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AI繪畫備受關注后,近期Chat GPT的走熱再一次讓科技發展對藝術創作的影響成為藝術家熱議的話題。廣州美術學院工藝美院院長齊喆表示:期待這一次的科技革新給人文藝術也帶來新的文藝繁榮。
AI繪畫會逐步有技術層面的大幅升級
收藏周刊:近年來,從元宇宙到AI繪畫,最近又出現了Chat GPT,感覺科技的發展對方方面面都產生極大的影響。
齊喆:整體上我覺得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肯定是正面的,因為技術是中性的,還是要看應用它的人怎么去引導和把最好的、最優的方面引入到自己的創作里。當然,它對很多行業會有直接的沖擊和現實的影響,包括Chat GPT,它是一個換代式的新技術,雖然它是在語言系統的革新,但也可以預見這樣的科技翻篇會影響到同類的技術革新,例如AI繪畫在藝術創作方面,會逐步有技術層面的大幅升級。但是我認為,藝術創作應該是受人工智能沖擊的最后領域。
收藏周刊:為什么會這么說?
齊喆:原因是有兩個問題,是人工智能難以解決的:一個是獨自的創造力;一個是情感的溝通,就是情感的共情力和情感的理解力,這兩方面是人工智能到目前為止與人類有明顯差距的地方,而這兩點又是藝術家創作過程最重要的因素。但同時,我也認同,人工智能的進步會對我們所從事的行業產生極大的挑戰。一些平庸的、模仿式的藝術家則會敗在AI繪畫或者人工智能介入的藝術創作。
收藏周刊:作為藝術家,那我們該如何應對科技革新?
齊喆:我們要有預見性,科技不是循序漸進式的,它是翻篇式的高速發展,而在這樣的科技進步的大環境下,也許人類對情感、人文的關注會有更高的要求。我甚至認為,在科技翻篇式發展的時候,恰恰也是人文藝術爆發式推進的時期。因此,這一次的科技革新,會不會給人文藝術也帶來新的文藝繁榮,這也是我所期待的。
科技得到極大提升,才出現了燦若繁星般的偉大藝術家
收藏周刊:科技與藝術,在過去也一直互相影響?
齊喆:回想過去,無論是我們的盛唐也好,漢代也好,或者歐洲文藝復興,都是因為當時社會生產力和科技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之后,才出現了燦若繁星般的偉大藝術家。回想起上一次科技對繪畫藝術造成沖擊的,應該是攝影術的出現,但兩百多年過去了,寫實繪畫并沒有被攝影術毀滅。我始終認為,美術和體育除了后天的努力,外部技術的輔助之外,最重要的是天賦,沒有天賦的藝術家和體育運動員、競技者是不可能達到行業的頂峰的。
收藏周刊:作為藝術家,又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科技的發展?
齊喆:面對如同暴風雨般的科技革新,我們的從業者確實也應該要學會擁抱科技,重新思考什么才是人工智能所不能替代的事情,只有當我們確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人工智能所不能簡單地利用大數據和強大的計算能力所取代的,那事情才有價值,而反觀目前所觀察到的藝術從業者中,有很大一批人是沒有達到這個標準的。
去年美國一次繪畫比賽中,AI繪畫獲得了金獎,從而引發了一輪平面設計領域的集體焦慮,這恰恰也說明,目前的平面設計行業的創造性不足,它沒有不可取代性。藝術創作也一樣,如果沒有創造性,沒有屬于個人獨特情感的輸出,它被AI繪畫所超越是很容易的事。
人物介紹:齊喆,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工藝美術學院院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委會秘書長,中國壁畫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