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 “新發展理念下鄉村振興藝術設計戰略研究”開題論證會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一、研究背景
在2020年12月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2021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正式實施,重點在產業發展、人才支撐、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組織建設、城鄉融合等六大方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美術、藝術、科學、技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要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韻味、文化品位,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要增強文化自信,以美為媒,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的重要講話,從總體上清晰闡明藝術設計在城鄉發展中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動、激發和創造作用。
具體到鄉村的未來發展上,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世界各國鄉村發展所面臨的很多問題是有共通性的,如鄉村空心化、生態環境破壞、農業生產經濟效益降低、鄉村發展滯后等等。但另一方面,“鄉村”這一概念、范圍與狀況在不同國家又有迥異的在地性與時效性,因此相關問題的解決辦法亦不盡相同。以“農耕文明”享譽世界的中國,其“鄉村”內涵更是無比豐富,并呈現出獨特的面貌。廣袤的國土地貌、多變的氣候類型、獨特的農耕傳統,還有近現代以來農業艱難轉型過程,更有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城鄉發展中獨特復雜的相互作用機制,如此等等,這就使得今日中國鄉村的發展面貌呈現出獨一無二的特點。中國鄉村的這些特點,很早就吸引了國內外眾多行業的專家學者投入到中國鄉村發展研究之中,中國鄉村與中國鄉村發展研究已漸成“顯學”,成果頗豐。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層面提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新發展理念等一系列宏觀戰略后,這類研究的熱度、廣度與深度更是不斷加強。
2022年底,中央美術學院申報的“新發展理念下鄉村振興藝術設計戰略研究”(202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獲得立項,并于2023年4月成功開題,這是中央美術學院因應鄉村振興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是藝術類高校以藝術設計介入和賦能鄉村振興為路徑,以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為價值基礎的一次重要探索。課題三個核心概念其蘊含的內在邏輯為:“新發展理念”形成課題的時代語境和價值原則;“鄉村振興”形成課題的范疇、內容和目標;“藝術設計介入”構成課題的方法與戰略,通過構建藝術設計介入鄉村振興的整體價值和重大意義,最終形成鄉村振興藝術設計戰略研究的具體指導方法。
中央美術學院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校,對于國家民族的發展進程一直保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文化使命感,因此對中國鄉村發展始終抱有極大的熱忱,從抗戰時期到解放以后,幾代央美師生在貼近鄉土、服務農村的理念下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貢獻,而十八大以來央美師生的鄉村實踐與藝術助力鄉村發展的創作活動更是蓬勃展開,取得廣泛的社會反響,為文化藝術助力鄉村發展提供了獨特有益的探索。而現階段學院也意識到,在新發展理念與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這些既往藝術及藝術設計相關學科的鄉村探索需要統合與集中整理,并在更為宏觀的戰略性層面加以梳理與研究。為此,在2022年3月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的范迪安委員所提交的“關于加強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提案”,便是一次在戰略層面厘清藝術相關學科介入鄉村振興發展機制的積極嘗試和主動探索。
二、問題的提出
在醞釀申報的過程中,課題組首先對國內外現有鄉村建設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與思考。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注意到:中國的研究者和實踐者從各自專業角度出發,持續推進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在長期投入中積累了寶貴的一手經驗。而外國學者的中國鄉村研究則具有外來者獨有的敏銳,往往能在比較研究中準確地把握到中國鄉村的某些突出特點,不落巢窠。這些成果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多維多元的觀點與知識積累,促使我們深刻理解中國鄉村地域文化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通過梳理以往既有研究成果,我們認為在提出藝術設計介入鄉村發展的戰略性方法之前,有以下幾個方面問題值得進一步探究:
(一)藝術設計與新發展理念的關系是什么?
課題研究需要厘清藝術設計在基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未來鄉村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藝術設計的作用不能僅停留在“為農民蓋房子、給糧油做包裝、給村里畫墻繪”的具體層面,更要看到藝術設計學科本身在創新性上的堅持、在實踐性上的強調、與科技發展的緊密聯系以及在社會應用及協同性上的特色,而這些都是新發展理念所蘊含的應有之義。抓住了藝術設計學科核心基因與新發展理念內涵的一致性,也就從國家總體鄉村發展戰略層面闡明了藝術設計學科自身的價值。
(二)如何突破研究視角的單一和研究內涵的局部化?
目前國內與鄉村建筑設計相關的出版書籍及研究論文以鄉村古建筑保護與鄉村規劃居多,主要集中在對鄉村建設實踐案例的展示和梳理,輔以評價、觀點與解釋;針對鄉村藝術介入的書籍及研究論文則以主創者對實踐案例的第一視角主觀描述居多;針對其他設計領域的鄉村研究則以對現狀器物、服飾、圖像的歷史研究與發展現狀的整理和呈現為主。這種過于依賴專業特性、過于強調藝術家或鄉建團隊自身特點的介入方式,“單打獨斗”居多而無法有效呼應與統合。我們也意識到,這種呼應與統合不是單專業的實踐者可以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跨學科的合作,從多領域、多角度、多尺度齊頭并進,共同解決問題。
(三)藝術設計研究如何真正有效地嵌入整體鄉村發展體系?
藝術設計研究如何真正有效地嵌入整體鄉村發展體系,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目前鄉村振興研究的主導者仍以知識分子群體居多,雖然大量的研究實踐結合了在地的村莊調研,也提倡最大程度的村民參與,但實踐成果多集中在具體的實體成果的呈現,而難以融入到軟性的村民社會生活中,能夠獲得村民積極而持續回應的案例更是不多,藝術節、鄉土季或鄉村建筑落成,雖有短暫熱烈的時效性,但依然難以真正滲透進日常的鄉村生活。誠然,在當前鄉村狀態下,外來的文化藝術影響仍是主要的,但如何獲得鄉村社會的持續回應及融入仍然必須被著重考慮,并應成為介入方法評價中的一個有效權重,而這也是在大量研究中被廣泛討論卻依然無解的問題。地方政府、村集體或某些經濟組織在鄉村發展謀劃上,也更多去關注實體營造數量與經濟獲得等容易客觀量化的指標,而不懂得或不重視鄉村社群參與的恒久價值,這當然也進一步加劇了這一難題與矛盾。如何在矛盾中協調發展是值得本課題去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四)如何從具體的案例分析進入鄉村設計方法論和系統建構?
如何從案例分析研究進入到鄉村設計方法論和系統建構研究,是本課題嘗試解決的一個關鍵難點。一般藝術設計的理論研究,多是從案例分析、藝術家特點或派別歸類來展開的,或許受此影響,目前國內外關于介入鄉村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案例成果研究上,案例總結與感性化敘述居多,不重歸納,難以形成稍具系統的概念和規范,這也導致對藝術設計鄉村實踐效果的很多評價仍保有藝術家及藝術評論家個人化色彩。雖然這種個人化的評價在藝術及藝術設計學科評價范疇中有其合理性,但在自然、文化及社會條件極其豐富的鄉村地區全面推進振興發展的當下,過于個人化、案例化的分析顯然無法對全局做出一個清晰的判斷。因此,在尊重藝術設計學科自身特點的情況下,在紛繁多變的鄉村發展環境中提煉出富于前瞻性及一定普適性的戰略性方法指導,是我們需要面對的難題。我們的研究既要尊重藝術設計學科依托案例注重實踐效果的傳統,又要在此基礎上,嘗試性地去推導出一些具有戰略指導性與廣泛適用價值的方法總結。
以上幾個問題將從宏觀到局部、從個體到系統,從實踐到理論這幾個不同的維度貫穿于課題研究的始終,為每個具體的研究板塊提供思考整合的線索與依據。
三、問題的展開
在提出以上幾方面的問題之后,課題研究進一步將圍繞藝術設計介入鄉村振興的“教育戰略、環境戰略、造物戰略、媒介戰略、事件戰略”等五個維度,建構新發展理念下鄉村振興藝術設計戰略能力,形成藝術設計在鄉村教育發展、環境建設、造物體系、媒介創新與事件塑造等方面的整體策略與實踐價值,探討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鄉村藝術設計方法構建。五個維度的子課題研究均以新發展理念的五大科學內涵為指引,對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中的五大振興目標分別予以回應,從而達到鄉村振興藝術設計戰略研究的總體要求,各子課題之間各自平行、相互關聯,共同作用。五個子課題內容簡要如下:
(一)教育戰略——從藝術設計教育介入鄉村教育的整體戰略。
鄉村教育解決的是關乎人的根本問題,子課題擬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鄉村藝術設計教育何以可能、以何可能介入鄉村教育的某些迫切難題,這其實更多地會為藝術設計在教育方面的介入劃定出相對清晰的邊界,對鄉村教育的本質進行某種藝術與設計視角的反思。在具體方式上,通過目標、方法、內容三個層面的戰略規劃,對以往從城市視角出發的鄉村教育模式進行反思并提出問題,嘗試探索一些以鄉村視角為導向的藝術設計特色教育模式。教育作為一項既長期又難以完全量化的建設發展任務,在鄉村的工作開展尤為艱難,但同時教育又是百年大計,因此藝術設計作為一種強調創新、實踐、協同的學科門類,在這一奠定鄉村社會發展根基的領域應該有自己獨特的作為。
(二)環境戰略——從全局性思考鄉村振興的環境系統建設目標。
鄉村環境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其不局限于審美范疇上的鄉村景觀風貌營造,工作范圍也不限于鄉村物質性空間的存續、保護與修復,它還應在鄉村生態關系適應修復,鄉村生產關系結構支撐以及鄉土社會激活再生等方面有所作為。鄉村振興藝術設計環境戰略的建構,就是要將以往以鄉村建設導向為主的發展體系,逐步轉換為構建以地域生態性環境為基礎的可持續性鄉村人居環境支撐體系,并進一步形成具有共同行為準則和規范的新時代鄉村宜居和美環境。
(三)造物戰略——通過藝術設計介入創新鄉村造物生態和思想。
鄉村造物整體戰略研究作為一個新提法,其目的在于將鄉村生產生活中從建筑到工具,從服飾到用具等全方面的物品系統視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鄉村生產生活物品是一體構成的,在很多方面沒有特別明確的分類與工種的細分,這也是鄉村工匠思維傳統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延續的關鍵因素,鄉村物品系統與其造物工匠系統共同建構了真正屬于鄉村的經濟、生活、審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品質和標準。此方向的研究即是要通過藝術設計介入中國鄉村物品系統及工匠傳統的案例方法進行深入梳理,來嘗試建構基于可持續發展和高品質美好生活需求的鄉村造物設計原則和標準,并最終形成驅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造物戰略和實踐路徑。
(四)媒介戰略——通過藝術設計塑造和發展鄉村的形象和媒介能力。
鄉村媒介發展戰略研究的確立,是基于當代鄉村形象塑造和媒介表達能力在信息時代的發展中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產力與社會影響力。通過藝術設計來總體塑造和發展鄉村的視覺圖像、文字符號、色彩紋樣等各個方面,使之具有主動傳播意識和適應時代發展的媒介形態,促進新發展理念下鄉村振興的城鄉協調、內外聯動、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進一步地,通過藝術設計特別是當代設計新技術、新思想的引入運用,對鄉村媒介進行批判性地改進與提升,構建人、地、物、產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信息傳達,形成對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鄉村振興目標的戰略驅動。
(五)事件戰略——通過藝術設計激活和建構鄉村情感、文化和文明共同體。
鄉村事件戰略研究,其根本指向在于鄉村生產生活中的日常及節慶文體活動部分,鄉村社會維系相較于城市更多地需要這些社會性活動事件的持續產生。鄉村事件活動在凝聚人心、構建集體意識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并在當今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如何對鄉村事件活動進行挖掘,傳統節慶、日常習俗等如何傳承,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如何形成和發展,藝術設計的介入又如何對它們進行再組織和再設計,對于鄉村振興特別是鄉風文明建設和鄉村社會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這五個子課題各自的任務及相互關系為:鄉村教育戰略研究是從基礎美育和實踐美育的角度研究藝術設計領域人才培養的機制與模式,將人的發展放在鄉村振興的核心位置;鄉村環境戰略從生態環境和鄉土特征視角研究鄉村社會、造物、交往和事件發生的場所,探討人、設施、環境的關系;鄉村造物戰略從器物制造、使用、存續的總體視角進行研究,從鄉村不同類型造物行動中提升與整體生產生活品質有關的策略立場;鄉村媒介戰略聚焦于視覺建構、品牌建設與傳播策略,展開藝術設計介入鄉村振興的總體信息機制研究;鄉村事件戰略聚焦鄉村振興參與者的生產、生活、交往、治理、節慶和文體娛樂等多重活動的再創新、再藝術與再設計。
所有子課題在材料選擇、研究對象確定和案例數據調查等維度上,都將遵循共同的標準和原則,通過課題所確定的總體數據、案例、材料和對象模型,形成五個子課題不同研究視角的實施策略,共同確保課題總目標達成的一致性與完整性。
四、目標與展望
“新發展理念下鄉村振興藝術設計戰略研究”課題作為一個由中央美術學院牽頭的高校合作研究項目,其對藝術設計學學科的關注是其中應有之義。高校學術機構介入鄉村振興發展,自身學科建設的任務必然要在研究過程中得到體現,而學科建設的發展亦會進一步促進高校服務鄉村振興事業的不斷深入提高。我們將在學術思想上明確藝術設計介入鄉村振興的戰略價值,建立藝術設計創造力與新發展理念“創新提供發展動力”科學內涵間的理論聯系,建構藝術設計介入鄉村振興的認識論、方法論和評估系統;在資料文獻利用上,一方面基于藝術設計新視角對鄉土的歷史文獻與民間文獻進行再整理與研究,另一方面通過個案研究、比較研究、類型研究和總體研究,建立中國鄉村設計案例庫與數據庫;在學科建設發展上,以鄉村振興為核心,通過藝術設計戰略導入,建構基于藝術設計、鄉村社會治理、鄉村經濟生產、鄉村環境發展、鄉村生活創新、鄉村生態與文化建設等為核心的中國鄉村設計方法和中國“鄉村藝術設計學”,初步建構中國“鄉村藝術設計學”的學科框架。
(本文為2022年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新發展理念下鄉村振興藝術設計戰略研究》[項目號: 22ZD16]階段性成果,項目首席專家:呂品晶;子課題負責人:邱志杰、段勝峰、郭巍、韓濤、何崴)。
呂品晶, 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
雷大海, 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教授
劉焉陳, 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講師
來源:中央美院藝訊網
(上述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對該文字或圖片權屬若有爭議,請聯系我會)