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上午,“首屆中國香文化高校論壇”開幕,此次論壇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指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香文化藝術專業委員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廣州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漆藝專業教師、廣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吳永強參加高校教育論壇并進行主題演講。
廣州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漆藝專業教師、廣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吳永強
吳永強《簡適奇雅——熏香器具與大漆髹飾藝術》為主題,從天然大漆所衍生出的香文化與漆文化,結合大漆髹飾藝術的千文萬華,讓承載髹飾藝術、設計理念、美學生活、工藝精湛的日用漆器,融入現代生活,是對中國傳統造物思想和生活方式的繼承和發場,詮釋了東方審美與造物智慧具有回歸當代生活的現實意義。
他講到我國是熏香文化發源地,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圍繞各種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與使用而逐步形成完善系統。香文化和其他的藝術形式,如琴棋書畫、印花等工藝門類結合后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又互為影響。按照這個香氣和香料的成香過程來區別,可以分為這七大類:木類、動物類、樹脂類、清香類、花類、以及辛香類和中草藥類。歷代的金屬藝術、漆藝術及陶瓷藝術等工藝門類的新生也和香文化緊密聯系,中國又是世界上發現或發明使用最早的天然漆的國家。
其中以香中之王稱的沉香,是四種木本植物樹汁的異化物,異化“結香”而生成沉香。所以,沉香的生成,至少要具備3個條件:1.樹種必須是上述四大類范疇且有30年以上的樹齡,樹干中有發育良好的樹脂腺;2.樹上曾有深達樹干木質部的傷口且不能快速疹愈3.樹干傷口被微生菌感染,發生病變、潰爛,樹脂受此刺激遂異化為膏脂狀的結塊,封閉四周組織以防止傷口繼續擴散。這種樹脂結成的塊狀體及其旁邊的木質部分,就是我們所稱的“沉香”由于樹種、環境、微生菌以及樹木倒伏之處土壤性狀不同等原因;沉香便有了各種各樣不同的氣味變化,并因此被冠以不同的名稱。
同時,天然漆,也被稱為大漆,即漆樹身上分泌出來的一種液體,呈乳白色,接觸到空氣后會氧化,逐漸變黑并堅硬起來,具有防潮、防腐、耐酸、耐堿、抗菌、絕緣等特點,對人體無害。如再加入可以入漆的顏料,它就變成了各種可以涂刷的色漆,經過打磨和推光后,它發出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光澤。然后再通過雕填、鑲嵌、彩繪、脫胎、髹飾等手段就可以制成各種精致、美觀的漆藝作品了。
天然生漆的精制工序是將過濾后的生漆下盤晾曬,不斷攪拌,讓漆液和空氣充分接觸,并用光線照射,取出水分,熟漆是指生漆經過濾、晾、曬、脫水后的精制漆,包含紅推光、黑推光和透明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加附著力。
漆的材料優勢很多地方可以跟香器結合而成,第一點是它的粘性,極強的附著力。自然界中黏結力最佳的天然材料,濃稠時黏性最佳,凝固之后具有不可逆性,極其穩定。衍生出:制胎、貼金、鑲嵌、藝術修復(木器、漆器、陶器)等。第二點是漆膜堅硬,滲透力強。由于香的體量通常較小,所以香盒的大小也多為手掌尺寸,可握有扁平的,圓形的,方形的盒多邊形,一般是采用木質、漆質和瓷質的材料保證不透風、不透氣。香盒中匯聚了許多工藝,它既有實用價值,也同樣具有這個把玩性,以論胎體造型和密封性來對比,漆器有足夠的優勢契合。
同時,我們還可以結合更多的胎體來增加它的適用性以及適用領域,從而為香文化以及其他的茶文化、插花等藝術等形式,提供新的載體,提升廣大群對香文化及漆文化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原文載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