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中央事務機關中設有將作監和少府監,它們根據尚書省制定的政令而具體掌管百工技巧之政。將作監設監長一人,從三品;少監二人,從四品下,掌管土木工匠及陶器制作諸事。少府監設監長一名,從三品;少監二人,從四品下,負責供給天子御器、后妃服飾、郊廟圭玉、百官儀物、宮中蠟矩雜作、畫素刻鏤、織紝、琉璃玉器等方面的制作和供應。宋代承襲唐制,先后設置了少府、將作、軍器等六監,但少府監管理內廷手工作坊的職能已劃歸文思院和后苑造作所,本監只剩下管理神衣、門戢、旌節等物。相應地,將作監的職能也大為削弱,它只負責與宮中祭祀相關的事務,其余土木工匠之政悉歸三司修造案掌管。唐初中期宮廷所需金銀器是由少府監中的掌冶署或中尚署負責制造,唐宣宗后文思院才成為主管制造金銀、玉器的主要機構。據《宋會要輯稿》 “職官”記載,宋代文思院掌造“金銀犀玉工巧之物,金彩繪素裝鈿之飾,以供輿輦、冊寶、法物及凡器服之用。”在晚唐基礎上,宋代文思院已經擴充成門類齊備、事務繁雜、權利集中的中央手工業管理機構。而且讓人想不到的是,文思院還負責樣錢的鑄造。宋代文思院下設各類工藝作坊共四十二所,分打作、棱作、鈒作、鍍金作、玉作、玳瑁作、銀泥作、碾砑作、釘腰帶作、生色作、裝鑾作、藤作、撥條作、扇子作、平畫作、向花作、花作、犀作、結絳作、捏塑作、鏤金作、雕木作、繡作、真珠作、琥珀作、拍金作、玵金作、克(刻)絲作等,它們都是代表宋代最高技藝水平的手工藝官辦作坊。除此之外,內廷還有一個官手工業機構,即后苑造作,它隸屬于宋代宦官的總機構——內侍省。該造作所負責內廷及皇屬婚娶所需物品的制作和采買,設監官三人,以內侍充任,有兵校、匠役數百人,分七十余作。
宋 《刺繡梅竹鸚鵡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宋人用在衣服、用具、旗幟上的刺繡以圖案為主,其余則向繪畫和書法靠近。璩秀秀按宮樣仿制了一件團花戰袍,在王府中一展其驚人針法。《眼兒媚》詞夸贊其繡藝說:
依據詞意推測,秀秀不僅擅長繡制像團花這樣的規整圖案,也擅長繡制寫生花卉,她繡出的花卉形象能達到招蜂引蝶、以假亂真的地步。事實上,宋人為模仿書畫筆墨效果,既注意格物,觀察自然事物的俯仰向背;針法也在平繡的基礎上創出了單套針、雙套針、刻鱗針、施針、扣針、扎針、游針等等;技藝水平得到整體提升,如講究絲理順畫理,針法極細密,配色淡雅素凈,暈色過渡自然,劈絲工藝走向極致等等。明人高濂《燕閑清賞箋》評價宋繡“以其絨色光彩奪目,豐神生意,望之宛然。”董其昌《筠軒清秘錄》評述道:“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絨止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贍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嚵唼之態。佳者較書畫更勝,望之三趣悉備。十指春風,蓋至此乎!”以董其昌極挑剔的審美眼光去看宋繡,他能給出如此高的評價,說明宋繡的確在針法語言的系統性和表現力上都達到很高水平。話本《碾玉觀音》中的繡女雖是一位文學作品中的虛構人物,但她的技藝特點和水平恰好反映了宋代刺繡整體上由圖案向書畫藝術轉型的時代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