類別包括中國畫、書法、雕塑、建筑、民間美術(如剪紙、泥人、刺繡、皮影、木偶、陶藝、服飾等)等,如《步輦圖》(中國畫)、《蘭亭集序》(書法);在戲曲影視部分,選擇情節豐富、角色鮮明的作品,如《寶蓮燈》(動畫片)、《鍘美案》(京劇)。使學生初步掌握與傳統藝術相關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技法,體會中華民族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以及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具有學習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的愿望,增強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
2.初中
初中藝術課程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曲、影視藝術(含數字媒體藝術)等。在音樂部分,選擇比較完整的戲曲唱段,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民歌民樂,以及近現代的經典創作,如《春江花月夜》(民族器樂);在美術部分,選擇人文底蘊豐厚的標志性作品,如中國畫《千里江山圖》、古典園林中的頤和園和拙政園、書法中的《曹全碑》《張遷碑》,此外還有篆刻、雕塑、民間美術等;在舞蹈部分,選擇寓意深刻、情感豐富、審美體驗較深的民族民間舞蹈,如《云南映象》《絲路花雨》;在戲曲部分,選擇情節飽滿、人物多樣的作品,如《趙氏孤兒》(京劇)、《包公賠情》(吉劇、秦腔);在影視藝術部分,選擇層次分明、技術豐富的作品,如《三國演義》(電視劇)、《千古唐詩》(紀錄片);在數字媒體藝術方面,選擇結構明確、技術簡單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圖》(2.0版,2010年)。使學生基本了解中國藝術史上的優秀作品,在藝術體驗與創作中熟悉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獨特的表現方式、藝術特征、風格特點和文化內涵,培養文化藝術傳承能力與創新能力,激發愛國情懷,陶冶道德情操。
3.高中
高中階段藝術課程進一步加強藝術與生活、藝術與科學、藝術與文化的融合性,涵蓋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與數字媒體藝術等方面內容。
在音樂部分,選擇民族精神氣質濃郁的民歌民樂,以及對傳統經典音樂再創造、再詮釋的現當代作品,如《炎黃風情》(中國民歌主題管弦樂作品);在美術部分,選擇系統性和專業性強、綜合度高,文化意蘊深厚的作品,如中國畫《韓熙載夜宴圖》《富春山居圖》;在舞蹈部分,選擇具有氣質高雅、動作元素質感強、藝術意蘊多樣化的作品,如《春江花月夜》《紅樓夢》;在戲劇(戲曲)、曲藝部分,選擇結構立體、主題深刻的作品,如《屈原》(話劇)、《穆桂英掛帥》(京劇);在影視藝術部分,選擇意蘊生動、技術復雜的作品,如《俠女》(電影)、《復活的軍團》(紀錄片);在數字媒體藝術部分,選擇元素多元、方法多樣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圖》(3.0版,2018年)。使學生逐步拓展藝術視野,形成關于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的系統認識,自覺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提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審美情趣與人文素養,堅定中華文化立場,增強民族自豪感。
五、體育與健康
中華傳統體育具有悠久的歷史,曾創造出很多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的體育運動形式和養生保健方法,不僅為中華民族的體魄強健和文化發展作出了貢獻,也為整個人類體育文化的豐富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納入中華傳統體育內容,對于幫助學生強身健體、涵養情趣,促進健康行為習慣養成和身心和諧發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選擇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如抽陀螺、跳房子、踢毽子、滾鐵環、抖空竹、舞龍、舞獅、蕩秋千、踩高蹺、竹竿舞等)、武術、中國式摔跤、跳繩、毽球、珍珠球、賽龍舟、傳統健身功法(如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和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知識,在課程教材中呈現。
(二)學段要求
1.小學
(1)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游戲、武術、跳繩、傳統健身功法等,體驗運動樂趣;發展體能,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健身方法和健康養護知識;促進健康行為養成,熱愛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增強繼承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意識。
(2)運用游戲、比賽等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并遵守相關規則,尊重和關心他人;能辨別體育和健康行為的優劣;具有團隊合作意識;繼承中華傳統體育美德。
2.初中
(1)精選適合初中學生學習和參與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武術、摔跤、跳繩、傳統健身功法和有關理論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與鍛煉,感受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魅力,享受運動樂趣;初步掌握1—2項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運動技能和養生保健基本知識,自覺維護健康,養成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意識和能力。
(2)運用游戲、比賽和健身練習等形式涵養學生心性,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展體育品德;繼承中華傳統體育美德,發揚中華體育精神。
3.高中
(1)將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和養生保健知識納入健康教育模塊和體育理論知識教學之中,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其在預防疾病、增進健康、陶冶情操等方面的科學性和獨特價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
(2)引導學生從武術與民族民間體育必修選學模塊中選擇自己喜愛和適合學習的1—2項運動進行學習,較為熟練地掌握其運動技能,培養運動興趣,強健體魄,形成1—2項運動專長,增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能力。
(3)通過綜合性的運動練習方法、運動比賽等復雜體育學習情境,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深刻體驗運動和健身樂趣,促進其運動能力和體育品德的發展,完善人格,發揚中華體育精神。
六、地理
我國古人在地理探索與發現方面形成的成果,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進步和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地理課程教材中納入我國古人在探索自然與人文環境方面積累的知識與成就,對于幫助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成、發展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系,領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感受人地和諧之美,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厚植家國情懷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選取科學典籍、民俗、科學發明、古代工程、耕作技術、遺址、特色建筑及傳統聚落等方面的具體內容在課程教材中呈現。
(二)學段要求
1.初中
(1)通過具體生動的典型事例,介紹我國古人在適應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等各個方面的創舉,使學生理解人地協調、天人合一的思想和現實意義,初步建立人地協調觀,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呈現我國在傳統聚落、耕作技術、古代工程、文化遺址、建筑園林等方面的成就,多種事實材料(文獻資料、圖片、圖表、實物、遺址、影像等),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人在適應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與貢獻,初步形成理性、客觀的認識,進而尊重和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愛國情感。
2.高中
(1)精選我國各個區域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如傳統聚落、耕作技術、歷法、古代工程、文化遺址、建筑園林、科技成就、人物事件、科學典籍等),通過對各類文化遺產的展示、分析,深入理解其精髓和實質,充分認識其現實意義。分析文化遺產中體現的人地協調思想,全面樹立人地協調觀念,進而指導自己的行為。
(2)廣泛采用我國不同區域代表性的文化遺產作為地理情境素材,設計各種水平的情境材料,引導學生探索其中的地理學思想,體會中華民族獨特智慧。
(3)為學生提供我國各個區域、各種類型的典型事實材料,多方面反映我國古人創造的優秀文化遺產,介紹我國古人根據不同區域條件因地制宜的建設成就,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和思考,形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客觀、理性認知,厚植愛國情懷。
七、數學
我國古代數學成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創造出很多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的成果,不僅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也為整個人類文明作出了積極貢獻。在中小學數學課程教材中納入我國傳統數學內容,對于學生感悟中華民族智慧與創造、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選取我國數學典籍、數學家的發現發明創造及人物傳記等具體內容在課程教材中呈現。
(二)學段要求
1.小學
(1)數學與代數領域。在數的認識部分,介紹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算盤(相關運算口訣)及其廣泛傳播;在記數法學習部分,介紹我國古代算籌記數法等,幫助學生初步感悟蘊含其中的中國數學思維和表達方式,體會我國古人智慧與創造及其對人類文明的貢獻。(2)圖形與幾何領域。在認識圖形部分,引入我國古人發明的“唐圖”(七巧板、益智圖)、傳統建筑,豐富學生對我國古代數學思想的認識,了解我國古人智慧。
(3)綜合與實踐領域。將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園林、文化遺址、民間藝術,以及古代數學成就等作為綜合與實踐活動設計的背景材料,引導學生探究其中的數學問題,感受到中華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
(4)數學文化等領域。設置數學拓展、數學文化等欄目,介紹我國古代卓越的數學成就和豐富的數學故事。如:《九章算術》等典籍的相關內容、我國古代數學中的分數及其四則運算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上的領先地位;在圓周率部分,介紹祖沖之和劉徽的成就;在三角形面積部分,介紹劉徽、楊輝及其求解三角形面積的數學思想與方法。使學生初步了解我國數學家在數學發展史上的突出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
2.初中
(1)代數與幾何領域。在正負數概念、勾股定理的發現和各種證明方法部分,介紹我國數學家關于幾何證明的“出入相補”思想方法等。在與西方數學的比較中,讓學生體會中國數學思想方法的特點及其價值,感悟中國的創造性智慧。
(2)綜合與實踐領域。以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園林、文化遺址、民間藝術等作為背景材料,創設數學探究情境,設計綜合實踐主題,使學生在數學綜合實踐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3)數學文化等領域。設置數學拓展、數學文化、數學探究等欄目,為學生提供線索,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收集整理我國古代數學成就的相關題材,并進行探究學習。如在方程部分,介紹《張邱建算經》中的“百雞問題”、《九章算術》中的“五家共井”問題等;在幾何部分,介紹勾股定理的趙爽、劉徽和梅文鼎等著名數學家的證明方法,結合相似三角形部分,介紹劉徽《海島算經》中測高問題等。通過以上內容,豐富學生對中華數學文化的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
3.高中
(1)幾何與代數主題。結合相關知識介紹相應的我國數學家,如結合二項式定理的學習,介紹賈憲-楊輝三角。在立體幾何部分,介紹“祖暅原理”、數列(或級數)介紹《九章算術》和《張邱建算經》中的數列問題、楊輝的垛積術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數學家在數學發展史上的創新與獨特貢獻,感悟中國的創造性智慧。
(2)數學文化主題。進一步將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園林、文化遺址、民間藝術等作為背景材料和學習素材,引導學生在探索數學原理的同時,感悟其中的生活智慧與美學追求。
(3)建模與數學探究主題。介紹或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課題學習、展示報告等多種方式,研習我國古代數學成就與思想方法,了解我國古代的算法化數學思想方法及其在計算機、人工智能時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學生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
八、物理
我國古人在認識物質、制造技術等方面的探索成果,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的科技進步和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物理課程教材中納入我國古人在探索自然方面積累的知識與成就,對幫助學生感悟中華民族獨特的智慧與創造,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培養勇于探索、自強不息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選取我國相關科學典籍、歷史故事、古詩詞、技術發明、傳統建筑等具體內容在課程教材中呈現。
(二)學段要求
1.初中
在物質的屬性部分,介紹鑄鐘、冶鐵及鐵器的應用等中華傳統技術發明;在物質的結構與物體的尺度部分,介紹魯班木工尺等中華傳統技術發明;在機械運動和力部分,介紹如沈括的《夢溪筆談》等科學典籍,趙州橋等傳統建筑;在聲和光部分,介紹天壇回音壁、傳統樂器等中華傳統特色技藝,介紹日晷、銅鏡等中華傳統技術發明和《墨子》等中華傳統科學典籍內容;在電與磁部分,介紹司南等中華傳統技術發明;在能量部分,介紹中華傳統科技成就,如水力磨坊、舂等技術發明。在與西方物理學的比較中,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探索自然、認識自然、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悠久歷史,體會中華民族智慧及探索精神的特點及其價值,感受中華民族創造的偉大,領會中華民族惠民利民的思想,增強民族自豪感,強化文化認同。
2.高中
在機械運動與物理模型部分,介紹古代度量衡、傳統橋梁建筑等;在相互作用與運動定律部分,介紹《考工記》、水運儀象臺等中華傳統科學典籍、科學發明;在機械振動與機械波部分,介紹魚洗等特色技藝;在液體和氣體部分,介紹都江堰水利工程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改造和運用自然的獨特智慧與創造,領悟中華民族革故鼎新、惠民利民的思想,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
九、化學
我國古人在認識與分離物質、合成物質、制造材料等方面的探索成果,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的科技進步和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化學課程教材中納入我國古人在化學方面的探索成果和事跡,對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培養勇于探索、自強不息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選取我國古代化學探索過程中相關的技術發明、材料加工、食品加工等具體內容在課程教材中呈現。
(二)學段要求
1.初中
在金屬與金屬礦物部分,介紹青銅器和鐵器中使用的金屬材料,使學生認識新材料的制造對于推動社會生產力進步和改變生活方式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部分,介紹制鹽技術和醋的釀造技術,使學生認識基于自然界中的物質分離提取某些成分或者制造新物質,對于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作用;在碳和碳的氧化物部分,介紹文房四寶之“墨”的主要成分、加工制造、性質特點和應用等,使學生認識我國古人通過材料加工促進文化傳承與發展。引導學生認識我國古人對于人類文明進步所作出的貢獻,感受我國古人的科技成就、特色技藝和獨特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
2.高中
在化學科學與實驗探究部分,介紹“煉丹術”中的化學實踐探索;在化學與社會發展部分,介紹陶瓷等我國古代燦爛的技術發明,以及《天工開物》等收錄古代化學實踐技術的科技著作;在無機物及其應用部分,介紹濕法冶銅、冶鐵技術等金屬冶煉技術,以及火藥等技術發明;在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部分,介紹茶葉、豆腐等加工制作以及酒、醬油等釀造技術中的化學原理。使學生認識這些成就為推動社會進步、提升人民福祉、促進人類文明所發揮的作用,增強民族自豪感。
十、生物學
(一)主要載體形式
選取自然認識、技術發明、科學發現、文物遺址等方面的具體內容在課程教材中呈現。
(二)學段要求
1.初中
在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部分,介紹北京猿人、孔子鳥等化石及遺址;在生物的多樣性部分,介紹《本草綱目》分類,以及古人的金魚品種培育過程;在生物技術部分,介紹我國古人利用發酵原理制作腐乳、酸菜等食品的內容,以及農學的水稻、粟、大豆、茶樹等作物栽培技術;在健康地生活部分,介紹我國古代醫學領域的主要成就(如針灸等),以及我國古代傳染病的預防與治療方面的科技成就(如用人痘預防天花、利用艾葉預防治療瘟疫等)。幫助學生分析其中的生物學概念和思想方法,了解我國古人的智慧,感受我國古人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
2.高中
在遺傳與進化部分,介紹嚴復翻譯《天演論》過程中融入的我國古人的進化思想;在穩態與調節部分,介紹我國古代麻醉技術方面的探索和成果;在生物與環境部分,介紹我國古代“桑基魚塘”傳統生態農業以及“四大家魚”混合養殖技術;在生物技術與工程部分,介紹我國古代利用傳統發酵技術制作腐乳等食品的原理,以及扦插繁殖等傳統農業技術實踐成果。引導學生感悟我國古人在認識、利用自然方面的智慧和探索精神,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
十一、科學
我國古代科學探索歷史悠久,豐碩的成果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將我國古代科學發展成就納入中小學科學課程教材,對于幫助學生感悟中華智慧和探索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
(一)主要載體形式
選取科學故事、時令節氣、古代工程、技術發明、傳統醫藥、遺址和文物等方面的具體內容在課程教材中呈現。
(二)學段要求
1.小學
(1)生命世界領域。介紹我國古代的科技發明、特色技藝,如在農業選種、茶葉、豆腐、養蠶及微生物釀酒、制醋等方面的探索,幫助學生理解我國古人對自然的利用,體悟其智慧與創造。
(2)物質世界領域。在材料部分,介紹我國古代在青銅制品、鐵制工具、陶瓷、絲綢紡織等方面的技術成就;在運動與力部分,介紹我國古代農具、桿秤、反沖式火箭等工具的發明與實踐;在能量形式部分,介紹我國古人在磁學、熱學方面的成果,如孔明燈等,使學生感悟古人對自然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智慧,體悟我國古代科學文化源遠流長。
(3)地球和宇宙空間領域。在天文觀測方面,介紹我國古代宇宙觀、二十四節氣、日晷和圭表等;在地震測量方面,介紹相關科技成果,豐富學生對我國古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認識。
(4)技術與工程領域。在技術方面,介紹我國古代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火藥、造船等重要成就;在工程方面,介紹紫禁城、大運河等著名工程,幫助學生感悟我國古人智慧和古代科技對人類文明的推動作用,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
2.初中
(1)生命科學領域。在生物與環境部分,介紹我國古人在認識自然環境與生物關系時所展示出的智慧,如“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在人的健康部分,介紹我國古代醫學領域的主要成就(如針灸等),介紹我國古代傳染病的預防與治療方面的科技成就,如用人痘預防天花、利用艾葉預防治療瘟疫等,幫助學生分析其中的生物學概念和思想方法,了解我國古人的智慧,感受我國古人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2)物質科學領域。在物質的分離與變化部分,介紹我國古代火藥、制鹽等技術原理;在電與磁部分,介紹指南針的工作原理,幫助學生體悟我國古代科技成就中蘊含的思想方法,培養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精神品質。
(3)地球和宇宙空間領域。在星系部分,介紹我國古人對二十八星宿以及彗星的記載;在氣候部分,介紹我國古人對自然氣候的觀察和經驗認識,如“瑞雪兆豐年”;在地球部分,介紹地動儀及其原理,幫助學生體會我國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與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
十二、技術
中國古代技術發明成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將我國古代技術發明、傳統技藝等內容納入高中技術課程教材,對于學生感悟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創造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要載體形式
(二)高中階段要求
1.在技術知識方面,介紹我國古代技術發明的典型案例,如泥活字、長城磚墻粘合物質等,讓學生理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發明的原理、思想,體會我國古人的創造性智慧,培養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精神。
2.在技術實踐方面,介紹我國傳統工藝、生活技藝等,讓學生親歷襦裙套裝、旗袍、獅子頭、東坡肉、糍粑、龍舟、塤、笛子、簫、云梯、魚洗銅盆等制作活動,學會中國服裝縫紉、食品烹制、樂器制作等傳統手工技藝,培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勤勞肯干、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
3.在技術文化方面,介紹我國古代文獻中含技術專題的經典篇目,如《考工記》中的“金有六齊”篇目、《夢溪筆談》中泥活字制作篇目等,原文呈現我國古代的技術發明成就,引導學生增強中華文明認同,堅定文化自信。
轉載自:教育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