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設計師與工藝師·紫砂壺創新研討會“在宜興召開
時間:2023-03-25 來源: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瀏覽量:
203 分享:
藝美術學院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招標項目《新時代中國工藝美術發展策略研究》(20ZD08)課題組、江蘇省工業設計學會主辦。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部原主任湯永炎擔任學術主持。
參加研討會的有江蘇藝術基金管理中心評審部張冰主任,南京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六藝學者”何曉佑教授,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原院長、南京浦江學院設計學院院長李亦文教授,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張抒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美術學院原副院長倪建林教授,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孫晉云教授,江蘇鳳凰電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美術編審趙巍女士,江南大學社科處副處長、博士生導師鄧嶸教授,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時迪副教授,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董亞平教授,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林宇峰教授。參加研討會的宜興紫砂工藝美術師有: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王瀟笠,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胡永成、史銀之,正高級工藝美術師唐伯琴,高級工藝美術師姚亞勤、王一中,工藝美術師湯琴華、唐利明、胡亮、王麗萍、管文晶、孫宏峰、任艷、杭雯霞。
課題首席專家、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副校長董占軍教授介紹了課題的主要思想、研究意義、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計劃等。課題通過五個子課題的研究,將進一步健全完善工藝美術政策,還原工藝美術問題的社會歷史空間,關注社會歷史變遷的時空坐標中工藝美術發展與民眾日常生活的一致性,重點把握工藝美術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策略、工藝美術資源的創新設計轉化策略以及工藝美術行業的扶持策略,挖掘工藝美術領域巨大的文化潛力和經濟潛力,發現、創造和實現民間美術領域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并以此找到復活和傳承民族文化基因的路徑,立足文化自信,加強對外傳播交流,更好地發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子課題負責人、江蘇省工業設計學會理事長、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六藝學者”何曉佑教授介紹了子課題的背景、目標、及預計產出。何曉佑提出“設計驅動式創新”是工藝美術諸多創新路徑中的一條路徑。他指出,設計的本質是將現有的狀態向更好的方向引導的思想、方法、行為,設計是以人們生活質量的持續提高為目標,依據文化的和技術的方式與方法開展創意設計與實踐。因此,積極運用設計思維,去轉變傳統工藝美術的創作思想體系,用設計來觸發創意,是一條有效的實現路徑。他指出,宜興紫砂壺在歷史上就出現過設計與制作分離的情況。陳鴻壽(號曼生)在攻詩文書畫的同時,非常喜好設計壺。他主張制壺要創新,因此他自己設計了很多紫砂壺的造型,由楊彭年制作,使紫砂陶藝更加文人化,有“文人壺”之稱。陳曼生對壺界有兩大貢獻:第一,他憑著天賦,隨心所欲地即興設計了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壺,為紫砂壺造型的創新帶來了勃勃生機。其二,他把詩文書畫與紫砂壺陶藝結合起來,在壺上用竹刀題寫詩文,雕刻繪畫,后人稱之為“曼生壺”。陳曼生使紫砂陶藝更加文人化,但對后世影響很大。因此,設計師與工藝師協同創新,具有自然而寬廣的探索空間。宜興紫砂與生活貼合緊密,是一把充滿活力的“熱土”。通過本次學術研討、創作對接,希望能夠產出一批具有現代美學品質的紫砂壺作品,展覽傳播,服務用戶,積極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新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來自南京藝術學院的張抒教授、南京師范大學的倪建林教授、江南大學鄧嶸教授、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董亞平教授、江南大學時迪副教授、江蘇藝術基金管理中心評審部張冰主任作為設計師代表從設計的角度闡述了各自觀點。
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王瀟笠,正高級工藝美術師唐伯琴,高級工藝美術師姚亞勤,工藝美術師杭雯霞、唐利明等代表工藝師從工藝美術從業者角度對紫砂藝術創作中的所思所想、技術表現手段、技藝傳承等方面發表了意見與期望。
研討會氣氛熱烈,與會領導和嘉賓暢所欲言。本次活動針對設計師與工藝師的聯合創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設計師以“學術”的姿態,以“設計驅動式創新”的理念,以提升生活“美學品質”的樣貌,進入傳統紫砂領域,與紫砂工藝師協同創新創意創作,暢談紫砂藝術創作在新時代背景下創新發展,為后續課題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來源:工藝原道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